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4 09:32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獐子島(3720,000,000%)(維權)8月23日公司披露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0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4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6466萬元
兩次遭災受券商冷落
作為曾經農業股的良好表率,獐子島以前無論是股東會,還是公開的路演、調研,一直都是擠滿各路機構,而主要業務品種蝦夷扇貝兩度飛出“黑天鵝”以來,公司也徹底“門前冷落”。《證券日報》記者留意到,自今年2月份信達證券的一篇報告后,僅有申萬宏源(4.410, -0.01, -0.23%)的一篇關于遼寧池塘養殖海參受災的研報中提到了獐子島,認為海參減產疊加消費旺季,預期秋捕海參價格將上漲,獐子島等未減產企業成為受益者。
“已經不在股票池了,肯定沒法出報告。接連打臉也受不了。”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雖然是由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引起,扇貝接連出事,還是會對公司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也有水產養殖行業人士呼吁要重視該行業的風險,認為影響水產養殖的風險脅迫因素較多,除了要更為精細化的管理運營,上市公司也要增加透明度,在對預計風險的披露頻次和范圍程度都要加強,讓投資者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掌握的更充分。
推進應對措施落地
“快速恢復業績”是獐子島在扇貝二次受災后確立的一項主要工作,公司提出了11項具體的應對措施,控制海洋牧場風險,彌補底播蝦夷扇貝減少帶來的收入和利潤缺口。
“從最初日本開始養殖,蝦夷扇貝規模化底播增殖也就幾十年的時間,并沒有特別成熟的經驗可照搬,公司通過自身實踐和國內外產學研單位共同研究,不斷摸索海洋牧場相關技術,但仍需不斷完善和提升建設標準和管理水平。”獐子島一位高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與政府、科研院所、專業院校等加強合作,加大聯合攻關技術研究。此外,落實海洋牧場‘關閉風險敞口,重新布局海洋牧場’的應對舉措,從海洋牧場風險有效管控、提升產出質量的角度,實現海洋牧場轉型升級和布局重構。”
記者從公司了解到,春季抽測的結果顯示,公司的蝦夷扇貝未發現異常情況。海參、海螺、海膽、鮑魚等品種經營態勢都不錯。主營業務收入基本保持了穩定的態勢。
研發費用增加
獐子島災后曾提出,2018年的預算目標是全年實現贏利。中期業績順利達標,也算是初步實現了一個小目標。獐子島在半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內外合作保持穩定、運營質量實現提升、開源節流有序推動、“瘦身”計劃積極推進,半年度經營取得了“穩定、向好”的發展態勢。
數據顯示,經過多年戰略調整,獐子島堅持推進由食材企業向食品企業的轉型升級初顯成效,休閑食品與良品鋪子、來伊份(12.510, 0.07,0.56%)、百草味等企業的合作逐步擴展,“加工+貿易”收入及毛利在近三年經營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報告期內,公司水產養殖業、水產加工業、水產貿易業占營業收入比重的比例分別為17.86%、39.44%和40.79%。
記者留意到,報告期內,公司雖然壓縮了各項費用,但研發投入卻較去年同期有70.37% 的增加。“公司在食品的開發上嘗到了甜頭,研發的增長大概率也是用在食品的開發上。”前述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水產加工業收入的顯著增長,也是公司經營得以快速企穩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品種優化上,鮑魚品類上半年實現7174.86萬元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729.26%,已占到營收的5%左右,海螺、海膽等土著品種都實現了持續增長,說明公司在應對單一品種風險等方面的轉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此外,由于加快銷售回款的清收,控制采購付款節奏,獐子島現金流得到改善,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2.36億元,同比增長246.34%。獐子島前述高管告訴記者,“公司與外部合作客戶保持穩定,休閑食品的簽約額度穩定提升,合作銀行機構也都給予了公司穩定的資金支持。”
責任編輯:依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