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5 03:08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張煥昀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8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國內經濟復蘇的勢頭仍在延續,企業業績改善的預期進一步強化;宏觀流動性將繼續維持整體充裕格局,且多元資金加速入市的步伐不會停止;資本市場改革的步伐...
近來,A股市場一直處于震蕩調整態勢之中,不少投資者坦言后市難以判斷。對此,部分公募基金偏向在挑戰中尋找機遇,對于經濟復蘇與流動性仍保持相對樂觀,周期板塊成為普遍關注的領域。
核心邏輯沒有改變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表示,當前外部沖擊邊際弱化,內部對沖力量預期增強,利好國內資產,債券繼續動蕩,但價值開始顯現。權益方面,戰術性的周期策略繼續有效,不忘初心;戰略性上,對科技板塊不能過于悲觀,或可考慮長遠布局。海外沖擊方面,海外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美聯儲寬松預期不改,海外沖擊邊際弱化,市場的震蕩有所平息,疊加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對科技進行扶持的強烈對沖,近期投資氛圍相對良好。但是,也應當持續關注風險。
長城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向威達指出,全球股市的調整行情尚未結束,海內外很可能都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選擇觀望。外部擾動因素是短期制約A股走勢最主要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歐洲的疫情似乎又有惡化的趨勢,有關國家和地區又加大了限制人口流動的措施,對海外特別是歐洲經濟復蘇產生不利的影響。歐洲是中國傳統的出口市場,歐洲經濟復蘇若受阻,對中國的出口也或多或少將產生不利影響。另外,由于A股上市公司的半年報與中國8月份經濟和金融數據全面好于市場預期,對市場信心形成了較好的支撐,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市場對未來經濟復蘇的力度和節奏出現了分歧。
華潤元大基金表示,展望后市,驅動市場中長期向上的核心邏輯依舊沒有改變。具體看,8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國內經濟復蘇的勢頭仍在延續,企業業績改善的預期進一步強化;宏觀流動性將繼續維持整體充裕格局,且多元資金加速入市的步伐不會停止;資本市場改革的步伐將繼續推進,A股市場將繼續受益于改革帶來的紅利。
不必過分擔憂流動性
從流動性的角度看,市場上總有觀點擔心貨幣政策因經濟復蘇而收緊。
對此,向威達表示,貨幣擴張最猛烈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貨幣擴張對風險資產包括股票估值的提升已經階段性見頂,未來股價的上漲主要依賴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長。二季度經濟快速復蘇大大降低了貨幣進一步擴張的可能性與緊迫性。雖然短期的貨幣政策可能更強調去杠桿,但從更長期的視角看,未來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速將逐步回落,貨幣政策更重要的任務是減緩經濟增速回落的節奏,貨幣和信用持續收緊的可能性不大。從全球的角度看,歐美經濟體對貨幣擴張的依賴在相當長時間內都很難擺脫,全球流動性寬松的大格局很難有實質性變化。投資者對A股的流動性環境不必過度擔心。
魏鳳春認為,8月中國經濟在需求拉動下加速修復,順周期、低估值的邏輯得以延續,投資和房地產鏈條也仍繼續處于高景氣階段;可選消費景氣度較高,服務性需求修復彈性較大,糧油食品銷售增速持續下降,已低于去年同期,食品價格將加速下降。具體來看,A股方面,近期內部利好預期將對沖外部邊際弱化的影響,戰術性配置的周期策略繼續有效。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研究管理部表示,近期中國經濟復蘇有序進行,海外的疫情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優秀的國內企業有望提升全球市場份額。目前主導市場上漲的因素仍然是流動性寬松,由于經濟復蘇較為強勁,流動性進一步寬松的預期減弱。
華潤元大基金認為,權益市場的投資價值依然較高,在整個大類資產類別中仍具備較高的超額收益。A股市場在經歷持續調整后,預計后市繼續大幅調整的空間有限,市場將在震蕩中慢慢蓄勢。
周期性板塊存在結構性機會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研究管理部分析認為,消費行業中長期將受益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由于醫藥和食品行業長期的增長潛力較大,板塊中的白馬股經過前期的調整后,估值逐漸回歸合理水平。周期性板塊存在結構性機會,工程機械和水泥的基本面相對較強。
向威達表示,綜合短期與長期的因素,未來兩個月A股和美股可能還是以高位震蕩為主,建議投資者逢低重點關注機械、汽車、化工、建材、輕工、金融以及白酒等順周期的低估值股票,同時從戰略的高度逢低重點關注軍工、與蘋果產業鏈相關的消費電子以及游戲和光伏板塊。
民生加銀基金認為,投資策略一是隨著周期板塊傳統旺季到來,上游工業品需求有望出現周期性好轉,疊加下半年國家加速基建發力,原材料在需求拉動下有望出現漲價預期,周期板塊業績有望改善;二是當前地方財政壓力加大,非稅收入重要性提升,“國企改革”概念板塊值得關注;三是在疫情的沖擊下,海外經濟基本面不穩,各國政府貨幣超發有望對黃金等避險資產形成利好;四是地產后周期相關板塊,年內地產竣工加速,物業、家電輕工等板塊有望迎來業績增量。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