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今年夏天集中爆發的P2P網貸行業問題與風險,各方正在統籌協調、群策群力、聯動化解。
近期,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互金整治辦)、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網貸整治辦)已部署下一階段整治工作,作出九項工作安排,并擬定十項舉措應對風險。
上證報記者從多個地方金融辦了解到,通過前期的工作,行業總體風險已有所緩解。下一階段,各地金融辦將根據互金整治辦、網貸整治辦統一部署,持續推進對P2P網貸行業的檢查、整治工作,重點將圍繞引導不合規平臺良性退出、打擊各類惡意逃廢債行為等方面展開。
措施有力 各地風險趨于緩解
記者獲悉,在P2P風險一度集中發生后,各地加大了風險化解和處置力度,全力遏制風險高發、頻發的勢頭,采取了風險集中排查整治、引導違規平臺良性清盤退出、對涉嫌非法集資或金融詐騙平臺堅決依法打擊等一系列有力措施。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深圳、濟南、北京、浙江、廣州和上海等地已下發網貸機構退出指引。如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8月3日發布退出指引,提出網貸機構業務退出的8個步驟,并明確了業務退出期間應該遵循的6項原則。從網貸機構的角度觀察,7月以來,已有數十家網貸平臺發布良性退出方案,清盤兌付。
上海互金整治辦相關人士向上證報記者表示,近兩周,行業風險總體有所緩解,發生風險的平臺數目有所減少,涉及的待償金額有所下降。近期浙江網貸行業的情況,也呈現出類似特征。
針對此次風險集中爆發時出現的借款人惡意逃廢債行為,監管部門也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互金整治辦日前下發了《關于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目前,上海已有50多家網貸平臺抓緊梳理、上報了一批逃廢債的出借人名單。
各方合力 規范運營化解風險
P2P網貸行業具有跨區域經營、涉眾面廣、平臺業務極其分散等特征,在整治過程中亟須各方合力,共同化解風險。
針對近段時間種種網貸風險問題,互金整治辦、網貸整治辦已聯合召開網貸機構風險處置及規范發展工作座談會,部署下一階段整治工作,指出做好網貸風險專項整治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要戰役,各地要提高思想認識,切實承擔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據悉,目前地方金融辦正根據互金整治辦、網貸整治辦統一部署,持續推進對P2P網貸行業的檢查、整治工作。從梳理來看,重點集中在引導不合規平臺良性退出、打擊各類惡意逃廢債行為、堅決打擊取締非法金融活動、加強投資者宣傳教育等方面。
上證報記者注意到,考慮到各地網貸機構的不同特點,地方金融辦的整治工作也呈現出不同方式。
比如,浙江省將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通過資產轉讓、債務重組、兼并收購等方式,幫助網貸機構降低流動性風險,提高風控能力。而上海互金整治辦正在推動通過相關信用信息平臺,對部分惡意逃廢債的行為加強失信懲戒。
下一階段的整治工作,將更貼近行業實情。比如,有些平臺就是簡單的流動性問題,但資產質量較好,監管的重點就在于幫助平臺將好的資產迅速變現。不過,某地方金融辦人士坦言,整治工作還是承受了較大壓力,因為缺乏相關法律依據,人員編制也不匹配,專業性較為欠缺,“過去幾年,網貸行業缺乏準入門檻,現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再處置確實比較難。”
因此,整治工作更需要各方合力進行,也需要一定時間來化解。接近監管的人士表示,目前各部門都在統籌協調,“不管什么情況,各方都要付出努力。從監管角度而言,要堅持法治化原則和底線,防范道德風險,為行業發展提供規則,補好制度短板,這中間當然也有很多矛盾,需要平衡。”
上海互金整治辦也表示,在后續整治、監管及風險防控工作中,需要加強央地聯手、部門聯動、市區聯合、中介參與、社會監督,整合調動各方資源共同開展工作。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