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7 11:24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5年大牛市前夕上市的普麗盛(300442SZ),上市前后兩張臉,業績利潤下滑之迅速、程度之激烈還是讓見慣了上市公司各種套路的面包君漲了見識。
但是,2015年大牛市前夕上市的普麗盛(300442 SZ),上市前后兩張臉,業績利潤下滑之迅速、程度之激烈還是讓見慣了上市公司各種套路的面包君漲了見識。
當前市值只有19億左右的普麗盛成立于2007年,全稱為上海普麗盛包裝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4月登陸A股創業板,2015年5月牛市頂端,總市值最高時曾一舉突破160億元。三年時間,股價從最高點下跌超過80%,市值蒸發140多億。
即便不考慮股市的牛熊轉換,當前股價也已經跌破發行價,2017年跌幅超過50%,2018年至今跌幅也超過10%。
今天就來研究下這家公司,看看那些被深度套牢的股民們究竟買了什么成色的股票。
上市業績就變臉,一年不如一年
2018年4月24日,普麗盛發布了2017年度報告,營收6.94億元,同比增長20.56%,歸母凈利潤875.46萬元,同比增長20.78%。但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虧損376.45萬元,同比減少190.82%。
這是普麗盛上市之后的第三份年度報告,在2015-2017這三年中,公司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由盈利4716.16萬元一路下滑至虧損376.45萬元。這相比公司上市前的靚麗業績,可謂是天壤之別。來看普麗盛2015年上市前后的利潤對比。
上市之前,公司利潤穩步攀升。歸母凈利潤從2012年約7200萬,上升到2014年的約9083萬元。但上市之后利潤立馬坐上滑滑梯,翻臉比翻書還快。2015年,公司歸母凈利潤驟降到約5006.5萬元,幾乎腰斬。
雖然公司在多份財報中表示業績下滑主要是“受宏觀經濟下行、需求增速下降,行業壓力加大,下游行業不景氣等因素的影響”,但仍難免讓人對公司上市之前業績的真實性產生疑慮。
盡管營收在增加,但現金流情況卻頗為糟糕。財報顯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在2015和2016年連續兩年為負,上市三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累計凈流出8850.39萬元。與此同時,公司的銷售毛利率也從2012年的41.88%逐年下跌至2017年的26.62%,盈利能力下滑。
此外,隨著公司的應收賬款和存貨規模迅速擴大,壞賬呆賬風險大幅增加,存貨周轉天數上升。公司在2017年年度報告中也曾提示相關風險:
自2015-2017年,公司的存貨周轉天數由226天延長至264天,資產負債率由21.54%上升至40.48%。
簡單的了解公司上市前后的財務狀況之后,再來看看公司的資本動作。
并購擴張利潤加速下滑
上市三年,普麗盛雖然業績不佳,但資本動作不斷。
2015年11月,上市僅半年多,公司出資6000萬元與自然人顧凱倫共同設立江蘇普華盛包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普華盛”),從事PET無菌液體包裝機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占普華盛60%股權。
2015年12月,普麗盛以3.57億元的現金對價取得了原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陜西黑牛100%股權,蘇州黑牛100%股權,遼寧黑牛100%以及廣州黑牛和安徽黑牛部分生產設備,并將蘇州黑牛更名為蘇州普麗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從事飲品及食品機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17年5月,普麗盛又以現金對價1800萬歐元收購了意大利乳品及飲料裝備供應商CO.M.A.N100%股權及部分相關債權,意圖進一步完善公司無菌灌裝產業鏈的布局。
但就目前來看,這些新設或并購的子公司,非但沒拉動公司業績上升,反而給公司整體帶來了巨大壓力。
公司2016年財報顯示,公司上市后新設的普華盛在2016年凈利潤虧損1575.45萬元。而上市后收購的黑牛食品(蘇州)有限公司(后更名為蘇州普麗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仍處于投入階段,報告期內幾乎無產出。受此影響,公司2016年的凈利潤大幅下滑至虧損56.38萬元。但經過少數股東損益的減負,公司扣非后歸母凈利潤仍為盈利414.51萬元,較2015年已是減少了91.21%。
到了2017年,子公司盈利情況部分好轉,但整體仍不容樂觀。公司2017年財報顯示,子公司普華盛報告期內實現合并利潤142.85萬元,歸母凈利潤59.92萬元,雖扭虧為盈,但與其在被投資時做出的業績承諾仍相差甚遠。
而蘇州食品“還處于培育期,業績釋放尚待時日,報告期內虧損407.90萬元,從而拖累了公司的整體業績”。
2017年5月新并表的COMAN 公司,并表當期凈利潤就虧損380.83 萬元。2017年普麗盛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虧損376.45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補償款撐利潤,商譽減值風險不容忽視
子公司業績雖不達標,好在還有業績補償。
2015年公司與自然人顧凱倫共同投資設立江蘇普華盛包裝科技有限公司時,雙方曾就普華盛的業績簽訂了對賭協議。
由于普華盛業績未達承諾,公司在2017年12月31日確認了業績補償收益1071.48萬元,也正是這筆補償款拯救了公司2017年的凈利潤。2017年公司扣非后虧損約376萬元,而歸母凈利潤為盈利約875萬元,起到關鍵作用的正是這筆業績補償。
但業績承諾總有到期的一天,若業績承諾期過后子公司的經營狀況仍無法改善,那普麗盛又該何去何從?
經過多次并購,目前普麗盛賬面的商譽金額已達到1.07億,其中9122.7萬元是因收購CO.M.A.N而形成。由于普華盛業績不達標,公司已在2017年對其提了242.71萬的商譽減值準備。雖然公司目前尚未對子公司CO.M.A.N的虧損計提相關的商譽減值,但未來CO.M.A.N的盈利能力如何,還有待時間的驗證。若未來CO.M.A.N盈利能力欠佳甚至出現虧損的話,其帶來的商譽減值風險,將給公司原本就欠佳業績帶來更大的壓力。
1.07億的商譽總額在大A股并不算太高,但對于當前總市值只有19億左右,2017年歸母凈利潤不足1000萬的普麗盛不是一個小數字。
股價破發,原始股東多次拋出減持計劃
說回到最近的業績。
2018年一季報,普麗盛凈利潤(包括少數股東損益)約30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1.34%。雖然歸母凈利潤同比有所增長,達到約263萬元,但經營性凈現金流仍未負,合計流出5051.29萬元。很難說公司整體業績有多少實質性改善。
而在一季報發布之前,公司股東已有減持計劃。
2018年3月14日,公司公告:股東Masterwell、SBCVC Fund II-Annex以及軟庫博辰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Masterwell、SBCVC Fund II-Annex及軟庫博辰受同一控制,為一致行動人,當前合計持有公司23.63%的股份。
這三位股東并非是第一次拋出減持計劃。早在2016年8月,上述三位股東就曾計劃減持合計不超過17.73%的公司股份,但自計劃減持公告發出至減持計劃到期,三位股東并未減持公司任何股份。
2017年4月,這三家再次計劃減持,減持比例和方式與上次相同,但直至減持計劃期滿,僅有Masterwell一家減持了0.03%,合計3.75萬股的公司股份。2018年3月的減持計劃,已經是這三家公司第三次計劃減持。
大股東一再公告減持卻行動遲緩,或許跟公司股價的一路下跌以致破發有關。
普麗盛2015年4月24日上市,發行價為19.17元/股。上市之后的五周內,公司股價一路瘋漲至177.21元/股,此后逐步回落。
2016年4月25日,公司第一批首發限售股解禁,但此時公司股價已回落至40元上下,此后繼續一路下行。2018年2月9日,公司股價最低跌至16.60元,已跌破發行價。截至2018年5月4日公司股價收盤于18.93元,依然在發行價之下。
面對公司持續走低的業績和股價,Masterwell、SBCVC Fund II-Annex及軟庫博辰三位股東還在觀望,但另一部分股東卻早早抽身離場。
2016年5月24日,上市前公司前十大股東之一的SV Investments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其所持50%的公司股份共計214.75萬股,減持金額超過7800萬。
而上市前第九大股東QP Special Situations,在2016年報披露的前十大股東中已不見其身影,上市前第七大股東匯勤創投也消失于2017年半年報前十大股東的名單中。
公司上市前的原始股東集體抽身離場,還有更多股東屢屢籌劃減持。股價如此大跌,原始股東依靠低成本優勢,減持仍能全身而退甚至獲利不菲??芍霸诟呶唤颖P的散戶們,該靠什么來減少損失呢?
何時能解套?天知道。
上市之前業績靚麗,發展目標遠大,上市之后馬上業績下滑,這樣的公司,IPO是怎么通過層層審核的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