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9 10:28 | 來源:未知 | 作者:一 帆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不完全統計,去年到現在,不能成立的基金數量達到了17只,其中,今年占了10只。
年初還是發行井噴的景象,進入5月份好像突然遭遇霜凍:有關媒體統計數字顯示,3月份新發基金61只,發行份額為896億份;4月份新發基金42只,發行份額為465億份;但5月份時間過去大半基金發行份額不足20億份。另不完全統計,去年到現在,不能成立的基金數量達到了17只,其中,今年占了10只。
公募基金進入第20個年頭,行業發展還是可圈可點的:中國證監會方面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3家,其他公募基金管理人14家,管理資產合計達11.6萬億元。公募基金產品數量達到4841只,范圍涵蓋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商品期貨基金和ETF基金。同期,公募基金行業累計分紅1.71萬億元,其中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5%,超過同期上證綜指平均漲幅8.8個百分點。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7.2%,超出現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4.5個百分點。而且,長期以來,包含養老目標基金、FOF基金等產品的進入,使得公募基金樹立的價值投資理念、倡導獲取長期穩定收益的市場形象更加鮮明,公募基金產品體系也更加精細化,范圍更廣泛,更加適合各類型投資者的不同需求。
不過,今年以來市場的變化還是挺多大的:首先,債券違約現象讓眾多投資者措手不及,基金也因此很受傷。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已有10余只債券相繼違約,違約金額超過百億元,這除了直接導致“踩雷”的債基凈值下跌遭遇贖回,還直接影響了新發行的債基門前冷落直至不能成立。其次,資管新規等資金監管措施趨嚴使得機構定制的形式難以為繼,股票市場熱點轉換令一些曾經獨領風騷的基金,反而因為規模大而難以及時轉身。相反,一些新設立的更迎合當前市場熱點的基金得到投資者認可,比如醫藥健康基金、MSCI指數基金、港股通基金等。
總體而言,不論是債券違約、監管趨嚴,還是市場風格的轉換,偶然也好,必然也罷,當前部分基金面臨的發行遇冷,對整個基金行業,乃至相關管理部門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值得從審批、設計、營銷等各方面進行深入思考的好事情。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