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證指數有可能創出十年來最大跌幅,債券市場則走出牛市行情。債券基金成為全市場最賺錢的基金品種,股票基金業績排名則幾乎成為“比慘”大會。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及貨幣政策合理寬松的背景下,今年以來利率債走牛,信用債走出結構性行情,債券基金賺錢效應顯著。債券基金中,純債基金的收益穩健,今年以來平均回報率超過4.5%,明顯超出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多只純債基金今年以來回報率超過10%。截至12月17日,景泰豐利純債A、博時聚源純債、博時裕瑞純債等純債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分別達16.56%、17.17%、10.99%。
值得一提的是,債券基金業績表現存在分化。負收益的債券基金主要涉及三類,一是受累于股票下跌,二是可轉債基金,三是“踩雷”債券違約事件。例如,華夏可轉債增強債券A三季度末股票資產占比為16.38%,截至12月17日,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為-11.98%。南方廣利回報債券型A/B三季度末股票資產占比14.68%,截至12月17日,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為-4.40%。截至12月17日,國泰可轉債基金與華寶可轉債基金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分別為-7.88%、-5.71%。
債券信用違約事件頻發,多只債券基金今年上半年因“踩雷”而出現大跌,甚至單日凈值暴跌10%以上。目前,有的“踩雷”債券基金已提前終止,終止時的單位凈值較去年年末幾乎“腰斬”。有的“踩雷”債券基金還在運作,但下半年無法扭轉乾坤,今年以來單位凈值累計下降近20%。
相比多數債券基金紅紅火火,貨幣基金受到流動性新規等影響,收益率在下半年一路走低。截至12月10日,可統計的657只貨幣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2.76%。“寶寶類”貨幣基金沒有了昔日風光。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在年初突破4.35%,之后一路下滑,9月中旬跌破3%,12月17日為2.532%。
今年以來,A股連續調整,主要股指跌破2016年1月調整時的低點。截至12月18日,上證指數今年以來累計跌幅達22.09%。若上證指數2018年全年跌幅超過2011年21.68%的跌幅,將成為近十年來跌幅最大的一年。在此背景下,股票基金陷入“至暗時刻”。截至12月14日的統計顯示,剔除轉型基金和次新基金,今年以來排名前十位的股票基金中有9只為負收益,排名首位的股票基金收益為零。混合型基金整體收益好于股票基金,有的產品年內收益率超過10%,但虧損品種占大多數,有的跌幅超過了40%。以華夏基金旗下產品為例,截至12月17日,股票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均為負值,表現最差的華夏領先股票基金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為-34.45%;混合型基金中表現最差的是華夏盛世混合基金,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為-37.69%。
權益類基金表現不盡如人意,貨幣基金收益率持續下行,使得債券基金發行受到熱捧。中國基金業協會日前發布的公募行業數據顯示,債券型基金今年前10個月規模增長34.89%,總規模達到1.98萬億元。其中,高流動性、低風險特征的短債基金成為各家基金公司爭相推出的新品,下半年新發行的數量大幅超過去年同期。
機構普遍對明年債券市場較為樂觀。有債券基金經理表示,債市仍將維持慢牛格局,明年宏觀經濟環境將有利于債券走出行情。無風險利率在明年的下行空間比較有限,意味著利率債市場或只是溫和的牛市。也有機構提醒,債券市場明年仍將呈現“冰火兩重天”格局,在利率債受捧的同時,信用債市場的局部違約風險不可輕視。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