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2 12:4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前段時間,藍色光標(7120,-001,-014%)(300058SZ)一名被辭職員工拋出《藍色光標,所謂亞洲最大公關公司,如此坑害老職工,良心真的不會痛嗎?》一文,引爆輿論。
藍色光標對自家員工是不是講誠信,良心會不會痛,我們不知道。但是,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頻繁被交易所問詢,投資者就要格外擔心了。
近一個月以來,藍色光標接連收到深交所兩份問詢函件,這被關注的頻率估計能在大A股排在前列。
深交所關注的問題,或許也是投資者要注意的地方。
頻觸監管紅線:可轉債被警示 傍上區塊鏈被交易所打臉
2018年4月26日,深交所披露關于藍色光標14億可轉債的問詢函,問詢公司募投項目存在超過1年未投入募集資金的原因等,以下為函件截圖:
這件事要追溯到2015年。2015年12月18日,藍色光標公開發行了14億的可轉換債券,承諾對“BlueView系列數據營銷產品開發及應用項目”、“藍色天幕全球機場聯播媒體網絡模塊”兩個募投項目分別投入5.4億元、1.5億元。
但是,這些項目的實際投資進度與投資計劃存在明顯差異,存在超過1年未使用募集資金的情況。因為這件事,北京證監局在2017年9月給藍色光標發出警示函,要求公司“及時解釋并披露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際投資進度與投資計劃存在差異的具體原因及后續應采取的措施。”
公司在2017年10月17日披露的《整改報告》明確表示將于未來6個月內履行變更可轉債募投項目的程序,但后來又于2018年4月11日披露將履行上述程序的時間變更為2018年12月31日前。
說好的募投項目遲遲不投入資金,被警示整改之后,又推遲履行變更可轉債募投項目程序的時間,這才引發了交易所的這份問詢函。
而在一個月之前,也就是2018年3月29日,藍色光標還因在路演活動中向投資者介紹關于公司轉型、增資深圳眾贏維融科技有限公司、將與第一大股東在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等信息,被深交所發了關注函。
根據公司回復,公司目前經營大數據、智能算法、云計算及智能機器人(19.520, -0.42, -2.11%)都在支撐原有的數據科技業務,并未單獨實際產生收入也無單獨盈利模式;關于涉及區塊鏈技術,公司當前業務及研發未涉及有關區塊鏈領域。以下為公司回復截圖:
3年市值蒸發300億:“亞洲最大公關公司”成股市價值殺手?
藍色光標,被號稱“亞洲最大的公關公司”,于2010年2月登陸創業板,在A股市場以并購而著稱。
在2015年高點突破460億的總市值之后,其股價持續下挫,至2017年底,跌幅超過七成,總市值蒸發約338億。今年以來,其股價雖有小幅回升,但目前市值較2015年峰值仍縮水超過300億。直接上截圖:
根據公開數據,截止2018年3月31日,藍色光標股東戶數為80183戶,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合計超過40%。根據過去公司的股價走勢大致估算,差不多有七八萬散戶被套牢,其中不乏深度套牢,甚至持倉市值腰斬的投資者。
資本市場為何不買賬?來看看他家過去并購方面的成色究竟如何。
巨額收購業績暴雷:藍色光標利潤大幅下滑
相比于上市公司的規模,盈利能力以及盈利質量更重要。
從2012年到2014年,藍色光標累計花費約32億收購了三家公司,分別是:西藏山南東方博杰廣告有限公司、北京今久廣告傳播有限責任公司、We Are Very Social Limited。
好景不長。2015年,由于業績未達預期,藍色光標對這些收購計提了約9億元的商譽減值以及無形資產減值,導致2015年歸母凈利潤僅約0.68億元,同比下降90.49%。
以下為根據公開數據整理的以上這幾家公司相關數據:
藍色光標收購的公司還不止上述三家。截止2018年3月31日,藍色光標賬面上的商譽余額約45.5億元,占到公司同期凈資產的72%,占到公司目前總市值的29%。
如此巨額商譽未來是否還會出現減值?有待時間檢驗。但2015年之后,隨著部分并購公司業績承諾期結束,并購子公司利潤大幅下滑,藍色光標逐漸進入了一種增收不增利的狀態。
以下為根據公開數據整理的部分并購公司業績完成情況:
財報顯示:2017年,藍色光標營收約152.31億元,同比增加23.64%;歸母凈利潤約2.22億元,同比下滑65.25%;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約1.71億元,同比下滑50.87%,低于公司2012年利潤水平。
董事長在年報中“公開撒謊”?
2015年才發生過商譽減值,2016年繼續出現前期并購公司業績承諾不達標,明眼人大概都能看出來藍色光標在并購方面確實談不上優秀,甚至連能不能及格都是個疑問。
但是,藍色光標董事長兼CEO趙文權卻在2016年年報中寫給投資者的信里表示“給藍色光標的并購打90分!”,原文如下:
“藍色光標(300058.SZ)在A股市場以并購而著稱……2016年藍色光標超過120億的收入中,源自上市前公共關系業務的收入大約占比1/4,其余90億均來自于并購……通過并購,藍色光標成為中國市場首屈一指的營銷傳播集團……我給藍色光標的并購打90分!”
不知道趙老板這打分標準是什么?滿分是多少?
如果藍色光標的滿分標準是1000分,董事長給自己的并購打90分,那說明公司還有自知之明。但是如果滿分標準是100分,董事長居然在發生商譽減值、多起并購業績不達預期之后還給自家打90分,這是不是屬于“公開撒謊”?
在年報開篇給投資者寫信,似乎是藍色光標董事長趙文權的習慣,但內容值得推敲。
比如,趙董事長在2017年年報寫給投資者的信中表示“2017年藍色光標沒有實施任何并購,這個成長完全是內生性的增長。”
就想問一句,你2016年并購的公司在2017年不貢獻營收和利潤嗎?再說了,財報顯示,2017年公司合并范圍確實新增了兩家公司,怎么就“沒有實施任何并購”呢?
上市公司自家的公告上寫明了購買股權的時間分別是2017年3月和2017年9月,董事長卻公然稱2017年“沒有實施任何并購”,這個到底是馬虎大意,還是“公然撒謊”?
趙董事長請注意,“公開撒謊”是打了引號的。不是在質疑你的誠信,而是在跟你探討90分和日期的真實含義。如果你的部下吹毛求疵因為這樣的措辭而來打官司,甚或發起各種投訴,那么我們也不介意另外再寫一篇文章,仔細探討一下關于誠信的問題。
說話不靠譜也就算了,趙老板及其關聯人在買賣自家股票上還不合規,曾因內幕交易被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
2015年4月3日,趙文權的近親屬趙文源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使用其本人證券賬戶賣出所持9萬股“藍色光標”,避損金額391,130.2元,構成內幕交易,天津證監局沒收趙文源違法所得391,130.2元,并處以違法所得1倍的罰款。以下為證監會官網相關內容截圖:
“藍色光標轉型為一家數據科技公司,可能許多人都將信將疑,就如同當年藍色光標剛剛上市我們講通過并購快速擴張的時候市場同樣是充滿懷疑;藍色光標人有信心有能力讓我們的客戶和市場看到這個轉變及其帶來的巨大價值。”
藍色光標到底有沒有為客戶創造價值,從年報中我們無法得出答案。但是,從股價走勢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市值已經蒸發了300億。
說到藍色光標,就不得不提其當前的第六大股東和聯合創始人孫陶然。孫陶然曾著有《創業36條軍規》,發行量頗大,被很多創業者看成是創業導師。
創業到底有多少條軍規,見仁見智。但是,要進入資本市場,必須要合法合規,不能蔑視監管,不能公然撒謊——這是常識。
不知道孫老師的創業軍規里,是不是包括合法合規、嚴守誠信以及為投資者創造價值?
藍色光標,到底是價值創造者還是價值毀滅者?(YYL/JW)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