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1 02:32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必須有明顯降低。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必須有明顯降低。
拆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已經進入國家戰略層面,近年來,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扶持不斷加碼,僅2018年,央行就連續多次定向降準,并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等政策,從貨幣政策、政策協同、激勵機制、考核評估和營商環境等方面加強對民營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小微企業為何融資難?
央行行長易綱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透露過一組數據: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3年左右,注冊3年以后小微企業還正常經營的約為三分之一。而從成立到首次能拿到貸款的平均時間是四年零四個月,也就是說小微企業必須要熬過死亡期才有可能獲得首次貸款。
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存在短、小、頻、急的特點,傳統信貸很難滿足。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指出,“過去銀行通過盡職調查、人工判斷去進行放貸,審查成本高,且在碎片化的信息下難免出現失誤。”
在傳統服務模式下,由于信息不對稱,小微企業財務報表缺失,缺乏抵押物,加大了銀行風控的難度和成本,從而影響了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動力和效率。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信貸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關鍵在于打破企業和金融機構間的信息不對稱。
在劉尚希看來,金融科技是打破信息不對稱的重要方式。“因為小微企業自身有脆弱性,所以對金融機構來講,給他們貸款確實存在著成本高、效率低、收益低的問題。但是通過金融科技,零人工干預就可以動態了解小微企業的經營情況,解決了原有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依托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金融科技,正在通過創新方式提高金融服務效率。例如,風險定價方面,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在客戶信息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建模,可以實現對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的充分挖掘與識別,提高風險定價的準確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裴長洪指出:“以企業市場、消費者、價格這些海量數據作為依據的信息服務方式,形成的金融產品、金融服務,能夠避免傳統信用提供方式的不足和缺陷。”
以金融科技公司友信金服旗下友信普惠為例,在持續服務以小微企業主為核心的客戶群體的過程中,友信普惠積累了大量差異化的數據,并持續增強對于該類客群的理解,完善用戶畫像。通過衡量個人信用而非企業信用,對客戶資質進行篩選,為信用良好的借款人提供高效的純信用小額融資服務。
2018年10月,友信普惠與新網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大數據分析與應用、金融服務模式創新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友信金服CEO、聯合創始人張適時此前指出,友信金服和新網銀行有相通的金融科技基因與服務小微群體、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愿景,雙方合作有利于發揮各自優勢,將給彼此帶來更多的空間和機會,讓更好的金融服務惠及更廣泛的用戶群體。
在我國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設下,正規金融機構依然是服務于小微企業融資的主力軍,同時,伴隨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與迭代,金融科技平臺在實踐中探索出的創新性解決方案,正在成為正規金融機構構建普惠金融體系的助推力量。
2017 年,普華永道發布的《2017 年全球金融科技報告》顯示,全球平均有82% 的金融機
構受訪者計劃在未來3 至5 年加強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68% 的中國金融機構受訪者預計未來3 至5 年內加強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2018 年,普華永道《2018 年中國金融科
技調查報告》顯示,金融機構已經開展金融科技研發和應用的全部方式中,由金融科技公司
提供相關業務模塊整體解決方案的機構比例占到了33%。
友信金服CFO王海琛認為,未來,新興金融科技平臺會和傳統金融機構產生更多的合作關系,在助力傳統金融機構發揮普惠信貸主力軍作用上提供支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