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6 10:12 | 來源:未知 | 作者: 許孝如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一位第三方基金銷售渠道負責人表示:“市場不缺資金,就是缺成熟穩健的機構。”
進入2018年,隨著監管進一步趨嚴,對于那些近年業績表現良好,歷史平均收益能超過20%的明星私募來說卻影響不大。
記者日前從私募業獲悉,國內一家大型私募獲得南方某信托公司百億規模的大單。對此,一位第三方基金銷售渠道負責人表示:“市場不缺資金,就是缺成熟穩健的機構。”
此外,國內知名私募景林資產將一只新發基金的鎖定期延長至三年。業內人士表示,這凸顯大型私募機構面對客戶時,話語權在加大。此做法或將引發行業生態改變,不排除其他知名私募陸續跟進。
成熟穩健的私募
成香餑餑
進入2018年,隨著私募行業的監管逐步強化,各項監督政策陸續出臺,旨在規范私募機構運營和促進行業有序發展。在此背景下,對私募基金而言,大小私募將會分化嚴重。
上海一家知名私募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由于去年產品業績表現優異,他們旗下一些產品在2018年持續保持良好的入金趨勢。
“明星私募管理機構不缺資金,甚至很多大型私募都在控制規模,以做好業績為首要目標。隨著時間的沉淀和積累,那些業績、風控、投資團隊穩定的成熟私募就會脫穎而出。市場不缺資金,就是缺成熟穩健的機構。”一家第三方基金銷售渠道負責人表示。
據業內人士預計,景林資產在二級市場規模已達600億元,相較于去年年初規模翻了一倍。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也告訴記者,去年因為投資茅臺、騰訊等股票,業績大超預期,截至2017年年末,管理規模從年初的30億元增至80億元。
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2446家,同比增長 28.76%;已備案私募基金66418只,同比增長42.82%;管理基金規模11.10萬億元,同比增長40.68%。
在強監管下,私募基金總體規模雖然大幅增長,但證券私募2017年規模反而縮水4803億元,降幅高達17%,目前規模為2.29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百億規模及以上的私募管理人數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87家,比2016年底增長了54家,增幅達40.6%。
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隨著私募基金策略的多樣化,更加嚴格的分級監管是趨勢。伴隨著私募管理人數量的增加和傳統金融服務公司的加入,基金產品更加多樣化,投資者機構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行業格局呈現多元化,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
三年鎖定期
成行業新特點
從主流機構發布的2018年投資展望看,“樂觀”成為行業“主旋律”。 不僅對二級市場保持樂觀,更堅定看好行業的發展。行業內一些優秀私募已展開長線布局。近日,景林資產將一只新發基金的鎖定期延長至三年,備受行業關注。據了解,景林資產自2017年年中便延長新產品鎖定期,以保證規模增長節奏以及資金的質量。
一般而言,私募基金產品成立后鎖定期通常為6至12個月,在鎖定期內不允許投資者贖回。深圳一家大型私募負責人表示,景林作為私募行業優秀的管理人,延長鎖定期至三年,一方面培養客戶長期投資的理念,另一方面給自己足夠的時間進行長期布局和規避風險。
“實際上,這得益于2017年東方紅資管為資管行業做了一次良好的投資者教育。如果東方紅資管的鎖定期為1年,那么投資者2015年底或者2016年底贖回,那么很多產品都沒賺到錢甚至有些產品當時是虧損的,就不會見證2017年業績全面爆發。”一位上海中型私募負責人表示。
數據顯示,2017年東方紅資管旗下多只基金產品投資收益率高達50%、三年長期總回報破200%;新發產品“秒光”,一天就能賣出上百億。
“培養投資者長期投資理念,做好投資者管理非常重要。A股市場是全球流動性最好的市場,但市場風格轉換快,短線資金很難在市場中取得良好收益。2018年是十九大后的開局之年,同時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4月份又恰逢雄安概念一周年,綜合來看,今年存在不錯的機會。”上述私募負責人表示。
無論是監管加強或是行業生態發生改變,許多機構對行業未來前景均呈現樂觀態度。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表示,預計2018年私募基金規模繼續增長,對比美國私募行業的整體規模(6.71萬億美元)以及平均規模(2.71億美元),我國私募基金規模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