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8/0110/20180110112714653.jpg)
一次高達8300萬元的定增高票被否,宣告上市公司瑞康醫藥(00589)入主新三板海欣醫藥(430699)“圖謀”失敗。
不過,經此一役,海欣醫藥第一大股東海欣股份(600851)和第二大股東之間的故事,越發讓人看不懂了。
業績下滑 大股東引“戰投”
海欣股份控股海欣醫藥,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海欣醫藥主要從事藥品批發業務,1998年海欣醫藥前身公司“上海醫藥銷售”成立時,其法人就是現在的陶建平,最大股東是則持股47%的聯合發展,陶建平沒有持股。
2001年3月,上海醫藥銷售從300萬元增資至1100萬元。
海欣股份旗下投資公司和陶建平此時入股,并且海欣股份還拿下了控制權,持股比例54.54%。
2003年,公司更名為海欣醫藥。
此后海欣醫藥法人代表多次變更,股權結構也多次變化。截止2014年5月海欣醫藥掛牌時,海欣股份持股54.54%,陶建平持股31.91%,二者為一致行動人,陶建平為法人。
2017年10月30日,海欣醫藥因重大事項停牌。后來證明,此重大事項即瑞康醫藥的收購。
收購的方式是海欣醫藥發起一次8300萬元的定增,瑞康醫藥全部認購,之后瑞康醫藥持有海印億元51%的股權。
至于為什么要引入瑞康醫藥,海欣股份稱,因為受“兩票制”影響,海欣醫藥業務下滑明顯: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9億元,同比下降了18%;凈利潤下滑30%,只有不到160萬元了。
2018年,兩票制將在全國推行,海欣股份預計形勢更加嚴峻。
為了引入醫藥流通渠道資源,海欣醫藥決定以定向增發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合作伙伴瑞康醫藥。
2017年12月,海欣醫藥、海欣股份,還有瑞康醫藥,一起簽署了附有生效條件的《股票認購合同》。
瑞康醫藥承諾,發行完成后,海欣醫藥將作為瑞康醫藥在上海區域范圍內的唯一藥品銷售平臺;同時2018年和2019年,海欣醫藥營收或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其中之一,要達到50%,否則瑞康醫藥將以本次定增價收購海欣股份持有的海欣醫藥股權。
收購方承諾業績,海欣醫藥這波算不虧。
收購案被股東大會否決
其實收購出現問題的跡象,在股東大會投票之前就有,因為第二大股東陶建平和第一大股東海欣股份之間,多年和合作關系,出現了變數。
2017年11月29日,陶建平和海欣股份從2013年6月就開始維持的一致行動人關系被終止,之后海欣醫藥實際控制人變成海欣股份。
12月20日,瑞康醫藥的《收購報告書》就下來了,兩者相差只有不到一個月。
這么重大的事情,必然要股東大會投票。
1月5日,針對這次增發和瑞康醫藥的收購,海欣醫藥股東大會進行了審議,出席投票的代表,表決權占公司總股本99.8%。
最終的結果是,增發議案壓倒性被否:同意的只有不到8.5%,反對的占到40%,剩下的51.5%是棄權。
有點看不懂了。因為根據股權結構推算,棄權的是第一大股東,反對的是第二大股東。合著推進瑞康醫藥入主掛牌公司的是中小股東?
至于收購為什么被股東大會否決,以及大股東海欣股份為什么變卦,公司沒有詳說。
只是說“在合作事項的深入推進過程中,雙方對某些關鍵事項未能取得一致意見。”
目前海欣醫藥和海欣股份方面,都發出了定增和收購失敗的公告,瑞康醫藥方面還沒有反應。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