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專車市場最早一批踐行者,命途多舛的易到走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
宣布半價拋售易到股份一個月后,韜蘊資本被傳已經發出內部通知,因為無力支撐團隊運營,暫停績效工資發放并讓員工回家辦公。
上述內部通知表示要依據韜蘊資本各部門負責人安排,除非必要崗位人員繼續到崗上班外,其他員工暫時在家辦公。而在家辦公期間,暫停績效工資發放,只做基本生活保障,恢復上崗時間將另行通知。
第一財經記者從易到內部員工處證實了上述內部通知的存在。
據上述員工透露,易到已經兩個月沒有發工資了,但是現在管理層也不說解散公司,只是強調要縮編求存。
1月21日,易到控股股東韜蘊資本曾發布聲明稱,因為難以再向易到進行持續性投入,愿意以一半的價格出讓易到股份。而這距離韜蘊資本從樂視控股手上接盤易到才過去一年半時間。
2017年6月,易到曾對外宣布變更控股股東,樂視不再作為其控股股東之后,私募投資基金韜蘊資本成為神秘的接盤方。
公開資料顯示,溫曉東是韜蘊資本的法定代表人,藍巨投資的創始合伙人兼總裁。韜蘊資本這家私募基金看似低調,但從其控股子公司藍巨投資官網信息看來,投資清單可以稱得上顯赫,從摩拜單車、Supercell等熱門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到恒大地產、廣發證券(14.790, -0.06, -0.40%)等傳統產業,均有涉獵,投資領域繁多。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韜蘊資本對于易到的投資成績并不理想。
韜蘊資本在一個月前的聲明中稱,“截至2018年12月,對比初始值,我司幫助易到降低負債近30億、降低用戶余額近12億、提升凈資產26億。更重要的是,易到現有34億負債中28億為韜蘊資本向易到的墊款。實際上,韜蘊資本在接手易到不到兩年時間解決了近60億債務問題。”
對于轉讓易到股權的原因,韜蘊資本給出的理由是由于公司能力有限,難以再向易到進行持續性投入。因此向社會公開招募有意愿布局網約車行業、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入股易到,并愿意以一半的價格出讓易到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韜蘊資本這次放手易到早有跡象,2018年底易到已經出現提現難題。去年年底,有易到司機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大部分司機已經無法提現,有些司機被拖欠了兩三萬的收入。
成立于2010年5月的易到是國內最早提供網約車的平臺之一。但競爭對手滴滴、快的在2014年下半年從出租車叫車市場轉戰專車市場之后,裹挾大量資本以補貼迅速積累海量用戶和司機。特別是在專車鼻祖Uber正式挺進中國市場之后,由滴滴快的合并后的滴滴出行和Uber在中國市場上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補貼戰,雙方憑借資本迅速搶占市場,一度讓易到在資金上感覺“吃緊”。
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易到一直是專車市場上“被合并”的熱門標的。
滴滴快的正式在一起之前,當時滴滴的“緋聞對象”便是易到用車。當百度宣布投資Uber、滴滴牽手快的之后,易到用車尋找合作伙伴又被業內解讀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在易到與Uber即將合并的消息被否認之后,又傳出攜程全盤收購的新聞。
此后樂視出手。2015年10月,樂視控股宣布樂視汽車獲得易到用車70%的股權,成為易到用車的控股股東,并寄望其能成為樂視生態鏈上的一環。
但易到的資金問題卻并未緩解。
去年11月份,易到被其客服供應商河北中銳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爆料拖欠費用達200多萬元,并稱此外還共有三四家類似的供應商被拖欠費用。易到雖然出面否認,但資金鏈問題愈演愈烈。
隨后,易到經歷了周航出局、創始團隊集體離職、司機提現難等一系列動蕩。韜蘊資本接手之后,易到公告稱,原管理團隊繼續負責易到的管理、運營等事務,但隨后發生了不小的人事動蕩。
2017年韜蘊資本接手易到的時候,當時的專車市場上,留給易到的時間和機會并不多。2018年網約車市場大整改,新玩家不斷涌入的情況下,易到在專車市場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弱。更為重要的是,在資本環境并不太美妙的當下,滴滴都喊著要裁員過冬,易到的大股東韜蘊資本想找到愿意接盤易到的買家并不容易。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