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1 02:39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汪下弟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前五大股東分別為新湖中寶股份有限公司、溫州市名城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溫州市財務開發有限公司、新明集團有限公司、大自然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18.15%、8.10%、6.03%、5.77%、4.58%,合計持股42.63%。
時隔十年,溫州銀行重啟上市征程,上市IPO和定增發行對于銀行補充資本金的效果最為直接有效,但需要面臨的約束條件也更多。
房企“后花園”
1月14日,溫州銀行在上海清算所發布的《溫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以下簡稱“《發行計劃》”)顯示,前五大股東分別為新湖中寶股份有限公司、溫州市名城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溫州市財務開發有限公司、新明集團有限公司、大自然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18.15%、8.10%、6.03%、5.77%、4.58%,合計持股42.63%。
這五大股東的主營業務均是房地產開發經營,即使公司名稱與房地產毫不相關的第三大股東,天眼查顯示,溫州市財務開發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仍包括租賃服務。
另一方面,后五大股東分別為溫州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三虎混凝土集團有限公司、昌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黎明液壓有限公司和遠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它們均與房地產行業存在直接或間接聯系。前十大股東占公司總股本的62.58%。
因此,溫州銀行前十大股東均與房地產行業相關,通過查詢得知,這前十大股東的注冊地均在浙江省境內,主要在杭州和溫州地區。另一方面,溫州銀行95%以上的貸款發生在浙江地區,貸款主力是房企。
截至2018年9月末,溫州銀行總資產2109.38億元,2017年全年總資產為2241.12億元,總資產出現下滑,但貸款總額卻在上升,溫州銀行的貸款總額為1012.69億元,2017年全年僅為790.99億元。
溫州銀行2017年年報顯示,按照貸款客戶劃分,公司貸款總額為350.40億元,占比44.35%;按照貸款行業劃分,房地產業涉及的貸款總額為86.14億元,占公司貸款總額達24.58%,僅次于制造業的98.40億元,占比2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前十大客戶均與房地產行業相關。其中,有四個客戶均是建筑業,總貸款金額為24.44億元,占貸款總比例為3.08%;兩個均是房地產業,總貸款金額為10.57億元,占貸款總比例為1.34%;四個均是租賃和商業服務業,總貸款金額為18.91億元,占貸款總比例為2.38%。對比2016年的前十大貸款客戶,主要是批發和零售業,總貸款金額接近20億元,占前十大貸款客戶中的比重為44.11%。如此看來,溫州銀行實則逐漸成為房企融資“后花園”。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主任黃志龍告訴《投資者網》,當前,監管部門對于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仍然保持較為審慎的態度,但是對于負債率較低的大型房企,銀行部門仍將給予合理的資金支持。對于個人房貸,監管部門希望維持居民首套房購房貸款需求,抑制多套房投資性購房需求。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投資者網》表示,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本身要看銀行的態度。一、結構性去杠桿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后續此類市場的發展有較好的機會,即融資環境趨于寬松,利好房地產;二、房地產市場繼續強調降低風險的導向,尤其是審慎監管的導向,后續部分違規資金依然會面臨監管。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類似風險關鍵在于,部分資金可能包裝后,會進入到首付階段,這顯然是違規的做法。同時從風險規避的角度看,關鍵銀行本身要做到事前和事后審查,尤其是在遇到涉嫌和房屋買賣有關的貸款,更是需要審查。
關鍵指標下滑
2008年,溫州銀行在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即提出上市計劃,隨后于2009年通過上市輔導期,但由于期間多重不確定因素疊加,包括A股暫停新股發行等,溫州銀行的上市計劃擱淺了。
此后,曾于2012年、2014年傳出溫州銀行上市的計劃,但直到近日才有了明目。2月21日,一份名為《溫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公告文件》掛上了浙江監管局,公告顯示中金公司擔任輔導機構,輔導期大致為2019年1-12月。輔導工作將分為三階段進行,即摸底調查、匯總問題;集中培訓、解決問題;完善輔導計劃。
溫州銀行原為溫州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3月10日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2007年9月6日更名為溫州銀行;2004年2月,公司完成第一次增資擴股為4.71億元,后經歷多次增資擴股,直到2017年的第七次增資擴股,注冊資本額由25.08億元增至29.63億元。自2007年,溫州銀行已在上海、杭州、寧波等9地設立分行,先后獲得中資商業銀行50強、全國十佳城商行等獎項。
聯合資信發布的一份《溫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金融債券信用評級報告》顯示,受所處地區整體經濟環境及歷史不良資產包袱等因素的影響,資產質量仍面臨下行壓力;業務發展對資本消耗較明顯,核心資本面臨補充壓力;在融資成本上行的環境下,利息支出水平上升明顯,凈利差有所收窄,加之貸款核銷規模較大,對盈利水平產生負面影響,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呈現下降趨勢。
截至2018年9月末,溫州銀行的營收為27.11億元,稅后凈利潤3.34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98%;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73%、8.53%、8.53%(按照新辦法計算)。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到2018年底前,非系統性重要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要達到10.5%、8.5%、7.5%。可以看出,溫州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已十分接近監管紅線。
同時,銀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末,全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81%、11.33%、10.80%,可見,溫州銀行的三項指標均已低于平均水平;2015-2017年,溫州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呈現連年下滑的趨勢,分別為11.94%、11.63%、11.50%。
除此之外,溫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也不斷高企。2015-2017年,公司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23%、1.45%、1.44%,截止2018年9月末,該數據甚至高達1.98%。與此對應的是,全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87%。
黃志龍表示,當前,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增加資本充足率的方式主要有IPO、優先股、定增發行、永續債、二級債、可轉債、利潤留存等多種方式,各種方式補充資本金的等級都不一樣。當然,IPO和定增發行對于銀行補充資本金的效果最為直接有效,但需要面臨的約束條件也更多。
針對上述問題,《投資者網》進行求證核實,對方未予置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