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0 08:29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邦訊技術(8.820,?-0.12,?-1.34%)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危機正在進一步發酵,質權人信達證券及法院將采取措施。
邦訊技術(8.820, -0.12, -1.34%)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危機正在進一步發酵,質權人信達證券及法院將采取措施。
近日,北京海淀區法院決定將于2019年4月15日12時起于京東網絡司法拍賣平臺公開拍賣邦訊技術3568.7萬股股份,包括邦訊技術實控人張慶文所持2003.4萬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戴芙蓉所持1565.3萬股,合計約占邦訊技術總股本的11.15%。該起司法拍賣因張慶文、戴芙蓉與信達證券股權質押違約糾紛而起。
此前,張慶文、戴芙蓉曾因股權質押問題而遭華泰證券(22.990, -0.37,-1.58%)、東方證券(11.930, -0.09, -0.75%)(港股03958)、長城國瑞證券等多個質權人追索債務,所持邦訊技術股份遭輪次被動減持。在此背景下,杭州廣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杭州廣幄”)走向前臺。
3月6日,張慶文等與杭州廣幄簽署紓困協議,后者擬以借款或受讓股份等形式向邦訊技術及張慶文提供流動性支持,涉資不超過4億元。表面上看,杭州廣幄形同“白衣騎士”,但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調查了解,杭州廣幄與屢屢被指控為詐騙平臺的“金道貴金屬”聯系密切,即杭州廣幄的資金來源、最終控制人等均存疑。
“白衣騎士”身份存疑
邦訊技術近日稱,公司實控人張慶文及戴芙蓉與杭州廣幄簽署合作意向書,杭州廣幄擬通過借款、受讓股份等形式幫助公司、張慶文及戴芙蓉紓困,降低張慶文及戴芙蓉股票質押平倉風險。杭州廣幄擬為公司、張慶文及戴芙蓉提供總規模不多于4億元的資金支持,借款期限及受讓股份的交割期限暫定為三年,經各方協商一致后可延長。
知情人士稱,杭州廣幄背后真正的資金方是多次被指控為詐騙機構的金道集團,杭州廣幄是金道集團用來“洗錢”的空殼公司。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多次聯系金道集團進行詢問,金道集團對此諱莫如深。不過從公開信息中,亦可發現蛛絲馬跡。
公開資料顯示,杭州廣幄的控股股東為深圳泛娛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實控人為魏偉。而在2018年1月之前,杭州廣幄的控股股東為深圳金道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道文化”),法定代表人為曹露。
金道文化的子公司北京一起拍電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運營者曾表示,魏偉和曹露均為金道集團成員。
金道文化與金道集團的關系較為明顯。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從香港政府公司注冊處查冊中心查詢發現,金道集團的子公司金道貴金屬有限公司和香港金道投資公司的注冊人均為唐浩。而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證顯示,唐浩曾為金道文化的董事。
此外,金道文化運營的微信公眾號叫“金道有講究”,內容為金道集團投資拍攝的紀錄片《講究》。在擁有企業認證的微博賬號金道文化曾多次轉發《講究》紀錄片的官方微博,《講究》的官方微博也多次“@”微博賬號“金道貴金屬”。
點開金道貴金屬的微博賬號,資料顯示其為金道集團之成員,頁面上右邊的二維碼掃開后,微信顯示頁面有不實詐騙信息,已被屏蔽。
在瀏覽器上打開金道貴金屬的頁面,瀏覽器提示“該網站被大量用戶舉報,含有未經證實的信息,可能造成您的損失,建議謹慎訪問!”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雖然該網站與金道集團披露的金道貴金屬的網址不同,而且該網站也表示和金道集團只是合作關系。但是,記者在進入金道集團給出的子公司金道貴金屬官網地址后,點擊“首頁”會自動跳轉到這個被瀏覽器提醒小心詐騙的網站。
有投資者告訴記者,這個看起來很“山寨”的網站是金道貴金屬專門針對大陸客戶開的,瀏覽地址在內地和在香港出現的頁面是不一樣的。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詢問客服時,對方也給出了相同的答案。
換言之,雖然金道集團多次“喊冤”被冒充,但是該“詐騙”網站確實就是金道集團的子公司金道貴金屬。
涉嫌地下炒金
從數年前開始,就不斷有投資者舉報該公司涉嫌詐騙。近日,部分金道貴金屬的投資者集體到香港金道集團進行維權,有維權投資者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我在金道貴金屬公司入金10萬美元,翻倍之后居然不讓取出。我投訴后,金道直接把我的賬號封了,連本金也不讓取。我打電話給之前服務我的客戶經理,不接電話;聯系在線客服,讓我發郵件;發了郵件后,完全沒有任何回復。”
另一位維權者說:“金道貴金屬完全就是入金易、出金難。入金方式不斷變化,但是都是以第三方支付以消費方式充值,24小時可入金,出金卻只有工作日9點~16點,周末不能出金,每一筆出金都需要人工審核,一拖就是很久。而且在入金之后,客服才告知必須要交易入金金額50%之后才能出金,不然就扣6%的手續費。此外,每當有行情的時候,軟件就顯示無連接,各種套路下來,本金也沒了。”
多位在金道貴金屬交易的投資者均提到,他們基本都經歷了“賠錢交易算數、賺錢交易違規”的情況。在出金時,公司的客服人員會以系統問題、客戶交易違規等理由拒絕出金,或者直接不回復。
某位互聯網金融資深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這些集團擁有一批大陸各級代理商業務人員混跡于網絡上各大貼吧、微信群或者自發軟文推廣的方式,以薦股的名義,拉攏一些股民或者內盤投資者,繼而以高額收益為噱頭,將投資者拉進外盤。很多外匯理財平臺為了吸引投資者往往聲稱自己受權威機構監管,或宣稱擁有授權,交易過程不透明。在交易過程中“暗箱”操作、蠶食客戶資金,人為操控軟件,更改交易所后臺數據;然后再利用“傳銷模式”發展客戶。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同樣就此事致電金道貴金屬,該公司的客服表示:“公司是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的認可電子交易行員及標準金集團成員,持有AA類別市場交易有效營業牌照,獲準經營99金、港元公斤條、倫敦金/銀及人民幣公斤條黃金業務,同時也是少數擁有特許鑄金權的金商。”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無論如何詢問,金道貴金屬的客服就像是復讀機一樣,機械又冷淡地重復以上話語。
被金道貴金屬作為“令牌”的香港金銀貿易場究竟是一家什么性質的機構?記者查閱發現,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本質上只是一家行業協會,并非政府監管部門。
在香港金銀貿易場公布的會員申請指引中顯示,成為該交易場會員也十分容易。主要為“轉、承讓”方式,即需要轉讓方和承讓方進行撮合。而承讓方所具備的條件并無過多限制,僅需為香港注冊的有限公司,同時開立不少于兩個銀行賬戶。
關于合規性問題,一位資深律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內盤黃金限制的比較嚴苛。于是更多投資客涌向了外盤市場。其實根據我國一貫的政策,外盤如在我國展業需要經過證監部門審批備案,辦妥相關工商稅務登記注冊,否則屬于非法經營。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也曾發風險提示函稱,境內機構未經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批準通過互聯網站、移動通訊終端、應用軟件等各類網絡平臺從事外匯、貴金屬、期貨、指數等產品交易(含跨境),以及境外機構未經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批準通過互聯網站、移動通訊終端、應用軟件等各類網絡平臺為境內客戶提供外匯、貴金屬、期貨、指數等產品交易,均屬于違法行為。目前從事外匯、貴金屬等杠桿交易的網絡平臺(含跨境)在我國無合法設立依據,金融監管部門從未批準,開展上述交易業務的網絡平臺屬于非法設立。
實際上,在2015年,湖北省荊門法院就曾判決金道貴金屬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經營期貨業務,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非法經營罪。判決相關責任人有期徒刑及罰款。
質押危機待解
邦訊技術是否知曉擬救助公司的資金或來源于涉嫌詐騙的金道集團?截至記者發稿,邦訊技術有關人士并未做出正面回應。
從2018年起,邦訊技術控股股東張慶文及戴芙蓉質押的股權大比例觸及平倉線,頻頻被動減持。截至1月22日,張慶文及戴芙蓉合計質押公司股份1.62億股,涉及違約處置的股份數1.62億股,占其合計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數量的98.01%,占公司總股本的50.48%。
邦訊技術3月18日晚公告,由于信達證券與張慶文及戴芙蓉的股權質押違約糾紛,法院將于4月15日12時至4月16日12時止,在京東網絡司法拍賣平臺上公開拍賣公司張慶文持有的2003.4萬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戴芙蓉持有的1565.3萬股公司股權,合計占張慶文及戴芙蓉所持公司股份的21.65%,占公司總股本的11.15%,目前均處于質押及司法凍結狀態。
此外,邦訊技術在2018年的經營業績也不盡如人意。邦訊技術披露的2018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實現營收1.72億元,同比下滑44.41%;虧損4.11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4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9.84%。
在業績快報中,邦訊技術表示,2018年公司流動資金緊張,已有訂單交付不及預期,公司整體營業收入下降;公司下游客戶主要為三大運營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市場訂單份額減少,招標合同價格下降,造成利潤減少;因公司流動資金緊張,影響了部分研發項目的進展,出于謹慎性考慮,前期歸集資本化研發支出轉為費用。
由于邦訊技術連續兩年虧損,2019年將面臨較大的保殼壓力。從目前情況來看,尋求第三方資金,全面解決大股東的股權質押問題是邦訊技術當務之急,而杭州廣幄是否為靠譜第三方?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