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5 10:3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截至2018年6月30日,余額寶吸收的貨幣基金總規模達到186萬億元,已經超過中國銀行(3660,-002,-054%)(港股03988)2017年底的活期存款余額。
9月13日,平安資管將要裁員的消息在市場上流傳,人心惶惶。不幸的是,傳言很快被殘酷地證實。
“9月14日下午4點左右,平安資管內部會議結束,宣布裁員,原本包括基金經理和分析師在內30人左右的權益投資團隊,除幾個人之外,全部裁掉,公司給被裁人員兩個月時間用來找工作。”上海某接近此事的公募基金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過去一段時間,很多金融機構都展開了裁員,但沒有必要特別的恐慌;由于存在時滯,前些年制造業不景氣,目前開始傳導到金融行業,需要極度警惕。”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資管龍頭裁員
平安資管此次調整,是把權益部門裁撤掉,全部改為委外,保留固收部門,未來轉向量化投資。
根據平安資管的部門設置,總經理室下設權益投研中心、固收投研中心、資產配置中心、不動產投資事業部、風控中心、科技運營中心、共同資源中心等。
其中,固收投研中心就是負責債券投資,權益投研中心則負責股票投資,下設股票研究部和股票投資部,而資產配置中心則下設量化投資部、基金投資部等。
9月14日當晚,平安資管就作出官方回應,指出:股票市場作為資產管理重要的投資領域,顯然無法舍棄。資產管理業務是平安的核心業務之一,保持資產管理業務可持續、健康發展是平安一貫的原則。平安資管正響應集團科技轉型戰略,加快利用人工智能對投資業務賦能,只能打造科技型資管公司。
“為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對內部組織和管理進行升級、改革、調整都是常態的工作。”中國平安(67.340, -0.15, -0.22%)(港股02318)人士對媒體回應此事稱。
無論怎樣,作為行業龍頭的平安資管,選擇解散權益部門,給市場帶來觸動必然是強烈的。
在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平安資管是巨無霸的存在。從管理資產規模的角度來看,平安資管排名第三,與第一名工商銀行(5.690, -0.06, -1.04%)(港股01398)、第二名中國人壽(21.920, -0.14, -0.63%)(港股02628)資管的管理規模相差無幾。
2018年上半年,中國人壽資管合并受托管理資產規模為2.81萬億元,而同期平安資管的管理規模也為2.81萬億元。
截至2017年底,中國各類資管產品規模總計約為100萬億元,由此計算,平安資管占據了2.8%的份額。
而全國保險資管機構管理資產規模,2016年底為13.72萬億元,也就是說,有20%是屬于平安資管。
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5月,注冊資本15億元,實際控制人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98.66%的股權。
在股票投資方面,平安資管是國內最早探索量化投資的機構,2006年就組建了團隊,目前,平安資管也是國內最大股票機構投資者之一。
根據平安集團2018年半年報,平安資管負責平安集團的境內投資管理業務,接受委托,管理平安集團的保險資金。
2017年,平安資管實現凈利潤25.81億元,同比增長16%,資產管理規模2.67萬億元,同比增長18%。
2018年上半年,平安資管增速有所放緩,其實現凈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0.9%,投資管理規模達到2.81萬億元,同比增長5.4%。
主因并非會計準則
2018年1月1日,中國平安集團開始執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
根據此前的舊會計準則,平安資管買的股票,理論上可以計入資產負債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項,等到賣出的時候,賺到的或者虧的錢,再計入到利潤表的“投資收益”一項中,從而給當年凈利潤帶來貢獻。
“這樣計算的好處是,無論股票在當期漲跌如何,只要不賣出,即便被套很深,也不會影響當期公司的凈利潤。”北京某證券公司金融行業分析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但根據新的會計準則,將資產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AC)、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TPL)。
無論怎樣,股票都是需要以公允價值計量其變動的了,并且,大部分情況下,股票投資只能被劃為FVTPL,也就是要計入當期損益,影響利潤表。因為,只有非交易類權益才可以被特殊指定為TVOCI,限制和信息披露的要求都很高。
這樣,從表面上看,確實股票投資對平安資管的利潤表影響變大了。
此前的解釋是,平安資管之所以裁員,是因為不得不實行新會計準則,為了不給利潤表造成波動,才把資金轉為委外。
“但實際上,平安資管這次調整應該與會計準則無關,因為,即便完全委外并交給平安大華基金,但依然無法避免對利潤表造成波動。在新會計準則下,投資基金的錢,與自己直接買股票一樣,大多數情況下,也是必須以公允價值變動計量,并且劃入FVTPL,計入當期損益,并造成當期利潤波動。”上述北京分析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金融業裁員
實際上,金融業的裁員早已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市場下跌、宏觀經濟變動只是階段性加速了這個趨勢。
2017年,五大國有銀行員工數量總計減少2.7萬人,其中,建行減少9861人、工行減少8701人、農行減少9391人。被裁掉和減掉的主要是前臺柜員和老員工。
建行員工總數為37萬人,工行為46萬人,農行為51萬人,按此計算,2017年三家裁掉和減掉的人員數量占比分別為2.7%、1.9%、1.8%;而五大行員工人數總計為175萬人,按此計算,2017年,有1.5%的人員被裁掉和減掉。
不過,相比起來,國外的銀行裁員的比例更大。
2018年2月,澳洲國民銀行NAB宣布裁員18%,砍掉了6000個員工。同期,澳洲四大銀行宣布將裁減掉的員工數量總計超過2萬人,占比達到12%。
裁員中,當事公司通常都喜歡歸罪于人工智能。澳洲國民銀行總裁表示,“我們將重新評估這些員工有多少事情可以由AI完成”。
這確實是互聯網浪潮下的大勢所趨。截至2018年6月30日,余額寶吸收的貨幣基金總規模達到1.86萬億元,已經超過中國銀行2017年底的活期存款余額。但余額寶員工總人數也不過3000人左右。
2017年3月,世界知名資管公司貝萊德就曾改用機器人(16.660, 0.05,0.30%)投資,從而裁掉了主動型基金部門40多個職位,包括7名基金經理。
2018年上半年,A股上市的23家證券公司,總計凈裁減掉員工數量735人,其中招商證券(12.820, -0.21, -1.61%)(港股06099)裁減員工力度最大,裁減員725人;中信建投(8.040, -0.15, -1.83%)證券(港股06066)其次,裁減513人。
2018年3月,約翰·鮑爾森的對沖基金也宣布大規模裁員。約翰·鮑爾森由于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做空美國房地產市場,賺取了巨額利潤,《史上最偉大的交易》一書講述的就是他的故事。
但2011年以來,約翰·鮑爾森對沖基金公司的資產規模從380億美元縮減到90億美元;裁員的名單中,甚至包括許多管理層以及合伙人。
國際上有一個專門的代際術語“千禧一代”,指的是生于1982年到2000年之間的人。各類營銷人員絞盡腦汁地從各個角度了解他們的喜好,期待能獲得他們的青睞。
美國商業內幕分析師約翰?黑格斯圖恩曾經調查了1500位“千禧一代”使用銀行的方式和喜好,其中包括使用的工具、進行的操作和使用的頻率等。
調查發現,“千禧一代”中根本不用實體銀行的占38%,一個月少于一次的占26%,兩者相加超過了被調查者數字的一半,這些人幾乎不進實體銀行,在線技術是他們使用銀行功能的主要途徑,而智能手機為主要操作工具。
花旗銀行曾悲觀地預計,2015–2025年間,銀行業將裁員30%。
“科技的發展,讓時代變化得更快了,金融從業者更需要不斷接受再教育、再培訓。”萬喆說。
再優秀的金融業人員,如果不在資本上或知識上給自己加杠桿,可能也要落伍了。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