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8/0314/20180314122153174.jpg)
比起一手車市場,二手車市場存在的陷阱或許更多。二手車市場長期以來不規范、不透明,在評估、保障等系統上不完善,以次充好、價格欺詐等情況不時發生。
一些缺陷汽車產品往往是廠商的無心之過。雖然,越來越頻繁的汽車召回會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麻煩,但是,發現存在安全隱患之后積極主動公開相關信息并采取召回等措施的廠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更容易獲得消費者信任。消費者逐漸客觀看待召回事件,一些召回車型經過不斷改善之后,近幾年的銷量不降反增。
與此不同,消費者在購車過程中,更反感的是一些車商的存心欺瞞,在價格上動了“手腳”。廣州車主張志(化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最近到一家4S店買了一輛A級轎車,裸車價格大約11萬元,看似便宜,但是保險費花了7000多元,上牌費掏了2500元,加上其他費用,買下這輛車花了13萬多。
“當時,這家4S店的銷售員對我說,上牌過程非常復雜,而且其他4S店收費更高,有的開價是5000元。當時怕麻煩便交了錢,而之后通過各方了解到的情況是,保險費大約花4000元就可以了,而且假如自己去辦理上牌,費用也就在500元以內,實際上也并沒有那么復雜。”張志抱怨稱,自己一下被4S店的銷售員坑了好幾千元。
張志遇到的這種情況,目前在4S店中并不少見。記者了解到,隨著汽車產品競爭加劇,4S店的利潤越來越薄,一些新車售價已優惠到底線甚至虧錢,而利潤則主要來自于主機廠返點,搭售腳墊座套等裝飾件和導航、倒車雷達影像之類的加裝件,以及維修和保養等。此外,在交強險等之外偷偷加上一些商業人身保險,或提高上牌費,一些4S店對銷售人員的這些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鼓勵員工這么做,而且這往往是銷售人員的收入來源之一。
一家廣州4S店銷售員向記者透露,一些電商推出的團購優惠活動,看似很低的價格,實際上也是有“貓膩”的,等到消費者下單后到與電商合作的4S店購車時,消費者原先可能要購買的是低配車型,但被告知缺貨要加價購買高配置,或者要加錢買裝飾件或加裝件等,從最后的總價來看,并不便宜甚至更貴。
此外,車商還可能在行駛記錄儀等方面動“手腳”,關閉相關傳感器或調表等作弊現象在汽車流通環節成為公開的秘密。個別不規范的汽車經銷店,拿到試乘試駕車后沒有進行上牌,把試駕車冒充成新車賣給不懂行的消費者。
比起一手車市場,二手車市場存在的陷阱或許更多。二手車市場長期以來不規范、不透明,在評估、保障等系統上不完善,以次充好、價格欺詐等情況不時發生。此前,央視3·15晚會曾曝光過二手車在線交易平臺“車易拍”設計兩套后臺欺客的現象。
國內首家直營連鎖O2O汽車后市場服務企業集群車寶副總裁兼二手車總經理王曙明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談到,調表、價格欺瞞等現象在二手車行業至今仍存在,難以一下杜絕。因此消費者購買二手車盡量選擇正規的商家。他從專業角度給消費者提出建議,盡量購買過戶次數少的二手車,最好過戶次數不要超過兩次,要請專業機構檢測把關以及從保險等方面來進行判斷,并且要查清楚所購買二手車在4S店的保養維修記錄、里程記錄以及保險記錄等。此外,消費者不要簡單地看里程表,還要根據方向盤、座椅等磨損情況來對車況進行判斷。
王曙明還提醒,車主不僅在買車環節可能遇到坑,在維修或賣車環節也可能存在種種“陷阱”。令他印象最深的是,近日一位車主在出售汽車過程中,到了辦理過戶環節卻無法通過,后查明原因是,這位車主此前在一家不規范的維修店大修過發動機,結果被這家維修店更換成通過不合法途徑走私進來的發動機,而此位車主一直未察覺,直至去過戶時才被車管所檢查出來發動機被動了手腳。“在發動機等重要零部件維修時,千萬要選擇正規的維修店,別被一些小維修店的低報價所迷惑,不然會埋下諸多隱患。”王曙明如此建議。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