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4 10:3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原大股東持股已經達到35%的情形下,通過部分要約收購“強攻”的方式,閻志和他旗下的卓爾集團最終搶到了漢商集團(13120,-051,-374%)的控制權。
在原大股東持股已經達到35%的情形下,通過部分要約收購“強攻”的方式,閻志和他旗下的卓爾集團最終搶到了漢商集團(13.120, -0.51,-3.74%)的控制權。停牌1天的漢商集團3日晚披露,至1月2日要約收購期結束,有1223個賬戶共計5503萬股股份接受要約,超過閻志計劃收購的股份數量2156萬股。收購完成后,閻志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達到39.5%,成為漢商集團的大股東。
要約收購得手
這也創造了A股公司控制權爭奪的首個“搶八”案例。具體爭奪策略為:在公眾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5%的情形下(針對總股本少于4億股的公司),兩大陣營爭奪的持股比例合計不超過75%,如果以5%的舉牌線為一局或者一個回合,合計將有15個回合,率先搶到七局(持股35%)只能算是擁有巨大優勢,逼近“八”才算獲得最終勝利,至少對方在股權上不再有機會。
閻志將“搶八”局與“平七”局進行了鎖定。在發起此次部分要約收購前,漢商集團的股權結構為:漢陽國資持股35.01%,閻志個人持股10%,閻志控制的卓爾集團持股20%。即卓爾系合計持股30%,如何反超?閻志的策略相對激進,直接以較高的溢價要約收購9.5%的公司股份,同時宣布如果接受要約收購的數量低于公司總股本的7.6%,將取消此次要約。簡單說,要么讓我做大股東,要么維持原狀。事實證明,這個策略相當有效。
二級市場的大環境為此次要約收購提供了機會。據查詢,閻志發起的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15.79元,較要約發起前漢商集團的股價高了31%。要約收購的消息宣布后,漢商集團的股價曾一度超過要約價格,但僅僅維持了兩三個交易日,至1月2日收盤,漢商集團的股價為13.63元。漢商集團董事會此前也就此次要約發布致全體股東的報告書,建議股東根據二級市場的波動情況決定是否接受要約。面對超過10%的溢價,股東的選擇并不困難。
隱忍七年之久
閻志的隱忍和不放棄,則是最終入主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從2012年上半年介入,到如今成為第一大股東,閻志和卓爾已經堅持了7年時間。
2012年8月,上證報記者在翻閱漢商集團半年報時發現了股東榜中的閻志和卓爾控股,第一次亮相合計持股比例為4.29%,當時閻志旗下的卓爾發展剛在香港上市,上證報曾就此進行報道。當年9月,閻志及卓爾控股連續兩次舉牌漢商集團。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閻志表示增持是出于對漢商集團的看好,如果未來價格合適還會繼續增持。對于是否有意爭奪控制權的問題,閻志稱,卓爾作為武漢當地的企業,一定會顧及各方面的關系,至少不會令本地國資方面難堪。
從后續的事態發展看,閻志應是從一開始就打定了主意,不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直踐行著低調的策略,并刻意回避爭奪控制權的問題。據查詢,在2017年9月第6次舉牌后,閻志及卓爾控股對漢商集團的持股數量一度超過漢陽國資103股。面對交易所發出“是否有意爭奪控制權”的問詢,閻志曾表示,未來12個月內無意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同時也不會增持漢商集團股份,此外,也無改選董事會、改變主營業務以及籌劃重大事項的計劃和安排。
上證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即使在發起要約收購后,閻志表現得依然非常低調,并接受漢陽區政府方面的邀請進行了面談。據接近漢陽區政府的人士介紹,在閻志發起要約收購后,漢陽區政府主要領導曾召開會議討論對策,并有了和解的意愿。閻志也非常合作,承諾不抽走漢商集團現有任何資產,用一兩年時間讓經營規模得到快速提升,增加漢商集團在漢陽的稅收,并承諾漢商集團的高管團隊繼續管理漢商集團現有范圍內的資產,通過股權激勵等措施提高員工收入等。
市場可能很關心這個問題:A股公司那么多,閻志為何要在漢商集團“死磕”?據記者觀察,除了漢商集團擁有大量的優質自持物業,能夠與卓爾集團旗下的武漢客廳等產業上形成互補外,另一種說法是“情懷”。在創辦卓爾之前,閻志曾在文聯和報社任職,他還是一位詩人,至今出版了七八本詩集,定期組織舉辦武漢詩歌節,并開辦了卓爾書店,被奉為“新漢商”的代表。如今,“新漢商”終于入主漢商集團。
責任編輯:王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