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業績修正公告,讓近日處于困境的貝因美(002570,SZ)愈發受到關注。1月21日晚間的最新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公司預計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8億元至10億元,而此前公司在三季報中預計虧損3.5億元至5億元。公司因連續兩年虧損,或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貝因美于2011年上市,2016年已經虧損了7.81億元,按照公司的最新業績預告,公司2016年加上2017年合計或將虧損15.81億元~17.81億元,而公司2011至2015年的凈利潤合計才18.40億元,兩年虧損將接近上市以來的利潤總和。
在公司經營難見起色,業績一路下滑的同時,股價的持續走低也在所難免,截至1月22日,貝因美股價報收6.03元,再次創下近一年來新低。
大股東增持被深套
2015年年中時,貝因美市值曾超過300億元,但到目前總市值跌至61.7億元。短短兩年半時間,公司市值已蒸發超過240億元。
股價下跌,受傷最深的或許就是貝因美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目前持有貝因美34.21%的股份)。2017年5月~2017年11月,貝因美集團累計增持1176.9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15%。
截至2018年1月22日,貝因美股價為6.03元,而據公告,貝因美集團增持公司股份的均價為13.2元,當前股價已較增持價大幅下跌超過50%。顯然,貝因美集團的這次增持,不僅未能提振股價反而讓自身深度套牢。
除了大股東外,相關公告顯示,2017年11月,貝因美總經理黃燾,副總經理張鴻釗,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鮑晨等分別增持5.5萬~10萬股,增持均價均超過10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貝因美集團已將68.6%的公司股份質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7年底,伴隨著公司股價持續下跌,已使得其不斷補充質押股份。據公告,貝因美集團于2017年12月27日,進行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補充質押,補充質押公司股數2000萬股。而這已不是貝因美集團第一次補充質押,2017年11月底,貝因美集團就曾補充質押3000萬股。
盡管此前公告稱,股份補充質押不涉及新增融資安排,貝因美集團所質押的股份不存在平倉風險,但目前股價的不斷下跌,質押股份面臨強平的風險也逐步在上升。
十大股東“走馬換燈”
翻看近年貝因美業績,2016年中報凈利潤虧損2.14億元,整年度虧損7.81億元;2017年中報凈利潤虧損3.68億元,2017年預告虧損8億元至10億元。業績一路下滑的同時,公司股價從2016年的12.03元至今的6.03元幾近腰斬。
記者查閱近期公司十大股東變動情況也發現,2016年三季度至今,除了大股東貝因美集團和第二、三大股東恒天然和J.V.R INTERNATIONAL LIMITED以外,只有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07%巋然不動,其他六個席位已經歷多次變動。
2016年三季度末,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二組合、全國社保基金六零四組合兩席“國家隊”以外,華泰證券(20.590, -0.23, -1.10%)資管-杭州銀行(12.600, -0.30, -2.33%)-華泰貝因美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中國農業銀行(4.360, -0.11, -2.46%)股份有限公司-博時裕隆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中國建設銀行(9.060, -0.03, -0.33%)股份有限公司-融通領先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三家機構在列。
而在2017年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股東中,機構持股包括科威特政府投資局、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7.170, 0.05, 0.70%)股份有限公司-金鷹穩健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中國光大銀行(4.480, 0.04, 0.90%)股份有限公司-中歐新動力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LOF)。除了上述四大股東外,其余六個席位已全數更改。
其中,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二組合、國社保基金六零四組合2016年三季度仍位列第四和第十位,到2017年一季度已不見蹤影。中信銀行(7.120, -0.08, -1.11%)股份有限公司-中銀智能制造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商銀行(33.080, 0.62, 1.91%)股份有限公司-興全輕資產投資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移動互聯網產業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等均是來了即走。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