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9 10:0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264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的805億元,漲幅為5689%,營收與凈利保持穩定增長勢頭。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2.64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的8.05億元,漲幅為56.89%,營收與凈利保持穩定增長勢頭。
2018年6月26日,山西汾酒在2017年度股東大會上,具體說明了2018年的業績目標,“2018年是汾酒改革的全面落實年,是實現各類經營指標歷史性突破的關鍵一年,公司將力爭營業收入實現40%以上增長”。
目前看來,山西汾酒2018年前三季度營收接近70億元,漲幅超過40%,規劃目標基本完成,如若繼續保持此增長勢頭,全年營收有望突破9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山西汾酒主要從事汾酒、竹葉青酒及其系列酒的生產、銷售;
酒類高新技術及產品研究、開發、生產、應用;
投資辦企業及相關咨詢服務;
副產品酒糟、生產用原輔材料和包裝材料等的銷售;
道路普通貨物運輸。
但是,歸根結底,山西汾酒業績的增長來源于其白酒產品的支持。
數據顯示,2018年1-9月,山西汾酒旗下中高價白酒、低價白酒、配置酒分別實現營收約為41.91億元、24.80億元、1.99億元;
且中高價白酒和低價白酒分別同比增長27%和86%左右。
從以上數據就可以發現,中高價酒占山西汾酒營業收入60%左右,可見其為山西汾酒業績驅動的主要動力。
中高價酒主要有青花系列、巴拿馬系列和老白汾系列,增速分別為75%、10%和20%,其中,青花汾酒系列正是山西汾酒中高端價格帶的主力產品。
與其他酒企不同,山西汾酒除了中高價酒在快速增長,低價酒增速也十分顯著,業內人士分析由于并入系列酒及定制酒的影響。
當前我國白酒市場呈現出穩定增長態勢,白酒消費也向主流品牌集中,一線白酒品牌銷量保持穩定,二、三線白酒品牌或迎來梯次重排,且隨產能的累積不斷擴容,預計到2020年,中高端價格帶白酒市場將由2017年的400億增長至700億,復合增速達20%以上。
面對次高端白酒市場的發展機遇,一些酒企開始將目光聚焦于此,而另一方面,一些酒企面對次高端白酒市場的競爭壓力,推出更高價位的白酒,進行產品轉型升級。
基于此,山西汾酒推出定價1599元的青花汾酒中國裝,這也全面開啟了山西汾酒邁向高端白酒市場的時代。
資料顯示,2018年10月15日-18日,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山西汾酒總經理常建偉,山西汾酒副總經理、山西汾酒銷售公司、竹葉青營銷公司總經理李俊等率隊到上海、北京進行市場調研,并召開兩地經銷商座談會,進行市場布局。
在上海和北京調研期間,山西汾酒都明確要求青花汾酒中國裝的“落地”。
在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上海站期間,山西汾酒將2018年全國春季糖酒會上市的青花汾酒進行了首次重磅展示,而在北京調研期間則明確提出“要全力推進青花汾酒中國裝的銷售”的要求。
自2016年開始,山西汾酒尋求走出山西的意圖越來越明顯,無論是打造新系列產品還是繼續推出高端產品線,都是為了實現汾酒的全國化。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五谷財經》特約、獨家撰稿人孫學南表示,山西汾酒這兩年整體的運營比較順暢,如果未來依托華潤在全國的網絡、渠道、客戶以及團隊等方面,對其全國化擴張提供了從硬件到軟件的強大支撐。
不過,山西汾酒全國化的道路并非坦途。朱丹蓬認為,山西汾酒將面臨著全國大品牌的壓制和地方區域的品牌夾擊。
酒水行業研究者歐陽千里也表示,汾酒名號家喻戶曉,可具體到是哪一款產品,很多人并不知曉,這就是汾酒最大的問題。
所以汾酒在產品宣傳和推廣上,呈現出的是碎片化和模糊化的產品矩陣,并未真正地將產品通過各類營銷傳達給消費者,在本身不具備有較高曝光度主打產品的情況下,消費者很難記住汾酒究竟有什么產品。
數據顯示,2018年1-9月,山西汾酒省內實現營收約為41.57億元,同比增長41%左右;
省外營收約為27.12億元,同比增幅超過43%。
省外收入約為5.84億元,同比增長18%左右。
白酒的金九銀十,并未給山西汾酒省外營收提供足夠的加速度,而證券機構也指出,受經濟環境影響,第三季度山西汾酒省外收入增速明顯放緩。
同時,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增長主要集中在以環山西為重點的省外市場,今年上半年河南市場已實現5億銷售額,占全年任務50%,內蒙古、河北市場分別完成70%和64%左右。
“公司引入戰投華潤后,借助華潤現有的成熟渠道及資金實力,迅速拓展以南方為主的薄弱市場。”
而據悉,李秋喜一行在調研上海和北京市場情況之后,結合“高速度增長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提出北京、上海兩個市場發展速度與汾酒發展的整體速度不相匹配,要求盡快編制2019年和三年營銷規劃,進而實現山西汾酒在華東和華北市場的突破。
對于上海市場,李秋喜指出,要用“重思想”來指導上海市場下一步總體布局,把上海公司作為銷售公司營銷體系的一個試點,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強激勵,硬約束責任到人,時間倒排,采取得力的措施,把整體規劃強力推進,落到實處。
對于北京市場,李秋喜則強調,北京公司在制訂未來三年的規劃時,一定要有突破性思維,要認真分析北京市場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突破,一定要尋求市場突破的瓶頸。
基于北京和上海在國內的影響力,這兩個市場對于山西汾酒布局高端白酒市場具有相當重要意義,也是山西汾酒實現全國化的關鍵所在。
然而,山西汾酒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在投資者看來,除了大盤影響之外,也與山西汾酒部分財務指標“惡化”有關。
雖然2018年1-9月,山西汾酒利潤、收入雙雙大漲,但其預收款項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都有所下降。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山西汾酒預收款項期末余額約為7.87億元,相較于年初余額的9.12億元,降幅在13%以上。
同時,與2018年上半年末相比,山西汾酒2018年第三季度末的預收款項余額也在下滑。
預收款被譽為白酒企業的“蓄水池”,可以反應下游需求強勁與否。
同時,2018年1-9月,山西汾酒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49億元,同比下降58%左右。
對此,山西汾酒方面表示主要是本期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及支付的各項稅費增加所致。
一位證券分析師告訴《五谷財經》特約、獨家撰稿人孫學南,之所以說上市酒企的業績出現分化,就在于其財務指標表現不同,資本市場更加偏愛“均衡發展”的酒企,比如舍得酒業(19.520, -1.57, -7.44%)和洋河股份(86.400, -9.60, -10.00%)。
“相較于收入和利潤,現金流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更為關鍵,建議上市酒企未來能夠堅持‘現金為王’的發展理念。”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