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8/1108/20181108104454660.jpg)
10月30日,口子窖發布了三季報,業績僅同比增長8.77%,在白酒股的秋風中,口子窖的冬天似乎特別寒冷。
報表披露后,口子窖盤中一度跌停,股價觸及30.80元/股的新低。自今年6月26日,口子窖創上市最高價67.77元后,四個月內,其股價震蕩走低,市值最多已蒸發逾200億元。
主業不振,口子窖似乎亦無意發展副業,募集資金部分大多用于為公司購買理財產品。
業績增速僅個位數
截至2018年9月末,口子窖實現營業收入32.07億元,同比增長18.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41億元,同比增長26.68%;扣非凈利潤同樣實現逾26%的增幅。
不過,口子窖第三季度的增長情況卻頗不理想,其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增幅僅為8.77%,遠低于2018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37.2%、43.15%的增幅,低于市場預期。
自上市以來,口子窖僅在2016年第四季度的歸母凈利潤出現過6.76%的個位數增幅,其余報告期的增幅均在15%以上。
同時,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口子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約為3.98億元,同比下降50.1%。
事實上,今年一季度,口子窖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6億元,同比大跌180.87%。半年報顯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實現481.96萬元,但依較上年同期依然大幅減少98.32%,對此,口子窖解釋為上年實現的稅金于本期繳納。
而同期,口子窖不僅營業收入均同比增幅保持在20%以上,歸母凈利潤的同比增幅更是保持在3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口子窖的預收賬款也呈下滑狀態。數據顯示,口子窖三季度末預收款項為5.72億元,去年末為8.56億元,大幅下滑33.16%。口子窖稱主要系部分期初預收的貨款本期已銷售發貨所致。
雖然各券商研報堅持唱多,不過中金公司在口子窖三季報之后,不僅下調了盈利預期,還將口子窖目標價下調至65.7元,對比當前股價有92%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中金公司5月份研報給口子窖的目標價為85元,同時其8月份的研報對表示維持推薦評級,且十二個月目標價85元。
高盛拋完高管拋
不過,讓投資者糟心的不光是口子窖的業績,還有熱衷于減持的股東。
8月16日,口子窖發布股東減持股份計劃公告稱,因自身資金需求,劉安省、孫朋東、張國強、趙杰和仲繼華擬自2018年9月7日起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240萬股、80萬股、100萬股、100萬股和70萬股口子窖股份,分別占口子窖總股本的0.40%、0.13%、0.17%、0.17%和0.12%,減持價格按照市場價格確定。據披露,以上股東當前持股股份來源均為IPO前取得。
其中,劉安省是口子窖的實際控制人之一,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合計持股798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3.31%,截至目前劉安省合計已減持40萬股。
事實上,今年年初時,口子窖的一位“元老級”員工甚至因違規減持而遭到上交所公開譴責。
據媒體報道,時任口子窖監事的馮本濂自1975年便加入口子集團前身的酒廠,在口子窖上市之初獲得了上市公司原始股436.4萬股,持股市值逾2億元。
此后,馮本濂在口子窖披露2017年三季報的定期報告窗口期,通過上交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累計減持公司股票28.3萬股,構成違規。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馮本濂的減持從2017年7月份就已在推進,直至2017年11月,其合計減持口子窖股票103.43萬股,減持金額4894.31萬元。目前,馮本濂尚持有口子窖336.61萬股。
不過,通過減持口子窖大賺特賺的還是要數高盛。
2008年,高盛旗下的GSCP花費共計3.55億元,先后購買口子有限公司(口子窖原稱)25.27%股權。2015年6月,口子窖上市后,高盛以22.74%的持股比例成口子窖為第一大股東。
12個月的限售期屆滿后,“守得云開見月明”的高盛便瘋狂減持。數據顯示,2016年6月30日至2016年10月20日間,高盛在29元至40元的價格間減持共9552萬股,合計套現逾30億元。
此后,2017年6月,高盛展開清倉式減持。據東財Choice數據顯示,2017年12月30日,高盛現階段最后一筆減持價格約為53元。據估算,高盛蟄伏9年累計收益逾45億元。
大概也是因為所持均為原始股,口子窖的各位股東高管似乎絲毫不在意股價的頻繁下跌,而是上演輪番減持,被形象地描述為“高盛拋,高盛拋,高盛拋完高管拋”。
沉迷理財
除了業務方面的變動,口子窖的貨幣資金也出現了大幅的減少。
據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口子窖的貨幣資金為7.1億元,較2017年同期的13.52億元,大幅減少了47.42%。上市公司就貨幣資金的變動解釋稱,系本期使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增加所致。
事實上,自上市之初,口子窖就加入了理財的隊伍。
據口子窖公告顯示,2015年6月底上市之后僅2個月,2015年8月末,口子窖便發布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4億元的閑置募集資金適時投資保本型理財產品。
此后,這4億閑置募集資金便多次滾動使用,用以購買理財產品。
據口子窖2018年9月18日公告顯示,截至報告日,公司總計使用閑置募集資金3.9億元投資保本型理財產品。口子窖的主要合作對象為徽商銀行淮北濉溪支行及海通證券。
值得一提的是,口子窖2015年6月18日IPO時,募集資金總額為9.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 6862.87萬元后,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 8.91億元。
事實上,除了使用閑置募集資金之外,口子窖也早早拿出自有資金進行理財。
2015年10月末,口子窖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人民幣3億元的閑置自有資金適時購買理財產品;2016年4月,在上述基礎上,口子窖又提高了2億元的額度,即使用部分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額度變為5億元;4個月之后,自有資金購買額度再度提高3億元,共計8億元閑置自有資金。
2017年8月,口子窖擬購買理財產品的閑置自有資金金額為“不超過13億元”。2018年4月25日的董事會會議之后,根據公司日常生產經營資金需求狀況,增加使用閑置自有資金不超過7億元適時購買理財產品,總額度不超過20億元,投資期限一年。
這一資金額度已遠遠超過口子窖當初的募資金額。
據華林證券關于上市公司2017年度募集資金使用與存放情況專項核查報告顯示,用于承諾投資項目的募集資金共計3.19億元;截至2017年末,四個投資項目中,僅“優質白酒釀造技改項目”的投入進度超過40%,為45.24%,其余三個項目的投入進度只在30%左右。
手中握有大把現金,口子窖拿去理財,不過在現金分紅方面,就顯得有些“小氣”。
據東財數據顯示,2015年上市以來,口子窖先后進行了共計約9.3億元分紅。
與口子窖同在2015年上市的徽酒迎駕貢酒,在現金分紅方面大氣得多,自2014年至2017年,迎駕貢酒每年都進行了分紅,刨除上市前2014年的3.2億元分紅,上市三年來,迎駕貢酒的上市分紅金額共計14.4億元,最新一期股利支付率在84%,其遠高于口子窖的40.41%。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