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09:53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十多年前,創造了天上人間“神話”,又素與”明天系“交好的覃輝,因賄賂銀行行長被查,其一手打造天上人間被收購、資本帝國”卓京系“隨之分崩離析。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十多年前,創造了天上人間“神話”,又素與”明天系“交好的覃輝,因賄賂銀行行長被查,其一手打造天上人間被收購、資本帝國”卓京系“隨之分崩離析。
十年之后,曾叱詫風云的覃老板重出江湖,只是還未來得及一鳴驚人,卻因財務造假被證監會警告處罰。
時過境遷,當市場上再度談論起當年那個馳騁江湖的資本玩家,更多地只剩下唏噓……
4月16日晚間,宇順電子(7.610, -0.22, -2.81%)(002289.SZ)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終止收購成都潤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成都潤運)100%股權的交易。
資料顯示,成都潤運為星美影院的運營主體,根據星美集團方面提供的數據,截止2017年末,旗下影院數量已達365家,銀幕2290塊,此次重組終止也意味著其影院資源借殼上市的計劃泡湯。
而造成這場交易流產的原因,則是成都潤運的實際控制人、交易的主導者——覃輝出了麻煩。
覃輝被罰,重組泡湯
4月14日,*ST圣萊(7.080, -0.15, -2.07%)(002473.SZ)接到證監會的處罰通知,公司因2015年度虛構影視版權轉讓業務、虛構財政補助事項,導致當年收入和利潤虛增1000萬元,凈利潤虛增750萬元。整個事件中,公司實控人覃輝因作為知情人和參與者,被證監會給予警告并罰款60萬元。
埋在圣萊達的雷爆了,不僅“炸傷”了覃輝,還拖累了成都潤運與宇順電子的重組,導致這場籌劃已久的重組被迫中止。
早在2017年3月,覃輝就與解直錕有過接觸,彼時,星美控股為成都潤運引入25億元的戰略投資,中植系旗下創泰融元、匯恒贏、匯榮晟砸了15億元,獲得近10%股權。當時,成都潤運的投前估值為135億元,投后估值160億元,星美控股曾表示,增資協議完成后,公司會研究將成都潤運及其相關資產在A股上市。
2018年1月,成都潤運與宇順電子達成協議,后者擬對價200億元收購成都潤運100%股權,交易實施后,宇順電子實際控制人將由中植系掌門人解直錕變更為覃輝。
可以想象,此次交易若是能順利完成,這將會是覃輝資本運作的重要一步,但證監會的處罰讓他之前的努力功虧一簣。
根據規定,覃輝在交易過程中構成《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所規定的收購人,如果對其有相關處罰,則不得收購上市公司,對交易的繼續推進構成實質性障礙。
不過星美控股在發布終止重組的公告中提到,未來旗下的影院資產并不排除通過其他重組方式上市的可能性。
北京一券商人士方大雄對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覃輝被處罰,如果他繼續為實控人,那成都潤運將3年左右無法進行與上市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
曾折戟圣萊達
覃輝在娛樂界和資本市場久負盛名,在購買宇順電子之前,曾苦心經營*ST圣萊。
2015年牛市中段,覃輝以18.62億元的價格受讓圣萊達第一大股東寧波金陽光100%股權,間接持有*ST圣萊18.13%股權,每股價格達64.21元/股,成為圣萊達實際控制人。
按照原先的計劃,覃輝希望在*ST圣萊注入影視資產,改變*ST圣萊虧損的局勢。一方面,先是利用其傳媒界的資源,與華視友邦聯合虛構影視版權轉讓合同,以對方違約為由,獲得4000萬元的本金和違約金;另一方面,公司高管又與當地鎮政府商議,以研發項目為幌子,獲得了1000萬元稅收優惠,但實際上流入*ST圣萊的兩筆資金均來自覃輝的星美系。
在覃輝的操作下,*ST圣萊從虧損變為盈利,諷刺的是被證監會查出財務造假,扣除虛增凈利潤750萬仍為負。而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虧損,在2017年的業績快報中,*ST圣萊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影視投資項目出現較大幅度虧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和壞賬準備。
這意味著覃輝入主*ST圣萊后,注入的影視資產不但沒能扭轉業績,反而繼續滑向退市邊緣。公司股價也隨之一路下跌,截至2018年4月17日,收于7.23元/股,野馬財經致電*ST圣萊詢問退市風險事宜,但截至發稿,并未取得回應。
眼看著*ST圣萊重組無望,覃輝選擇了給成都潤運找個新的運作平臺,與當時為業績連虧的宇順電子尋找退路的解直錕一拍即合,誰曾想,這次的重組被圣萊達的往事所“坑”。
覃輝的資本江湖
2015年復出以來,覃輝在A股的兩次資本運作均不暢,不過,其在港股市場仍有一席之地。
資料顯示,覃輝為港股上市公司星美控股(0198.HK)及星美文化旅游(2366.HK)實際控制人。且值得注意的是,另有一家名為星美傳媒集團(下稱“星美集團”)的公司,股東名單中并未找到覃輝以及其胞弟覃宏的身影,但其官網有著“星美控股、星美文化旅游為旗下公司”、“收購了圣萊達”等表述,由此可以看出,覃輝對其有著充分的影響力。
截至目前,“星美系”投資領域遍及影院投資、020電商、影視制作、影視發行、文化經紀、文化旅游、時尚模特、移動互聯網、廣告營銷、影視基地等全產業鏈,參與過《火鍋英雄》、《美人魚》、《王的盛宴》等諸多著名電影的制作,甚至,全國工商信用信息系統顯示,星美圣典還通過北京中金架子柒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投資了螞蟻金服。
“星美系”目前雖仍為中國文化傳媒領域龍頭之一,不過對比2005年之前覃輝創下的輝煌,“雕欄玉砌猶在,只是朱顏改”形容地更加貼切。彼時,覃輝身上的標簽除了“天上人間”外還有“卓京系”掌門人,而“卓京系”在當時被稱為“中國第一民營傳媒集團”。
借助“天上人間”這個交際場,其結交了大量權勢人物,助力資本布局。
2000年6月,覃輝成立卓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據野馬財經不完全統計,“卓京系”鼎盛時期,控股長豐通信(000892.SZ,曾用名三愛海陵、星美聯合、現為歡瑞世紀(8.080, 0.14, 1.76%))、投資了湘計算機(000748.SZ,已退市),控股三家港股上市公司東方魅力(0198.HK,現星美控股)、現代旌旗出版(8010.HK,現成報傳媒)和流動廣告(8036.HK)。
此外,“卓京系”還在電影、演藝、數字媒體、電視、音像、報紙、廣告、影視基金八大版塊皆有布局,所投資公司中有楊瀾創辦的陽光衛視、姜昆的昆朋集團以及由譚詠麟、曾志偉等諸多明星發起的星美國際、星美演藝經紀公司等,可謂星光熠熠。
然而,2005年,建設銀行(7.300, 0.02, 0.27%)張恩照案發,再加上擴張步伐太快,“卓京系”開始分崩離析。不僅“天上人間”被賣掉,友通數字、飛騰制作、鯤鵬網城、華夏文化、卓京控股等卓京系公司,或更名重組、或轉讓股權,同時變賣上海香樟大廈公寓式酒店、北京鵬潤大廈19層辦公樓等用于還貸。
覃輝之弟覃宏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也承認,當時“攤子鋪得太大,對管理、人力和資金都形成很大的壓力”。
令人唏噓的是,這期間,長豐通信改名成星美聯合,不久后即成為ST星美,最終于2016年被歡瑞世紀借殼,現代旌旗出版及流動廣告兩家港股公司的大股東名單里,也沒了覃輝的身影。
曾經叱咤江湖,重新向A股發起進攻卻頻頻受挫,不知這位曾經的“資本高手”心里作何感想,你有什么想法,評論中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