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1 09:59 | 來源:未知 | 作者:李潔雪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募十月業績戰收官:“藥基”跌落神臺低倉位基金“無為而治”
公募十月業績戰收官: “藥基”跌落神臺 低倉位基金“無為而治”
10月31日,上證指數以上漲1.06%結束了全天的交易。
較9月底相比,10月整月上證指數由2821.35點跌至2602.78點,跌幅為7.75%;同期深成指和創業板指的跌幅分別為10.93%和9.62%。
受此影響,公募的業績再遭重創。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0月30日,10月主動權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及剔除偏債混合型的所有混合型基金,下同)的平均跌幅為7.35%,與同期上證綜指跌幅幾乎相當。
“藥基”獨霸不再
截至10月30日,中證醫藥指數(000933.SH)10月以來的跌幅高達15.58%,這令原本已經有所松動的“藥基”獨霸業績前十局面徹底瓦解。
據Wind數據統計,數只原本位于行業前列的醫藥基金經歷了10月的大幅回撤之后,收益由正轉負。具體來看,2018年前三季業績排名中,位列第5位至第9位的基金分別是交銀優勢行業、交銀阿爾法、富國醫療保健行業、匯添富醫療服務和交銀科技創新,這5只基金10月以來至30日的跌幅都在10%以上,導致前10月的業績全部轉為負收益。
從三季報來看,上述幾只基金在三季度堅守了上半年重倉醫藥股的持倉風格,并無較大幅的換倉動作。其中,10月虧損最嚴重的匯添富醫療服務單月下跌了14.12%,這導致其截至10月30日的年內收益變為-5.81%,位列行業第700多名。從其三季末前10大重倉股來看,多只個股十月以來跌幅在15%以上,其中泰格醫藥(43.110, 0.50, 1.17%)(300347.SZ)、通化東寶(13.470, 0.09, 0.67%)(600867.SH)跌幅在20%以上。
不過,匯添富醫療服務基金經理劉江依然看好醫藥板塊的長期投資邏輯。其在三季報提到,“選股、買入并等待,會是我們接下來的主要策略。”
事實上,不僅醫藥股的暴跌,10月白酒板塊的突然閃崩也令人倍感措手不及,這也使得年末的基金業績排名更加充滿未知。
“我認為目前股市的出清尚未結束,機構間的踩踏仍然可能發生”,10月30日,華南一位公募投資總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我看來,醫藥股也屬于消費股這個大范圍,之前正是由于聚集了太多資金而產生交易擁堵,最早觸發踩踏。白酒等白馬股近期的大跌也是一個道理,而且從目前來看,擁堵的情況雖然有所舒緩,但依然存在,不排除繼續發生機構在相關板塊的踩踏情況,一旦發生基金的業績肯定會再受影響,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低倉基金躍升前十
經歷了醫藥板塊大跌引發的基金排名大洗牌之后,截至10月30日,年內業績排名位于前十位的基金(剔除連續三季度或以上無股票倉位的基金和規模小于0.5億的超迷你基金)依次是:中郵尊享一年定期、富國新動力A、富國新動力C、申萬菱信多策略A、景順長城泰和回報混合A、金信智能中國2025混合、金元順安元啟、銀華逆向投資、廣發鑫和A和富國精準醫療,年內收益均在5%以上。其中,中郵尊享一年定期以12.96%的收益率位居首位。
從上述10只基金10月的表現來看,幾乎都處于大幅跑贏大盤的狀態。不過,從三季報來看,這些基金三季度股票倉位普遍較低,這使得他們幾乎沒有遭受到大盤繼續探底的沖擊,例如申萬菱信多策略A在三季度完全清空了股票。
對于降低倉位防控風險的做法,并非所有基金經理都認同。深圳一家小型公募的基金經理10月31日向記者表示,“客戶把錢放在我這里,自然是希望我能夠代替他去獲取收益,如果為了控制風險把倉位大幅降低,那還不如讓客戶直接去買貨幣基金,這不是專業的投資人應該做的事情。我任何時候都是滿倉狀態。”
另一位受訪的華南基金經理也持相似態度,其表示,“我的倉位雖然不至于是滿倉狀態,但基本在80%以上,因為我默認投資者把錢交給我前已經在他自己的環節做了資產配置,交給我這部分錢是完全用來做股票投資的,所以我也不會把倉位降得太低。”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