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0 15:55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貨基沖規模、權益產品一片綠,東吳基金轉型前路何在?
貨基沖規模、權益產品一片綠,東吳基金轉型前路何在?國際金融報 見習記者 何思
在今年股市震蕩下跌、市場風險偏好偏低的情況下,大量資金涌入債基、貨基以避險,但今年似乎債基也并不“安全”。
近日,東吳基金旗下的東吳鼎利債券型基金,以12.4%的日跌幅引起投資者關注。9月21日,該基金單位凈值跌破1,此后單位凈值逐步上升,盡管10月8日其日增長率為1.33%,創下今年以來最高日漲幅紀錄,但仍未能彌補斷崖式下跌所帶來的虧損。
此外,東吳基金今年以來權益類產品業績表現不佳,貨基收益也難填缺口。剛落定股權變更事宜、投研團隊稍顯穩定的東吳基金,何時能重振輝煌?
債基優勢不再
曾經,債基可以說是東吳基金的熱門品種,該公司曾4次獲得過相應債券型基金的獎項,且東吳鼎利債基于2016年5月,以近一年16.53%的收益率奪得了純債類基金的“冠軍”之位。
但如今,東吳鼎利債基處于“騎虎難下”的境地。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該基金持有16信威01債券的比例高達91.6%,其余4只債券合計持有比例還不超過6%。
事出反常必有妖。顯然,單一債券持有比例過高這一情況并非東吳基金所愿,而是被動形成。2016年第三季度,東吳鼎利債基首次持有該債券的比例僅為3.96%,其后,該債券連續兩個季度淡出該基金的前五大持債名單。
然而,該債券所屬上市公司因巨額債務問題,于去年4月底宣告停牌,以致東吳鼎利所持有的該債券不好賣出。與此同時,該債基的規模持續縮水,由去年一季度末的4億元縮水至今年二季度末的0.43億元,致使其持有的16信威01債券的比例被動上升。
顯然,該只債基處于苦苦支撐的階段。該基金的中報提示稱,因贖回等原因,連續3個多月出現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且已上報中國證監會,公司正在完善相關應對方案。而根據相關規定,該基金或將面臨清盤風險。
再看其他債基,表現也不佳。數據顯示,該公司共有7只債基,有5只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負,除東吳鼎利債基以-13%的跌幅虧損最多外,其余虧損幅度均在5%以內,而同類平均漲幅為3.4%。
權益產品短板凸顯
顯然,成立于2004年的東吳基金如今輝煌不再。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東吳基金旗下共有29只基金,其中貨基只有兩只,但其規模占公司資產總規模的比例約為84%。而股基、混基雖有20只,其收益表現卻拖了后腿。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收益率跑輸滬深300相關指數的權益類產品,共有9只。其中,虧損最多的為東吳新趨勢、東吳雙動力混合、東吳行業輪動混合這3只混基,跌幅均超過30%,而從三年以來的收益表現看,這3只混基近三年的收益率分別為-51%、-45%和-21%,遠低于滬深300指數的-1.54%,且在同類基金中均排名靠后。
因此,有統計數據稱,盡管貨基今年上半年盈利超4億元,但因權益產品虧損較多,公司整體仍表現為虧損約0.3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報顯示,僅東吳嘉禾優勢精選混基就虧損約1億元,而該基金在二季度末的規模為4.75億元。
對于權益產品表現不佳的原因,其中報中有所解釋。基金管理人稱,該公司的投研特色之一為堅持自下而上精選優質成長股的權益投資風格。顯然,在成長股遭遇較大調整時期,該公司仍堅守成長股,致使從短期看,權益產品表現不佳。
以東吳阿爾法混基為例,該基金在去年年末還重倉美的集團、格力電器、上汽集團等大盤股,而今年二季度末則重倉勝宏科技、新綸科技等成長股。從收益上看,該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雖跑贏了滬深300指數,但仍表現為虧損,跌幅為-13.34%。
基金風格的轉變或許與基金經理的變更有關。自今年2月,基金經理程濤接手了該只基金后,該基金的風格便傾向于成長股。值得注意的是,程濤所管理的東吳阿爾法混基和東吳新趨勢混基,在二季度末的前十大重倉股高度雷同,共有8只重倉股重合。
投研團隊仍處磨合期
其實,東吳基金也積極嘗試提高投研能力。中報顯示,一方面,該公司在成長股投資的基礎上,引入了量化投資策略,并在業內率先成立了絕對收益部。另一方面,去年該公司對投研模塊進行變革,引進了彭敢等公募行業領軍人物。
彭敢曾是寶盈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其管理寶盈資源優選混基時,任職回報高達111%,并以成長股投資風格見長,但在市場調整的趨勢下,跳槽至東吳基金后,未能延續其輝煌戰績。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彭敢目前管理的東吳嘉禾優勢精選混基和東吳雙三角股基,任職回報分別為-20%和-26%。
此外,基金經理的頻繁變更或也導致收益不佳。以東吳行業輪動混合為例,基金經理劉元海管理的一年多取得121%的回報率,而該只基金由基金經理王立立接手的三年多時間內,任職回報為-54%。而王立立在管理東吳阿爾法混基時,也曾取得44.64%的任職回報率。
今年以來,東吳基金積極跟進人才布局。《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發現,該公司今年發布的11次人事調整公告中,有8次公告涉及增聘基金經理。
但近年來,東吳基金人才、高管流動性較大。作為成立十余年的老牌公募基金公司,東吳基金基金經理的平均任職年限僅為2年又11天。
而在高管方面,由于海瀾集團近年來逐步成為東吳基金的第二大股東等原因,東吳基金的內部人員結構出現較大調整,董事長和總經理于2016年雙雙更換,今年副總經理及督察長等也已換新。
那么,東吳基金未來如何穩定團隊?對于貨基規模占比較高的情況,是否有調整計劃?截至記者發稿前,東吳基金并未作出回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