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9/0122/20190122092245816.jpg)
在A股上市券商中,太平洋(2.730, 0.00, 0.00%)(601099.SH)的股價已經連續數月在2元以下徘徊,成為股價最低的券商股。
今年1月以來,太平洋證券的壞消息接連不斷。1月11日,太平洋證券公告稱,2018年度擬進行單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9.72億元,將減少2018年度凈利潤7.29億元?;蚴艽擞绊懀斕斓牧韮煞莨骘@示,太平洋2018年12月單月巨虧6.50億元;第一大股東增持計劃延期,延長至2019年7月10日。
三份報憂公告齊發,太平洋證券的開年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實際上,2018年A股上市公司大股東質押“地雷”席卷整個市場,目前已經披露資產減值準備的券商中,除了太平洋證券之外,中原證券(4.640, 0.00, 0.00%)、方正證券(6.460, 0.00, 0.00%)(維權)、興業證券(5.100, 0.00, 0.00%)分別計提資產減值準備2.16億元、2.48億元、6.51億元,總額超過20億元,其中太平洋證券占比接近一半。
根據券商12月財務簡報披露,多家券商當月凈利潤轉虧。據多位業務人士向記者推測,其原因可能在于計提了和股權質押業務相關的減值。
前兩年白干了
據此次太平洋證券公告,該公司對2018年12月31日存在減值跡象的資產進行資產減值測試后,單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計9.72億元,超過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的10%。
實際上,太平洋證券此次的計提資產減值金額,遠遠超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的10%,甚至覆蓋前兩個會計年度全部凈利潤。根據2016年報、2017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凈利潤1.23億元,2016年歸母凈利潤6.68億元,合計7.91億元。
在計提的9.72億元中,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計提減值金額達9.47億元,涉及9只股票,分別是商贏環球(6.600, 0.00, 0.00%)、勝利精密(2.880, 0.00, 0.00%)、當代東方(4.850, 0.00, 0.00%)、盛運環保(2.330, 0.00, 0.00%)、眾應互聯(8.330, 0.00, 0.00%)、天神娛樂(5.460, 0.00, 0.00%)、美都能源(2.550, 0.00, 0.00%)、美麗生態(3.390, 0.00, 0.00%)(維權)、*ST廈華(3.090, 0.00, 0.00%)。太平洋表示,因標的證券連續下跌導致履約保障比例跌破處置線,觸發協議約定的提前購回條款,融入方未履行購回義務,構成違約,公司對其質押股權和其他凍結資產預估可回收金額后,將賬面價值和預估可回收金額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
此外,公司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單項計提減值準備2428.83萬元,主要涉及兩只資管產品和一只債券投資。其中,太平洋證券持有的債券投資“16環保債”發行人未履行兌付義務,發生實質違約,因“16環保債”本金和利息償付具有重大不確定性,存在客觀減值證據,致使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出現較大幅度下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559.01萬元。
太平洋證券人士對此表示:“由于公司所處證券行業具有一定特殊性,主營業務受證券市場波動影響較大。2019年公司已采取減員增效、增收節支等具體措施,從而降低公司營運成本,并努力提升各業務線經營業績。同時,對于公司部分違約的股票質押業務的清收工作也正在持續推進中。”
4家券商計提超20億
實際上,2018年A股上市公司大股東質押“地雷”席卷整個市場。據不完全統計,一年內進行了股權質押的民營企業占到了整個A股企業數的一半多,質押市值規模超過了4.5萬億元。在2018年12月8日的中國民營企業高峰論壇上,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孫念瑞表示,2018年的股權質押風險問題嚴重程度已超過2015年A股市場大幅波動時的狀況,并將紓解股權質押作為證監會高度重視的一項重要工作。
1月18日晚,深交所發布了《2018年度股票質押回購風險分析報告》。據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兩市低于合約規定履約保障比例的質押市值為2990億元,從前期承諾出資的紓困基金總量上來看,基本可以覆蓋股票質押已經暴露風險。
對于2019年即將到期的股權質押,滬深交易所也發布了《關于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相關事項的通知》,向券商提出優化違約合約展期安排,以及放松用于償還違約合約債務的新增股票質押回購,鼓勵和引導市場進一步化解股權質押風險。據報告顯示,2018年涉及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的股權質押違約合約為179筆,來自82家上市公司,合計違約金額482億元。
作為質押方的金融機構受到明顯沖擊,其中以券商為主體的股權質押幾乎占據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影響最大。除了太平洋證券,目前已經披露資產減值準備的券商中,中原證券、方正證券、興業證券分別計提資產減值準備2.16億元、2.48億元、6.51億元,共計超過20億元,其中太平洋證券的計提資產減值金額最高,幾乎占據全部計提金額的一半。
在馬太效應愈發明顯的券商江湖中,大額計提資產減值對中小券商影響更大。上海一家大型私募合伙人對記者表示:“大額減值資產計提對大券商來說有影響,但不至于影響生存。不過,這對小券商的打擊比較大,可能直接覆蓋掉一年的凈利潤,在強者恒強的大環境下下,大概率會影響后續業務的開展。”
以興業證券和太平洋證券對比,興業證券是排名靠前的大型券商,其股東權益(凈資產)有300多億元,總資產1500多億元,2017年凈利潤22億元,6.51億元的計提不到去年凈利潤的三分之一,遠不到傷筋動骨程度。而2018年中報數據顯示,太平洋證券凈資產114.87億元,總資產411.31億元。其2017年凈利潤1.23億元,2016年歸母凈利潤6.68億元,9.72億元的計提相當于2017年凈利潤的7.9倍。
多項業績墊底
近年來,太平洋證券在上市券商中多項業務和核心指標墊底。記者根據上市券商2017年的年報數據統計,太平洋實現營業收入12.97億元,排名倒數第一,同比增長-28.11%,排名倒數第二;歸母凈利潤1.16億元,倒數第二,同比增長-82.59%,倒數第一;手續費及傭金收入7.08億元,倒數第二;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2.90億元,倒數第二;證券承銷業務凈收入1.27億元,倒數第四;投資凈收益5.50億元,倒數第三。
而這樣的業績甚至讓上交所在次年4月9日對其2017年年度報告發出問詢函,提出了共涉及年報六大方面11個問題。
進入2018年的情況并未好轉。由于目前年報尚未披露,以當年三季報數據比較,太平洋證券仍然在上市券商中多項業務墊底。2018年三季度,太平洋證券實現營業收入6.45億元,排名倒數第一;凈利潤虧損1.77億元,成為三季報34家券商唯一虧損的券商。兩項核心指標,太平洋證券全部墊底。其余主營業務中,經紀業務收入2.34億元,排名倒數第二;自營業務收入2.55億元,排名倒數第二;投行業務收入0.96億元,排名倒數第五。
包括兩融業務和股權質押業務在內的信用業務,被視為2018年券商業務最大的風險點之一。上市券商前三季度信用業務收入為166.97億元,同比下滑了32.66%。34家上市券商中,11家該項業務出現虧損,太平洋證券虧損0.7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傭金率不斷下滑、股票成交量日益低迷,34家券商共實現446.5億元的經紀業務收入,同比下滑16.82%。而太平洋證券該項業務同比增長5.51%,是34家券商中唯一同比增長的券商。同時,在從業監管的大環境下,券商整體投行收入同比下滑29.06%,僅有四家實現同比增長,太平洋證券是其中之一,同比增長11.04%。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