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市場中時常存在兩相沖突的事情,這讓未來充滿了變數,目前的貨幣基金就是這樣。年末貨幣基金收益率上揚,這使其成為了香餑餑,但另一方面,公募基金相關人士又告訴記者,目前貨幣基金被禁止宣傳。
收益率上揚 貨基規模水漲船高
數據顯示,年末市場對資金旺盛需求以及利率中樞的上移,貨幣基金收益率再度漲到4%。11月25日-12月1日當周,貨幣基金市場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為4.01%,相比前一周上漲了4個百分點。
收益率的上揚讓貨幣基金的吸引力增加,規模也水漲船高。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7年11月底,貨幣基金總規模為6.80萬億元,比10月底增加1226.68億元,11月底貨幣基金規模占基金總規模的比例達到59.6%。而年初,我國貨幣基金規模為3.61萬億元。
對于貨幣基金的投資風險,華寶證券分析師李真認為,貨幣基金雖然被投資者看做存在隱性保本條款的基金,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以2016年年底為例,貨幣基金收益率經歷了一波大幅下降隨后大幅上升的行情。11月24日至12月21日,貨幣基金迎來收益洼地,其單日萬份收益的均值和最小值持續性的處于低位,個別貨幣基金的單日萬份收益甚至多次低于0.03元。
另一方面,匯率的持續性貶值制約貨幣寬松,而8月份以來央行的縮短放長以及之后的“2017年經濟工作會議”也向市場傳遞了“降杠桿、控風險”信號,同時,年末銀行在MPA考核壓力下,本身有回籠資金的需求,多重因素作用下,市場資金面緊張,而貨幣基金贖回便捷 (一般可以實現“T+0”到賬)的特性使其成為機構兌現流動性的首選工具。
李真分析,面對贖回壓力,貨幣基金有兩種選擇:收回銀行存款資產、賣出持有債券或者借入資金應對贖回壓力。收回銀行存款將造成部分利息損失,債券的持續下跌也令貨幣基金凈值受到損失,借入資金成本較高,也在侵蝕貨幣基金的收益,因此造成了貨幣基金在該階段收益較低的局面。
監管升級貨基何去何從
中國基金業協會表示,貨幣市場基金占比較大,存在結構不平衡問題。
9月1日,證監會正式發布《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要求:1)針對定制貨基,限制采用攤余成本法核算;2)根據風險準備金對貨基規模進行限制;3)持有人集中度以及流動性互相匹配;4)切斷“銀行委外資金投資貨基-貨基持有存單/存款”模式;5)對AA+級以下同存實行“一刀切”。
12月4日,貨基持有人集中度再成監管重點。為更好地落實《流動性規定》相關要求,上交所向部分基金公司下發了《關于加強場內貨幣市場基金持有人集中度管理函》,旨在加強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申購、贖回的貨幣市場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根據上交所函件,基金公司需在12月4日前將場內貨幣市場基金情況、前端控制指標設立情況及流動性風險管理方案提交給上交所。
日前,貨幣基金的監管又再升級。“這次宣傳我們不能報貨幣基金。”華南某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據悉,不少公募基金公司已經接到了合規部門關于貨幣基金宣傳的最新通知:要求不得進行任何的宣傳(包括公開或者個別如微信、朋友圈等)來擴大貨幣基金規模,監管機構若發現違反規定則將采取嚴厲措施,包括按照同期未分配利潤的一定比例補足風險準備金,并會對高管問責。
業內人士指出,對于習慣了年底靠貨幣基金沖規模的公募行業而言,對貨基的嚴監管確實是突破性的變化,基金公司需要適應的時間,但從長遠而言,將利于行業生態的發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