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陷入低迷的冬天,依然有新的資本在進入共享領域。
12月27日,哈羅單車宣布完成10億元D2輪融資,由復星領投、GGV(美國紀源資本)等跟投。本月初,該公司剛剛完成D1輪3.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螞蟻金服、威馬汽車、成為資本、富士達等多家投資機構和產業資本。這也是阿里巴巴在共享單車領域,繼ofo小黃車之后投下的又一枚重要棋子。
“我們不是為了站隊阿里巴巴才投哈羅單車。以前沒有出手,是因為不想在沒有看清市場的情況下貿然進來。作為投資人也要有獨立的判斷,我們不喜歡很多投資人集體去追捧某一家公司。”復星新技術與新經濟產業集團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叢永罡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直言,三線及以下城市擁有巨大的立體化出行市場空間,用戶需求特點與一線大城市不盡相同,自己仍然看好哈羅單車存在的機會。
在此之前,摩拜與ofo兩家公司已經占據了市場近九成的份額,留給第三名的空間并不多。在小藍單車、小鳴單車、酷騎單車等相繼倒閉后,復星的入局尤為引人關注,能否在巨頭之外獲得生存的機會,是留給哈羅單車的巨大考驗。
瞄準二三線市場
哈羅單車是不折不扣的阿里系創業公司。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OO韓美曾在阿里巴巴工作近十年,負責過阿里巴巴B2B業務,以及支付寶外卡全國業務。另一名聯合創始人兼CTO江偉曾任淘寶中間件核心技術專家、攜程框架部高級研發經理,公司團隊近一半員工來自阿里巴巴。
叢永罡透露,這筆投資進行了大半年的調研,早在兩個月前,螞蟻金服尚未敲定上一輪投資時,與哈羅單車的很多業務便進行了打通,并在技術上傾斜了很多資源。對團隊的看好,以及二三四線城市對共享單車的實際需求巨大,是他決定投資的原因。“三線城市非常缺乏公共交通,迫切需要被改善。一線城市人口密度很大,但是需求是潮汐式的,早晚騎單車的人比較多。但是二三線城市的人,出行需求明顯要多,使用單車的頻率更高。所以,同樣的騎車費用、同樣的單車成本,效率會更高。運營人員的工資比一線城市也要低。”
此外,他還表示,復星并不是單純的財務投資,而是專注于長期價值。雙方在多個領域會產生協同效應,包括智慧交通、保險、理財、融資租賃、全球化、旅游等方面的業務合作。
截至2017年12月22日,哈羅單車已經進入150多個城市,注冊用戶達8800萬,日訂單超過1000萬,同時還進入了140多個景區。該公司相關高層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透露,未來將專注于發展立體化共享出行戰略,包括共享單車、助力電踏車、共享汽車等。目前已經在山東、河南、福建、江蘇等省份的十余個城市,投放約6萬輛助力電踏車。“我們預計年底完成10萬輛左右的投放,共享汽車戰略也在準備中。”
提升運營效率破局?
與其說阿里巴巴看中的是哈羅單車,不如說其看中的是共享單車的機會。重金投入ofo、永安行(59.000, -1.30, -2.16%)、哈羅單車,都是為了與摩拜單車抗衡,搶占重要的線下支付入口。
Quest Mobile最新月度數據顯示,ofo和摩拜單車在各項數據指標上均穩居行業前兩位。ofo最新月活用戶增至4246.84萬,排名第一。摩拜最新月活用戶增至4101.27萬,排名行業第二。
在中國整個App市場活躍滲透率方面,ofo最新用戶月度活躍滲透率為3.98%,位居共享單車行業第一;摩拜活躍滲透率為3.84%,位居行業第二;哈羅單車活躍滲透率為0.33%,排名第三;酷騎、小藍單車活躍滲透率均不到0.2%,分列行業第四、第五。
巨頭擠壓下,過去的一個多月里,共享單車行業可謂風聲鶴唳。先是酷騎單車被曝倒閉押金難退,接著小藍單車又驟然退場引發退押金、供應商討薪恐慌,接連打擊之下,小鳴單車最近也遭遇擠兌危機,被曝大量裁員。對于哈羅單車來說,連續兩筆資金的輸血,極大提升了自己的競爭力,不至于死在黎明來臨之前。畢竟,風光如ofo也并非高枕無憂。
有不愿具名的投資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ofo的投資人積極主張合并,其實是因為資金鏈方面出現問題。“第一批投入的單車現在成了ofo的負資產,不僅不能產生效應,還要花成本去維護,同時也因為體驗不好影響了整個品牌。想要收回成本幾乎不可能。”
盡管仍然有差距,但在第二梯隊玩家紛紛折戟后,和永安車行合并且獲得了最新融資的哈羅單車,終于可以有底氣正面迎戰ofo和摩拜。共享單車市場雙雄稱霸的局面,有了被打破的可能。不過,在摩拜和ofo也進入二三線城市后,哈羅單車的優勢能否被打破,依然是未知數。
叢永罡認為,共享單車簡單粗暴隨意投放車輛的時代已過,行業進入了下半場競爭。每一家平臺都必須解決好翻臺率、運營效率、維護成本、收費率等方面的平衡,才有可能持續造血盈利。“競爭不是一定誰要弄死誰,共享單車是真實的需求,不是靠補貼創造的偽需求。大家并存各自賺取利潤也不是沒有可能,毛利率更高的就是好公司,而不是簡單看規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