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類歷史長河,無論任何國籍、種族都在近代文明中將黃金這種貴金屬作為其財富與至尊權利的象征。
比特幣能否取代黃金成為世界之錨?
這種來自全球性的共識絕對不是巧合,而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因為只有黃金在歷史上能保證其稀缺性的同時還能不斷產出。
但從20世紀起,我們似乎進入了全新的貨幣時代——紙幣,但如果你去仔細研究過紙幣的誕生史你就會明白紙幣一開始的價值依然來自于黃金。之后由于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全球錨定紙幣美元帶頭脫離黃金,貨幣也從此進入了信用時代。
有趣的是進入信用時代,卻總能周期性的爆發經濟危機,危機爆發時黃金仍然會成為大家競相購買的避險資產,可以看出黃金價值在人們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因為從歷史上來看,政權總會更迭,信用也會破滅,但黃金這種去中心化的儲備資產永遠不會失去價值。
隨著時代科技的變遷,人類迎來了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原生數字貨幣——比特幣。
由于比特幣的誕生基于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所以,在許多方面,黃金和比特幣擁有極其相似的特性。
作為財富的一種形式,比特幣也可以被帶到任何國家,并被轉換為法定貨幣或按照貨物和服務交易。
但仔細對比兩者,你會發現比特幣遠勝黃金。
持有黃金,即持有硬通貨,其財產價值確實永遠存在。但另一方面,黃金是不安全的物品,易招盜賊;存銀行平時安全,危機時可能會被權力機構強制沒收充公或強行兌現成法幣。
十年來,比特幣的財產安全性已獲得保障,持有比特幣將與持有黃金一樣,是全球共識的硬通貨,財產價值永遠存在。
可以說比特幣的誕生是人類第一次通過技術手段讓私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另一方面,比特幣和黃金很大不同,比特幣的安全性遠高于黃金,只有自己極不小心的操作才會被高明的黑客盜取,攜帶比特幣對人身安全的威脅,遠低于攜帶黃金。
因為比特幣作為加密貨幣擁有隱蔽性,只要你不想說,陌生人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也無法搶走。
同時,比特幣也不需要存放于銀行等平臺,權力機構不可能隨意沒收或強行兌換為法幣。
而在稀缺性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變得稀少,而黃金將繼續以同樣的速度開采。
比特幣只有2100萬個,其中至少75%已被開采。。
另一方面,黃金將繼續以約32,000公噸的速度開采,每金礦開采的黃金總儲量增加1.7%,以確保黃金價格將繼續與其他商品一起上漲和下跌。
只不過黃金在人類的歷史上已經長達上千年,而比特幣至今不過十年,還遠遠不能讓大眾信服。而且也往往由于比特幣晦澀難懂的區塊鏈代碼,讓大家總覺得難以接受。
在現在第三方電子支付如此發達的今天,比特幣確實還不是剛需,但只有危機爆發時,它的真正價值才會像黃金一樣閃耀于世。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