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4 10:10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業內人士稱,此事或引起監管層關注,未來不良資產類產品備案或將進一步收緊,但長期來看,能促進行業合規性、專業性的提高。
作為一家規模較大、專注于不良資產處置的其他類私募公司,東方成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東方成安”)高管失聯、產品延期兌付一事近日持續發酵。
業內人士稱,此事或引起監管層關注,未來不良資產類產品備案或將進一步收緊,但長期來看,能促進行業合規性、專業性的提高。
12月12日中午,《國際金融報》記者來到上海市虹口區東大名路558號新華保險(43.870,-0.34,-0.77%)大廈,實地探訪位于該大廈5樓的東方成安總部。在大廈門口,有保安阻攔,需要刷卡方能進入。當時正值中午時分,樓內進出的多是送外賣的相關人員,在大廳藍線外等候下樓取餐的大廈員工。
當記者向前臺工作人員提出辦理臨時門禁卡時,對方表示,5樓不辦理相關業務,而采取該公司人員下樓接人的模式,但要記者自己聯系。
隨后,記者撥打東方成安官網電話,東方成安相關人士表示:“信息已記錄并匯報給應急小組,但現在不方便現場接待媒體人士。”
記者向大廳的工作人員詢問此事,對方表示,聽說五樓是出問題了,但不知道具體是什么,近期也沒有投資者來“討說法”。
1
東方成安問題重重
此事始于產品延期兌付公告。
12月8日,東方成安在官網發布公告稱,旗下的三只產品“東方成安銀行X期私募基金”、“東方成安銀行資產私募基金Y號”、“中潤特殊機會并購私募基金”將延期半年進行兌付。原因是今年以來,受到整個金融行業市場不佳,以及突發狀況影響。
而此事被熱議,也正是因為此處被模糊的“突發狀況”。
東方成安幾日后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的總裁繆宏杰,以及公司的大股東中潤國盈投資(集團)董事長韋健,于12月4日均確認失聯。因此,特成立七人的應急處置小組于12月5日開始處理,包括掌握所有公章、財務印證,以確保現有資產安全、向有關部門報告、處置和變現存量資產包等。
對此,東方成安相關人士于12月12日中午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只知道高管到了國外(網上消息稱為美國),其他部分則沒有任何官方的信息披露。但12月12日下午,東方成安即刪掉上述“確認高管失聯”的公告,而新發了一篇澄清公告,稱“事情已經過去多日,相關人員已經與公司取得聯系”,且表示高管“攜款潛逃”一說,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屬造謠誹謗。
同時,公司對于網上宣稱的延期兌付金額為110億元進行了否認,稱該公司三十多只基金的存續規模初步統計為70多億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信息顯示,東方成安于2015年登記為其他類私募基金管理人,員工人數為49人,目前備案了28只基金。而延期兌付的三只基金,其中兩只于今年1月備案,另外一只備案于2016年11月底。
值得注意的是,在產品銷售方面,東方成安曾涉嫌虛假宣傳。
一方面試圖“攀親”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方資產”)。而東方資產于11月20日發布聲明函稱,“東方成安員工以與我公司合作的名義向公眾售賣理財產品”等宣傳與事實不符。該聲明至今仍在東方資產官網首頁滾動播放。
同日,東方成安解釋稱,是其二股東江蘇成安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成安股權投資”),之前與東方資產分支機構就部分項目存在合作關系。對此,記者致電東方資產,相關人員表示東方資產沒有與之合作,而分支機構是否存在合作關系,則“不清楚”。
天眼查資料顯示,東方成安第一大股東為中潤國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2%;第二大股東為成安股權投資,持股比例為38%。
另一方面,東方成安或涉違規宣傳。
記者查詢發現,在百度貼吧、微信公眾號等多個公開平臺,均有疑似東方成安旗下產品的宣傳銷售語出現。而眾所周知,私募基金不允許公開宣傳。
2
關鍵在于項目是否真實
公開資料顯示,不良資產是針對會計科目里的壞賬科目來講的,主要但不限于包括銀行、政府、證券、保險、企業的不良資產,金融企業是不良資產的源頭。
其中,銀行的不良資產嚴格意義來講,也稱為不良債權,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按量歸還本息的貸款。
而對于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莫過于上述三只不良資產類產品延期后,成功兌付的概率。對此,一位其他類私募的從業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這一案例中,關鍵在于資金是否真實地投入到項目中了。
若是,即延期原因只是項目出現問題,或許通過管理層的更換、管理的跟進等,產品風險相對不是很高。上述從業人士解釋道,產品延期和產品違約是兩個概念,而產品延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如出現不可抗力,導致到期后項目方不能兌付產品本息,這種情況一般會約定一定罰息,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以投向不良資產的產品來說,管理人若從國有AMC(資產管理公司)和省級AMC拿不良資產包進行后續處置、變現,在管理人盡職盡責的前提下,那么即使項目失敗或沒有實現收益,在打破剛兌的情況下,也屬于正常的投資風險。
但更為嚴重的是,若這筆資金根本沒有進入到項目中,或者被挪用了、投向假項目,這種產品就可能會出現違約,甚至爆雷的情況,也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此外,對于延期后能否如約兌付,還受很多因素影響。
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不良資產的處置涉及很多環節,如法律訴訟環節、變現環節等,因此要看該公司的具體組織架構、能力和不同資產的處置程度。
另一方面,還要看具體不良資產包的情況、拿包的價格等,目前一個正常的資產包,都摻雜著不同類別的不良資產,要分類別來處理,如有抵押的不良資產、有保證人的不良資產和純信用的不良資產。其中,最后一類往往難以取得收益。此外,還受到市場的大環境影響,例如,若二手房市場行情當時比較差,一套住宅很難變現。那么,就算有價值,也不能立刻變現。
而市場上有說法稱,不良資產包變現并非易事。對此,中債登前法律顧問、德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柯荊民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本案例中,要實現不良資產包兌現,可能要以比從前低得多的價格出售。
“原因有三:一是以前準備以證券化方式出售的資產,可能以清算拍賣的價格出售;二是主體方面的限制。清算組會根據各自的組包情況,對某些資產包的潛在投資者會作出一些限制性的條件規定,如對標的額巨大的資產包,要求投資者具有較大的注冊資金等; 三是不良資產包中,可能存在法律上的瑕疵。投資者受讓的債權資產及其權利,可能存在法律上的瑕疵,以至于投資者的預期利益無法完全實現,或者實現時大打折扣。比如,債務人或擔保人已破產、倒閉或下落不明。”柯荊民表示。
因此,該公司仍存在風險。柯荊民還表示,目前不知道“失聯”的高管有沒有拿錢、拿的是哪筆錢,因為進了SPV(在證券行業指特殊目的的機構/公司)主體以后,有些資產就混同了。若公安機關介入,將卷走的錢物追回,就會當作贓物歸還給相應的投資者。另外,如果不能兌現到期債務,公司就有被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的風險。
那么,投資者在投資不良資產類相關產品時,應該如何“避雷”?
業內人士稱,應注意底層資產的具體投向和管理人的能力,“對于投資者而言,一方面應當注意管理人的過往處置經驗和歷史,比如是否盡職盡責等;另一方面,要研究基金合同,底層資產具體投向哪個不良資產包,從哪個AMC公司拿的包、是否真實等,一般合同會寫得很細致。”
3
行業或面臨強監管
相比證券、股權類私募,其他類私募基金由于數量不多,而較少受到市場關注。
如今,東方成安一事或帶來其他類私募的強監管。“未來可預見的影響之一是,不良資產類私募產品備案標準或進一步提升,備案難問題也會加劇。可以預見,在接下來的協會備案審查中,將格外關注不良資產類產品,其備案口徑將進一步收緊。甚至未來私募基金能否投資不良資產領域,可能都存在一定變數。”某其他類私募的研究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在目前四類私募基金中,其他類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數量最少。
截至11月底,其他類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為776家,產品數量共有5610只,較上月減少174只。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有8966家,已備案約3.6萬只產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約2.7萬只,創業投資基金約6442只。
且其他類私募產品的備案已在收緊。私募匯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來,僅有9只其他類私募基金備案成功,其中一只便是東方成安旗下產品。該產品名為“東方成安銀行重整資產私募M號”,成立于今年6月底,備案于11月21日。
此外,上述研究人士還表示,東方成安此事件還可能有三方面影響:
一是國有AMC、省級AMC與私募基金合作將更為審慎。一旦與國有AMC的合作受限,私募基金在不良資產投資領域的地位將更為邊緣化;
二是不良資產類產品安全性受到質疑,募集端寒冬加劇。行業內比較大的機構出現問題,可能對投資者心理、行業的信譽都會造成影響,加劇募集難度,這對于管理機構的打擊更為致命,將引發系列性問題;
三是不良資產行業格局進一步分化,中小機構投資空間銳減。大機構將進一步形成壟斷格局,會導致行業的發展瓶頸越發明顯。
在此情況下,其他類私募更應修煉“內功”。
一位從業人士表示,每一個爆雷消息、負面新聞的出現,對于這個行業都是巨大的打擊。一個行業的健康穩健發展,需要靠行業中每個機構共同努力。而在強監管的背景下,每家機構都應該合規、專業、穩定運營,一同維護行業健康發展。因為在金融業的“寒冬”,機構彼此之間是唇亡齒寒的關系。
記者 何思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