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廣州東部郊區七大樓盤業主代表向廣東省消費者協會遞交訴求書,其中,開發商“雙合同”違規銷售成為各大樓盤共同投訴的焦點。當日,《投資者報》記者跟隨廣州越秀保利愛特城、萬科春風十里、敏捷綠湖國際城 、萬科尚城御府、金地香山湖、保利羅蘭花園、實地薔薇國際等七個樓盤的業主代表進入了廣東省消費者協會的辦公室,七個樓盤的業主代表分別向消協秘書長遞交了各自的維權訴求書,有的樓盤甚至遞交了一整箱的輔助資料。投訴的原因各式各樣:開發商夸大、虛假宣傳;拒絕使用公積金貸款;拖延合同;拒不開具發票;強制指定貸款銀行等。
其中,七個樓盤的共同訴求指向開發商違規進行“雙合同”銷售。暗暗流行了兩年的“雙合同”模式在樓市下行,單合同回歸的背景下逐漸式微,開發商與購房者潛在矛盾浮出水面,并且愈發尖銳。
“雙合同”維權
“雙合同”即是在限價環境下,為了順利網簽備案,開發商將房價拆分成購房合同和裝修合同兩部分,高出備案價的部份金額體現在裝修合同上。這種情況下,真實的房價由兩份合同的金額共同組成,而不僅僅是購房合同上的價款。
這種模式存在一個較大的爭議點,就是其中的裝修合同能否將其當成真正的裝修合同。對此,維權業主與開發商兩方持有不同的觀點。根據萬科尚城御府業主的描述,開發商方面回應業主的說法是,裝修合同上的金額不是裝修款,而是房款額外的部分。
而業主們認為,未有明確裝修標準的裝修合同是顯而易見的霸王條款,將致業主一方處于不利地位。
在這些被開發商稱為“不是真正的裝修合同”的合同上,記者并未看到對于裝修材料的明確等級標準,也無指定的品牌、型號、規格,一切只有“高級”二字作為前綴。而保利艾特城的業主也向記者反映到,在相同戶型和裝修面積的前提下,房子裝修金額有幾十萬的差別。
就以上問題,七大樓盤業主代表已向廣東省消費者協會提出維權訴求。而在七個樓盤的業主訴求書中記者看到,要求開發商退房和退裝修款的業主寥寥無幾,但95%以上的業主要求開發商公布包含品牌、等級、價格、生產商、供應商等的裝修明細,并對裝修款構成的每一筆費用予以一一列出,退回裝修款差異部分。
保利艾特城的業主吳先生(化名)認為業主們的訴求都很合理,“我們甚至只要求幾萬塊的賠償,但都未得到開發商的認真對待。”
某法律界人士對記者表示,購房合同、裝修合同是在業主與開發商自愿平等的基礎上共同簽訂,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雙合同中的裝修合同部分是具有法律效應的。某種意義上,“雙合同”已構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環境,成為社會各方不得已的操作,但它所造成的隱形風險卻是真實存在的。上述法律界人士告訴記者,這種風險對業主一方更為明顯而直接。購房者不僅在法律上無絕對優勢,更因為高價裝修合同部分只能采用短期商業貸款,會間接提高購房者的首付比例,徒增資金壓力。
“雙合同”的普遍存在始于2017年,不過,2018年下半年開始,因“雙合同”問題引發的投訴越來越密集。今年10月,廣州保利中航城打響“雙合同”維權第一槍,原先被各方默認的“雙合同”如今“人人喊打”,廣州陷入沸沸揚揚的雙合同“維權潮”之中。
“單合同”回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因“雙合同”問題被訴的樓盤—萬科春風十里、金地香山湖(分別位于增城、花都的樓盤),目前均已開始實行單合同銷售。
據記者了解,自2018年10月份開始,從化、增城、花都等地區逐漸出現單合同樓盤。某中介機構人士向記者介紹,增城區目前的樓盤基本都是單合同,諸如惠百氏二期、中海聯睿品、翡翠綠洲、合山湖山國際、萬科春風十里等樓盤均已實現單合同,均價約在2.1萬/每平米到2.3萬/每平米不等。
而位于海珠、越秀等市中心區域的廣紙、廣鋼版塊也已有樓盤實現單合同。
10月19日,廣州住建委發布了《關于我市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管理作出說明》,明確提出“保持調控力度不放松”,并且,“在保持成交價格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對新建商品住房預售和網簽價格指導機制進行優化,嚴禁開發企業拆分價格報備。”
10月份開始,增城區多數樓盤便提高了備案價格。其中,增城區新塘板塊的金地香山湖的備案價從約9000元/平方米提升至約17000元/平方米;合景譽山國際的備案價從9000/平方米上調至18500/平方米,翻倍增長。而位于朱村板塊的廣鋁荔富湖畔則從14000元/平方米調至19000元/平方米,中新板塊的恒大山水郡從12000元/平方米調至15000元/平方米。
某樓盤中介告訴記者,上交了新的備案價的樓盤若通過審批就可以使用單合同,而單合同明顯更受市場歡迎。
單合同的回歸在于順應形勢。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記者表示,單合同回歸是一個政策規范的導向,而不是政策收緊。
“年底是全國房地產市場秩序大整頓時候,特別是像廣州這樣的重點城市都要檢查,而這個時候類似這種“雙合同”現象將成為一個查處的重點對象,所以回歸到較為正常理性的狀態是必然,而本身市場交易就應該是這樣的。”嚴躍進說。
另外,單合同對于購房者來講將得到一個更加透明的價格,市場交易更加公平合理。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認為單合同回歸最具建設性意義在于,市場監管會越來越規范,制定的措施越來越精準。“雙合同模式下,反映不到真實的市場情況,市場到底什么價格什么準則,管理層都沒辦法監控監管,對市場調控措施的制定有時會失真。”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