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6 09:5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每當有溢價似乎就意味著套利的機會來了,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是否可以抓住此機會?
國際金融報每當有溢價似乎就意味著套利的機會來了,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是否可以抓住此機會?
近期A股市場大幅調整,LOF基金溢價表現也很突出。截至6月25日,在可統計的258只LOF基金中,共有96只LOF基金出現了溢價,其中平安大華鼎越溢價率為40%,西部利得中證500、新華惠鑫C溢價率均超10%。
每當有溢價似乎就意味著套利的機會來了,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是否可以抓住此機會?
場內高收益致高溢價
受近期市場震蕩影響,LOF基金場內表現也如同過山車般上下起伏。6月初有溢價的LOF基金近期部分卻出現了折價,比如諾德雙翼、華寶新機遇A等。不過,也有部分LOF基金逆勢上漲發生溢價。
Wind數據顯示,6月21日、22日,有三只LOF基金發生大幅溢價,分別是平安大華鼎越、西部利得中證500、新華惠鑫C。
截至6月25日,這三只LOF基金仍然保持著較高溢價率,溢價率分別為40.13%、10.81%、10.27%。
所謂基金溢價,即基金場內交易價格超過基金本身凈值。而業內人士則認為,場內交易的LOF基金由于上市流通的份額少,缺乏足夠的流動性,其二級市場價格或已失真,短期的暴漲暴跌可能是套利資金人為拉高價格所致。
LOF基金無懼近期A股市場震蕩下跌,數據顯示,6月25日共有96只LOF基金出現了溢價,占比超六成。甚至有平安大華鼎越溢價率一度高達40%以上,這在基金市場較為罕見。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由于二級市場行為多樣,參照之前規模較大的油氣類QDII產品上市之后被游資爆炒,導致場內價格和凈值嚴重偏離,出現30%溢價率,投資者應該重視溢價帶來的套利風險。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平安大華鼎越在6月21日至6月25日期間單位凈值漲幅為-0.12%,而其場內價格漲幅為9.3%。
單位凈值漲幅不但沒有趕上其場內價格漲幅,反而處于下跌趨勢,從而導致溢價率從28%擴大至40%。不過也有溢價率出現收窄的情況,比如新華惠鑫C在6月22至6月25日期間場內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導致溢價率從6月22日的22.49%減至6月25日的10.27%。
吸引認購、需謹慎觀察
通常基金溢價率在10%以上,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或存在明顯套利機會。不過,東方財富(12.190,0.17,1.41%)網數據顯示,僅從二級市場成交量方面來看,上述三只基金在近三個交易日日均成交量不過1500手。
可以看出,二級市場成交量不大,卻出現了高溢價率情況。著名對沖基金經理韓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場內交易的LOF基金出現大的折價和溢價現象都是罕見的,原因在于LOF基金本身也是可以按照凈值申購和贖回的開放式基金,投資者可以利用折價或溢價套利。
近期市場出現個別基金溢價率較高的LOF一般都是基金規模小、日常交易及其不活躍的品種,用幾萬元就可以拉漲停板。基金原持有人很可能沒有關注到價格上漲,企圖對溢價套利的投資人場內申購基金后兩個交易日(T+2)才能再賣出,因此在三四個交易日內可能出現溢價較大的現象,之后溢價一般很快會回歸正常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大華鼎越、西部利得中證500、新華惠鑫C這三只近期出現高溢價率的LOF基金規模均偏小,最高的平安大華鼎越也僅有6.28億元,而市場上LOF基金的平均規模為8.27億元。與后兩者不同的是,平安大華鼎越目前處于暫停申購狀態。
韓瑋認為,LOF基金出現大幅溢價對基金的好處是吸引套利者認購基金,從而達到花較小的代價快速增加基金份額的效果,歷史上曾經有機構通過拉高分級基金溢價大幅增加分級基金份額的案例。
基金管理公司參與此類溢價運作的風險在于有可能觸碰合謀操縱市場的紅線。
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一方面來自于部分一級市場、場外申購暫停申購情況,加劇二級市場波動幅度;另一方面來自于基金溢價現象存在,利于市場追捧程度,少量成交促發溢價狀態。
如果引發套利盤,高溢價會逐漸填平,而市場追捧熱度,一級申購暫停、套利盤等因素有關,投資者應該謹慎觀察。
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募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基于Semi-Strong Form Market Efficienty假說(半強式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價格已充分所應出所有已公開的有關公司營運前景的信息),這可能并不是套利機會。因為根據公開信息,市場上是不存在任何套利機會的,所謂折價和溢價發行,只是通過CAPM對未來現金流折現和風險偏好所帶來的差異。
(國際金融報記者 夏悅超)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