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基金經理“老鼠倉”的舊案曝光,令信達澳銀基金公司成為市場關注焦點。這家已成立近十二年的公募基金公司,并沒有快速成長起來。近兩年來,得益于貨幣基金增長,信達澳銀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增長至近200億元。但在公募基金應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的窗口指導下,曾經以貨幣基金發展為重的中小基金公司無疑將面臨多重挑戰。
原高管“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獲罪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2018年2月1日披露的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2016)粵03刑初748號)顯示,王某2006年到信達澳銀基金公司任研究員,2008年后先后擔任精華配置精選、領先增長、產業升級基金經理,其中,2009年到2015擔任領先增長基金經理兼投資總監,以及投資決策委員會的執行委員、經營管理委員會的委員。2013年任公司副總經理,分管投資部、研究部、交易部,仍兼任領先增長基金的基金經理和投資總監。
從違法過程來看,王某伙同其妻通過其岳母證券賬戶先于、同步或稍晚于領先增長基金買賣股票共73只,趨同交易金額合計78346305.84元,獲利金額4565501.45元。
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王某作為基金管理公司從業人員,利用因職務便利獲取的內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開信息,違反規定,與被告人蔡某同從事與該信息相關的證券交易活動,情節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法院判處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50萬元。
對于王某從事的老鼠倉交易行為,信達澳銀有關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在本次事件中,王某“并未向公司申報上述案件所涉證券交易賬戶信息,公司并不知情”。
據其透露,公司制定了《內幕信息和內幕交易控制辦法》,并要求員工入職時簽訂保密協議、自律承諾書。這些制度和措施均已明確規定投資管理人員(含基金經理)不得從事違法違規活動。“我公司多年來高度重視員工行為合規管理,并通過多種方式在公司內部進行合規宣導,采取多種措施加強管理。”其如是強調。
按照信達澳銀的說法,王某在入職時以及在職期間,均按照公司要求簽署了保密協議書、自律承諾書,且其本人已知悉公司內部制度規定、保密義務及自律要求。
事實上,近幾年,公募行業“老鼠倉”事件時有發生。資深基金研究專家王群航指出,作為基金從業人員,都知道不能做“老鼠倉”交易。基金公司也會制定相關規范,各家公司都會執行相關規范,也比較重視這方面的內部風控,這種情況更多屬于基金經理個人的道德問題。“如果基金經理偷偷摸摸做、私下做,公司層面的確管控不到。”
信達澳銀有關人士進一步解釋稱,我公司已嚴格按照《基金法》《基金從業人員證券投資管理指引(試行)》等法律法規要求,制定了《員工投資管理辦法》,明確員工投資管理各環節的要求,并已在公司內部全面執行。且對于除本人、配偶、父母、子女外的其他社會關系人,若屬于其利害關系人的,公司已通過規章制度及日常合規培訓中多次明確員工本人應當申報。
公募弱VS專戶強
信達澳銀基金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由中國信達(01359.HK)和澳洲聯邦銀行的全資附屬公司康聯首域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是國內首家由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澳洲在中國合資設立的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2015年5月22日,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受讓中國信達持有的股權,與康聯首域共同持有公司股份。
不過,其公募管理規模與公司發展年限似乎不大匹配。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12月31日,信達澳銀基金管理規模為47億元(不包含貨基),較2016年減少了28億元。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究其主因還要從股東層面尋找癥結,比如,股東方是否理解公募行業,是否有效放權,是否有靈活的激勵機制等。
除此之外,公募發展較慢或許與信達澳銀自身的發展戰略有關。記者從公開資料了解到,2013年,信達澳銀基金公司明確提出從產品導向向客戶導向轉變、從產品銷售向財富管理模式轉變。并進一步提出了向以公募業務為基礎,大力發展專戶和子公司業務三駕馬車的戰略。
由此,截至2017年12月,公司資產管理總規模471.15億元。其中公募基金總規模達199.4億元,專戶總規模達271.75億元。
也就是說,信達澳銀基金公司旗下的貨幣基金管理規模占比超過了75%。有觀點認為,權益類基金占比較小的產品布局,也能從另一側面反映出一家基金公司的整體投研水平較弱。
隨著基金市場20年的發展,時至今日,相比貨基而言,監管更鼓勵“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在此背景下,合理改善產品結構或是信達澳銀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對此,上述信達澳銀有關人士表示,根據現行監管政策及要求的變化,我公司將積極探索并開發符合市場發展的產品,并在傳統權益型產品方面繼續精耕細作,通過專業化的投資為投資者創造更多回報。此外,我公司還將在在量化主動型產品、滬港深產品以及公募FOF基金產品方面進行布局和開拓。
避免惡性循環
基金經理從業時間短是信達澳銀要面臨的另一大挑戰。
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信達澳銀現有的8名基金經理中,任職時間3年以上的僅有2名,分別從業9.5年和6.4年,有2名基金經理任職時間尚不足兩年,另有3名基金經理的任期在2018年1月剛滿兩年。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這一現象說明信達澳銀的制度不夠有優勢,無法吸引更優秀的人才加盟,也無法留住優秀的人才。只能是從新人培養,內部培養。這樣的做法,產品很難有好的表現,市場認可度就低,慢慢地陷入惡性循環,也是信達澳銀發展較慢的原因。
不過,如果從業績表現來看,任期尚不足兩年的基金經理馮明遠在短期內成績良好。根據海通證券(11.890, -1.06, -8.19%)最新發布的《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排行榜》,過去一年,馮明遠所管理的信達澳銀新能源基金,總回報為39.27%,在同類128只基金中排名第11位。同時,另一名任期不長的基金經理唐弋迅所管理的信達澳銀新目標基金在2017年度也取得了20.87%的回報率。
從更大的背景來看,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同類中小基金公司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在天相投顧投資研究中心經理賈志看來,公募基金公司是人才密集型行業,需要前期有較大的投入。過去的中小基金公司都是耐心打基礎,等待一波牛市來救贖。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打破剛兌,公募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FOF類產品創新加快,也是中小基金公司的機遇。不過,他強調,“只有制度建設合理,激勵機制有效,才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盟。”
信達澳銀也深知,未來行業的競爭需要的是專業能力的競爭,“意味著基金公司必須要腳踏實地、精耕細作、以工匠精神心無旁騖地扎實做好投研,并把專業、扎實的投資能力真正打造成保證公司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前述信達澳銀有關人士表示。
據悉,在專注做好國內市場的同時,信達澳銀也將把目光延展到國際市場,把握當前形勢下資產配置中對跨境投資所釋放出的巨大需求所創造的機會。銷售渠道多元化將為公司業務多元化提供有力支持,機構業務也將繼續成為支持業務拓展的重要支點,專戶業務將進一步推動業務多元發展,在繼續穩固和推動固收業務同時,也將推動混合型、權益型、量化型等產品類型。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