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8 10:29 |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 作者:韓平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首批科創板到底能發出來多少家公司,目前并無確切消息,雖然目前已經有了近100家申報,但是其中竟然有70多家轉入問詢。
本周,7家頭部基金公司同時獲批發行以科創為主題的基金,但相關基金是否值得購買卻是投資者心中的疑問。
限售不是非買不可的理由!
7家獲得批文的基金公司基本上統一口徑:每只基金的上限大幅下降到10億份,而為了保證規模在限額之內,基金公司還推出了末日配售的方案,并且7家基金公司都是只賣一天就收攤。
如此推算,總額度也就只有70個億。這一近似饑餓營銷的方案,果然將一眾中小散戶撩撥得異常興奮:到底哪家公司的產品更有價值?其實,基金公司將規模統一定在10億元以內,很可能是出于政策的要求,而非各自對市場的判斷。
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首批科創板到底能發出來多少家公司,目前并無確切消息,雖然目前已經有了近100家申報,但是其中竟然有70多家轉入問詢。從部分問詢結果的回復看,問題著實不少,僅3家公司的回復內容就超過50萬字!可見擬上市公司的現狀,與交易所或是市場所期望的情況仍有較大差距。
所以,如果首批符合標準的企業不多,而專投科創板的基金規模過大,會帶來科創板泡沫過高的問題,這或許也是首批基金的主要投資方向是科創股的重要原因了。
在科創板企業本身盤子不大,又因為質量因素總體規模受限的情況下,還要拿出一些籌碼分配給戰略配售者,這些籌碼一經認購,就需要一定的鎖定期,將令市場上的可流通數量更少;加上所有與投資科創板不矛盾的權益類基金都可以買入科創板的股票,所以,目前科創板并不缺少捧場資金。因此,限制規模并不代表這類基金一定包賺不賠!
科創基金可以不買科創板股票!
由于7只基金的名字全部為科技創新基金,因此,這批基金實際并不是真正意義的科創板基金。真正的科創板基金,即80%的配置要包含科創板股票。但是這批基金只要求80%的非現金資產要用于配置科技創新類企業,包括其他板塊以及香港股市上的同類股票。
這意味著,哪怕科創板因為不可預期的原因延遲推出的話,這些基金也不會因為沒有標的可投而變成一只債基。但這與目前市場上很多的創業板基金、成長型基金或者TMT類基金能夠形成多大的差別,是需要投資者認真考慮的。
目前最大的尷尬是,這類基金本質上與戰略配售基金一樣:舞臺還沒建立起來,但是演員們卻要開始表演了。這就意味著,沒有辦法找到一個合適的標準,來衡量這些基金的表現到底如何。由于市場上還沒有任何有關科創板的指數,因此這些基金的比較業績基準很難定得符合其操作方向。
首批基金統一選擇了“中國戰略新興產業成份指數”作為業績比較基準的權益部分。這樣做,實際會帶來一個很大的誤導:即如果這只基金錯過了科創板所有的大牛股,但是因為它超越了不包含科創板的戰略新興產業指數,或許就能蒙混過關。但更大的問題在于,如果基金經理自己不看好科創板,但是又想跑贏業績比較基準的話,他完全可以不買科創板的股票。
一將功成萬骨枯
而從科創企業的基本面來分析,這類企業的風險是相當大的,其也必然會通過基金傳導給每一位基民。
為了鼓勵類似當年的阿里巴巴在科創板上市,目前科創板的上市條件大幅降低了。雖然表面上令很有希望的公司可以獲得資金支持,但實際上,或許扶不起的阿斗成群結隊而來也極有可能。
從目前的情況看,不但虧損公司可以上,長期吃補助的公司也可以上,而且還能夠同股不同權地上。在同股同權的情況下,我們看到,姚振華差點可以把到處游玩的王石趕出管理層;如果在同股不同權的制度下,如果王石打算玩一輩子還拿高薪,中小股東誰能拿他如何?
而且長期吃補助的公司也能上市,這是最大的隱患。類似京東方、人民網(鄧亞萍時代)這樣一吃補助就是幾億、幾十億的企業,它還愿意辛辛苦苦地去賣產品賺錢嗎?而像阿里巴巴、騰訊,從小就是根本沒有資格吃補助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此,所以他們才玩命討好用戶、開發市場。
此外,目前科技創新類企業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通信類行業,這些行業的最大特點就是贏家通吃。這種特點的企業,更適合讓風險投資者去鑒別、去投入,并不適合公募基金拿著小散不多的節余去冒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