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1 09:40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天要面包君再帶大家看一只停牌都沒能壓住跌停的上市公司—濟民制藥(9070,-002,-022%)(603222SH)。
今天要面包君再帶大家看一只停牌都沒能壓住跌停的上市公司—濟民制藥(9.070, -0.02, -0.22%)(603222.SH)。
2015年2月登陸A股市場,至今上市不過三年多時間,以前復權股價計算,截止2018年5月31日,濟民制藥的股價9.09元距離破發已不太遠(周線圖)。
2018年2月5日、6日連續兩天跌停后,該股停牌近三個月,然而復牌后等來的依舊是一字跌停。
本就是小市值的濟民制藥2018年至今總市值縮水超過35%,由47.42億降至29.09億元。
然而,公司的業績卻在2017年扭虧為盈,并在2018年一季度持續增長,為何會出現這種走勢?
此外,一季報顯示公司十大股東超過80%的股份被質押,在股價下行的情況下會不會帶來新的問題呢?先從股份質押看起。
十大股東逾八成股份被質押
濟民制藥2018年一季報公告中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如下圖:
截止一季末,前十大股東累計持股2.13億股,占濟民制藥總股本比例為66.56%,其中已質押股份總計1.87億股,占濟民制藥前十大股東總持股比例的87.79%。
隨后,公司大股東又多次補充質押,截止2018年5月31日,第一大股東雙鴿集團累計質押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的67.77%。
過去兩年,不少大股東持股高質押的公司出現股價閃崩,市場有擔憂在情理之中。但高質押并不意味著股價一定會下跌。
關鍵在于業績。
財報拆解:內生增長不足,子公司并表支撐業績
濟民制藥原本的優勢業務為生產銷售一次性聚丙烯塑料瓶、非PVC軟袋大輸液產品(即大輸液業務),可是上市之后其大輸液板塊的營收卻在逐年下降:
優勢業務營收下滑,讓公司業績承壓。然而,2017年公司的業績卻華麗逆襲:營業總收入6.06億元,同比增長33.86%;扣非凈利潤5160.88萬元,同比增長33.26%。
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巨大的轉變,可能要從公司的并購說起。濟民制藥在上市后就展開了一系列并購:
其中,重點要說的是公司目前最大一起并購——以3.34億收購鄂州二醫院公司80%股權。
根據公司2016年12月15日的公告顯示,濟民制藥收購浙江尼爾邁特針織制衣有限公司持有的鄂州二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鄂州二醫院公司)80%的股權,收購總價為人民幣3.34億元。隨后,2017年1月起鄂州二醫院公司納入了公司合并財務報表范圍。
截止2017年年末,鄂州二醫院在2017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515.51萬元,實現凈利潤2344.68萬元。在2017年的年報中公司也曾表示:濟民制藥利潤總額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增長,主要是由于收購的鄂州二醫院納入2017年合并報表。
依靠鄂州二醫院的并表利潤,濟民制藥實現了業績的“逆襲”。
也許是嘗到了并購帶來的甜頭,濟民制藥在2018年展開了新一輪的并購:
2018年2月,濟民制藥收購了白水縣濟民醫院有限公司60%股權;2018年4月,濟民制藥收購了鄆城新友誼醫院有限公司51%股權。
但近期濟民制藥停牌近三個月擬收購廣慈醫院100%股權的計劃卻中途夭折,原因為雙方就廣慈醫院的估值、業績利潤承諾、交易方式等核心條款未達成一致意見。
除了近期終止的重組,濟民制藥上市3年收購5家公司,總計花費約6.41億。
利潤增長與現金流不匹配
根據公開數據,我們整理了濟民制藥經營性凈現金流與歸母凈利潤的走勢圖:
濟民制藥的歸母凈利潤在2017年開始回升,但其經營性現金凈流入規模卻大幅下降。截止2018年一季報,公司歸母凈利潤1121.38萬元,同比增長29.39%,然而經營性現金流已呈凈流出狀態,利潤增長與現金流的不匹配程度進一步加大。
雖然濟民制藥目前已經扭虧為盈,但其現金流與大股東的高比例質押會不會帶來新的風險,也許才是市場更為關心的。(JW/GCH)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