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9 11:32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無論何種原因,醫藥主題基金下半年以來跑輸各大指數是不爭的事實。
無論何種原因,醫藥主題基金下半年以來跑輸各大指數是不爭的事實。
8月20日,泰格醫藥(300347,股吧)(300347.SZ)、云南白藥(000538,股吧)(000538.SZ)等兩只股票以觸碰跌停線的方式警示投資者注意醫藥白馬股的投資風險。
當日,該兩只股票分別以7.87%和6.21%的跌幅報收,在63只醫藥主題基金(僅指主基金,且不包括3只QDII基金)重倉的45只醫藥類A股(限上半年末所持三大重倉股)中,其跌幅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排名第一的麗珠集團(000513,股吧)(000513.SZ)跌幅達到8.29%。
數據顯示,在醫藥主題基金重倉的45只醫藥類A股中,當日有35只收跌,跌幅超過3%的有10只,占比分別為77.78%和22.22%。當日,醫藥生物指數(000808.SH)以1.42%的跌幅報收,表現不及滬深300指數(000300.SH),也不及上證綜指(000001.SH)和深證成指(399001.SZ),后三者分別實現1.17%、1.11%和0.68%的漲幅。
不過,8月20日并非醫藥白馬股走衰的開始。數據顯示,進入第三季度后,醫藥生物指數的表現即全面落后于6種主要股指。
根據數據顯示,自6月30日至8月20日,醫藥生物指數的跌幅達到17.29%,同期滬深300、上證綜指、上證50(000016.SH)、深證成指、中小板指(399005.SZ)及創業板指(399006.SZ)的跌幅分別為6.94%、5.23%、2.85%、10.29%、10.22%及10.64%。
而在此之前,自年初至6月30日,醫藥生物指數曾完勝上述6種股指,其區間漲幅達到7.86%,后6種股指的漲幅則分別為-12.90%、-13.90%、-13.30%、-15.04%、-14.26和-8.33%。
“疫苗事件”后續
長生生物(002680.SZ)“疫苗事件”的出現,被認為是導致醫藥股行情反轉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起“疫苗事件”指的是長生生物全資子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長春長生”)在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過程中存在編造生產記錄和產品檢驗記錄、隨意變更工藝參數和設備等嚴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有關規定的行為。
7月15日,國家藥監局已將相關調查結果予以通報。次日,長生生物也發布了相關公告。
但“疫苗事件”不止于此。
早在2017年10月27日,長春長生即因生產“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批號:201605014-01)不符合藥品標準規定而被立案調查。該批藥品生產數量共253338支,銷售到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52600支。但直至7月18日,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才對其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
作為這起引起舉國震驚的惡性事件的后續進展,7月25日,長生生物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改為“ST長生”,距退市僅一步之遙。7月29日,包括董事長高俊芳、董事張晶在內的18名犯罪嫌疑人被長春新區公安分局(向檢察機關)提請批捕。
8月16日,即“疫苗事件”爆出一個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關于吉林長春長生公司問題疫苗案件調查及有關問責情況的匯報。
會議同意,對金育輝(吉林省副省長,2017年4月起分管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管工作)予以免職,對李晉修(吉林省政協副主席,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任分管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副省長)責令辭職,要求劉長龍(長春市市長,2016年9月任長春市代市長,2016年10月至今任長春市市長)、畢井泉(市場監管總局組書記、副局長,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任原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局長)引咎辭職,要求姜治瑩(吉林省委常委、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委書記,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任長春市委副書記、市長)、焦紅(國家藥監局局長)做出深刻檢查;對35名非中管干部進行問責;決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吳湞(原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副局長、原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分管藥化注冊管理、藥化監管和審核檢驗等工作)進行立案審查調查。會議責成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國家藥監局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深刻檢查。
同日,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郭洪志、長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唐若迪等人被免職。
股票市場迅速做出反應。8月17日,即上述相關責任人處理結果公布次日,醫藥行業股票普跌。63只醫藥主題基金重倉的45只醫藥類A股中,有43只收跌,占比95.56%,其中跌幅超過5%的有13只,占比28.89%;醫藥生物指數的跌幅達到3.22%。
數據顯示,自長生生物“疫苗事件”爆出,即7月16日至8月20日,醫藥生物指數的跌幅已經達到19.53%,同期滬深300、上證綜指、上證50、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及創業板指的跌幅分別為6.45%、4.69%、2.73%、9.79%、10.58%和11.29%。
醫保基金月度收入負增長
醫保基金月度收入的負增長,被認為是導致醫藥股行情反轉的另一個原因。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數據,與上年同期相比,全國醫保基金2018年以來的單月收入已經出現兩次負增長:4月,全國醫保基金收入為1627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75.80億元,同比增長-4.45%;6月,全國醫保基金收入為1840.60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69.70億元,同比增長-3.65%。
2016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通知》(人社部發[2016]36號),降低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及失業保險總費率,同時要求各地繼續貫徹落實國務院2015年關于降低工傷保險平均費率和生育保險費率的決定和有關政策,“降低費率的期限暫按兩年執行。”
其后,不少地方政府出臺政策,降低企業職工社會醫療保險單位繳費比例。例如,上海市2017年將醫保單位費率從10%下調至9.50%,天津市自2018年1月1日起由11%下調至10%,杭州則由11.50%下調至10.50%。
2018年4月,即兩年期滿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繼續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通知》(人社部發[2018]25號)。
對于醫保基金單月收入出現回落的現象,光大證券(601788,股吧)(601788.SH)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寫道:“短期看不會導致支出增速下滑,長期看醫保籌資有一定隱憂,企業繳費比例降低值得重視并持續跟蹤。”
高波動率與集中持股
無論如何,對醫藥主題基金的持有者來說,過去的兩個月是黑色的。
目前市場上已成立的醫藥主題基金(即基金名稱含“醫”字,僅指主基金)共有70只,其中有最新一季業績數據可查的是66只。
拋開3只QDII基金不論,剩下的63只基金進入下半年以來(6月30日至8月20日)的區間回報率全線告負,其中跑輸業績比較基準的有45只,占比71.43%。
而在2517只同類基金(含被動指數型、增強指數型、普通股票型、靈活配置型及偏股混合型等5類)中,同期回報率為負的有2314只,占比91.93%;跑輸業績比較基準的有1554只,占比61.74%。顯然,醫藥主題基金的表現相對黯淡。
在63只醫藥主題基金中,同期業績表現最好的三只是中郵醫藥健康(003284.OF)、金鷹醫療健康產業(004040.OF)和南方醫藥保健(000452.OF),回報率分別為-1.40%、-2.88%和-7.26%;業績表現最差的三只是匯添富中證精準醫療(501005.OF)、中歐醫療健康(003095.OF)和廣發醫療保健(004851.OF),回報率分別為-19.99%、-18.53%和-18.13%。
若以“疫苗事件”爆出之日即7月16日為起點,則截至8月20日,63只醫藥主題基金的區間回報率也是全線告負,其中跑輸業績比較基準的有47只,占比74.60%。
而在2018年上半年,醫藥主題基金的表現要遠遠超過同類基金。
數據顯示,該63只醫藥主題基金上半年的回報率為正數的有57只,占比90.48%,其中回報率超過5%的有50只,占比79.37%;超過10%的有28只,占比44.44%;跑贏業績比較基準的有47只,占比74.60%。
而在2517只同類基金中,同期回報率為正的只有400只,占比15.89%,其中回報率超過5%的只有97只,占比3.85%;超過10%的只有41只,占比1.63%;跑贏業績比較基準的有1370只,占比54.43%。
在年化波動率(以周為計算周期)方面,在63只醫藥主題基金中,超過25%的有49只,占比77.78%,而在2517只同類基金中,超過25%的有637只,占比25.31%。
醫藥主題基金的高波動率或許與其持倉集中度有關。
數據顯示,醫藥主題基金重倉股的集中程度遠超三年前。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63只醫藥主題基金持有的三大重倉股主要集中在45只醫藥類A股上,而在2015年第二季度末,30只醫藥主題基金持有的三大重倉股,主要集中在40只醫藥類A股上。這意味著重倉股的集中程度已由三年前的(30/40=)0.75提高到(63/45=)1.4,增幅為86.67%。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