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6 09:42 | 來源:未知 | 作者:章遇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爾康制藥實控人帥放文拿到的這筆277億元貸款扶助,是當中獲批紓困資金額度最大的一筆,其規模甚至可能超過其他8家金額之總和。
近期,爾康制藥(3.81 -1.55%,診股)公告稱,經長沙市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專項工作組研究,公司控股股東帥放文及其一致行動人湖南帥佳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帥佳投資”)獲批紓困資金扶助支持,用于帥放文及帥佳投資化解股票質押風險,扶助金額不超過27.7億元,扶助方式為通過有關單位發放信托貸款。公開信息顯示,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湖南省內已有9家民營上市公司獲得省級或市級國資紓困資金馳援,規模多在1億–4億元之間。而爾康制藥實控人帥放文拿到的這筆27.7億元貸款扶助,是當中獲批紓困資金額度最大的一筆,其規模甚至可能超過其他8家金額之總和。
而數月之前,爾康制藥剛剛因虛構收入的財務造假行為被證監部門處罰,投資者索賠的官司至今未了。財務造假“爆雷”致使股價跌破股權質押平倉線,控股股東卻獲得巨額地方紓困資金馳援,爾康制藥拿到的這份特殊“厚禮”引起了爭議。
“目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 爾康制藥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在給時代周報記者的回復中稱,“公司的控股股東獲得長沙市紓困資金扶持,體現了長沙市人民政府對民營企業及經營者的關懷和大力支持。紓困資金的獲批有利于紓解控股股東的資金壓力,有利于公司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
股權質押危機獲紓困
來自長沙市的這筆巨額紓困資金,用于化解帥放文及帥佳投資的股權質押危機。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第一,第二大股東帥放文和帥佳投資分別持股41.44%、11.24%。帥放文家族因此控制著上市公司52.68%股份,系爾康制藥的實際控制人。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自2016年開始,帥放文家族的股權質押比例大幅上升。至2018年1月底,帥放文所持股權已累積質押85.77%,帥佳投資的股權質押比例更達到了100%。
位于湖南長沙的爾康制藥曾被視為國內藥用輔料的龍頭企業之一。上市后,憑借著“扎實”的經營業績,股價逐年上升,公司總市值一度沖到260多億元,創始人帥放文亦曾躋身湖南省富豪榜前十。
然而,謊言終有被破。2017年5月9日,有自媒體在網上發文,強烈質疑爾康制藥涉嫌嚴重財務舞弊。財務造假的消息被爆出后,爾康制藥股價連遭5個跌停后一蹶不振,200多億元市值灰飛煙滅。
突如其來的股價雪崩,成了帥放文家族股權質押危機的直接導火索。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至2018年1月底,帥佳投資所持的11.24%股權質押已全部觸及平倉線并被質權方中信證券(25.00 +1.34%,診股)凍結;帥放文直接持有的股票股質押部分亦陸續觸及平倉線。
不過,因“公司正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相關規定,公司在被立案調查期間,大股東不得減持(包括股權質押平倉)公司股份”,帥放文家族的股票跌破平倉線并未導致爾康制藥實控權發生變化。
“紓困資金的扶助對象是控股股東,而非上市公司。從財務報表層面來看,爾康制藥本身并不缺錢。”上海某大型私募基金醫藥研究員李林(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截至2018年9月末,爾康制藥的資產負責率僅有5%左右,總計3.12億元的負責均為經營性負責,并無有息負債;而同期公司賬上貨幣資金還有10.16億元。
對于帥放文家族大比例股權質押的融資用途,爾康制藥一直未有公開披露。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5日,就在財務造假被爆光前夕,帥放文及妻子曹再云共減持套現了12.37億元。加上股權質押融資,巨額套現資金去向成謎。
時代周報記者查詢工商信息發現,2014–2016年間,帥放文在上市公司體外先后投資設立了瀏陽市利美免疫力修復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瀏陽利美”)、瀏陽津蘭藥業有限公司、河南豫興康制藥有限公司、湖南琦琪制藥有限公司四家公司。帥放文個人名義持股比例在70%–100%之間。
其中最大的一筆是瀏陽利美,注冊資本1億元,帥放文實繳7000萬元,占70%股份。瀏陽利美主要的資產旗下的利美醫院。有意思的是,這家醫院系由帥放文與藏醫大師平措繞吉于2015年合作創立的一家藏醫特色醫院。其官網資料宣稱,醫院主要用藏醫藏藥針對治療人類重大免疫力缺陷疾病,如各類癌癥和艾滋病。
丑聞纏身遭質疑
據媒體報道,2018年10月,長沙市組建了“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專項工作組”,要求做好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相關工作。與湖南省級的“股權模式”紓困方式不同,長沙市主要采取“債權模式”。大致的方案是,由長沙銀行(10.08 -0.59%,診股)與長沙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地方(園區)三方分別按50%、25%、25%的比例出資成立信托計劃,對被援助對象發放信托貸款扶助。
時代周報記者據公開信息梳理統計,自2018年11月至今,湖南省內共有9家上市公司獲得省級或市級紓困資金。除爾康制藥以外,還有楚天科技(8.40 -0.24%,診股)、克明面業(13.60 -0.22%,診股)、拓維信息(5.13 -2.29%,診股)、天舟文化(4.48 +0.22%,診股)、唐人神(8.65 -2.59%,診股)、金杯電工(5.25 停牌,診股)、湘油泵(24.09 -0.62%,診股)以及亞光科技(12.41 +1.55%,診股)8家企業獲得國資馳援。
此番紓困,爾康制藥招來更多質疑,主要因其財務造假、涉嫌壟斷操縱市場等丑聞纏身。
一個年產18萬噸藥用木薯淀粉的生產項目,投資1.44億元,當年即實現6.15億元凈利潤。這組夸張的財務數字將爾康制藥的財務舞弊行為暴露在聚光燈下。
2018年6月,證監部門查實,爾康制藥2015–2016年度通過虛構改性淀粉收入、未確認產品銷售退貨等方式虛增相應年度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其中2015年虛增營業收入1806萬元,虛增凈利潤1586萬元;2016年虛增營業收入2.55億元,虛增凈利潤2.32億元。
對此,湖南證監局對爾康制藥處以60萬元罰款,對公司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帥放文、劉愛軍給予警告,并分別被處以30萬元罰款,其他相關責任人員一并被罰。
除此之外,爾康制藥還將面臨投資者的索賠官司。截至1月30日,長沙中院共收到704起投資者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為由的訴訟申請,要求爾康制藥就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累計訴求金額超過4.13億元。
2018年年末,爾康制藥還陷入了另一樁丑聞當中。其子公司湖南爾康醫藥經營有限公司,與河南九勢制藥聯手操縱撲爾敏原料藥市場,導致該原料藥市場價格非正常暴漲,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開處罰。
淀粉膠囊之窘
經營業績方面,爾康制藥也陷入了疲軟。
過去多年,爾康制藥圍繞“改性淀粉”與“淀粉膠囊”,向資本市場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前景藍圖。據稱,公司是全球唯一實現淀粉膠囊產業化的藥用輔料企業,并掌握了以木薯為原材料到核心工藝的整體產業鏈條,光是替代明膠膠囊就有過百億的市場憧憬。
藥用木薯淀粉的生產項目虛構收入被曝光后,改性淀粉與淀粉膠囊露出了現實的骨感。2018年上半年,爾康制藥的改性淀粉及淀粉膠囊系列產品僅實現銷售收入4541萬元,較2017年同期下降85.37%。
1月30日,爾康制藥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18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9億–3.1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0%–60%,主要因“公司生產的改性淀粉、淀粉膠囊等產品的銷量與上年同期相比出現下滑,銷售收入較同期大幅下降;2018年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對于改性淀粉與淀粉膠囊銷量同比大幅下滑的原因,爾康制藥方面回復時代周報記者時僅表示:“主要受醫藥行業環境和行業政策的影響所致。”
同日,爾康制藥還因一份購銷協議的終止,被深交所發函問詢。2018年3月15日,爾康制藥曾與四川依科制藥簽署購銷協議,約定依科制藥向爾康制藥采購淀粉膠囊88億粒,協議金額達2.65億元。
然而,截至目前,爾康制藥僅向依科制藥方面銷售淀粉空心膠囊8.26億粒,不到購銷協議約定數量的十分之一,雙方便終止了該購銷協議。
李林分析指出,淀粉膠囊難以推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藥用輔料與成品藥的質量密切相關,加上現在國家要求藥用輔料與藥品注冊關聯申報,藥企為保證質量穩定性,很少變更輔料供應商;另一方面,當前在招標、醫保控費等政策下,藥企面臨著藥價下降和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也很難有動力更換使用成本更高的淀粉膠囊。“淀粉膠囊目前只能在保健食品之類的領域開拓一些市場,未及當初的預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