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5 09:41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黃淑慧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基于公募基金打新無可比擬的優勢,在科創板開板漸行漸近之際,越來越多的資金希望以申購公募基金的形式更多分享到科創板打新收益。
隨著科創板漸行漸近,市場對于科創板打新的熱情持續升高。由于公募基金作為A類投資者的網下中簽率將顯著高于B、C類投資者,大量機構資金意欲借道公募參與打新。在此背景下,一度陷入清盤危機的迷你基金成為緊俏資源,諸多基金公司也借勢紛紛調整旗下迷你基金的投資策略,以盤活這些“殼基金”。
借道公募成潮流
一直以來,公募基金作為A類投資者在網下打新市場占據優勢。數據顯示,2018年A類投資者的中簽率是C類投資者的3.35倍。而對于科創板網下打新而言,公募基金的優勢更為明確。
科創板發行規則向機構投資者傾斜,在扣除戰略配售后,網下初始發行比例不低于公開發行數量的70%-80%,同時向網上回撥比例顯著降低,最高回撥比例下降到10%,因此最終網下發行比例將介于60%-80%之間,相比于目前網下發行的比例大幅提升。并且,優先向公募產品、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和保險資金的配售比例不低于50%。這意味著,在此規則下,公募基金的獲配比例將得到更大的保證。
基于公募基金打新無可比擬的優勢,在科創板開板漸行漸近之際,越來越多的資金希望以申購公募基金的形式更多分享到科創板打新收益。正是在這樣的情勢下,原先一些規模偏小、面臨清盤危機的“殼基金”迎來轉機,基金公司紛紛將旗下這類小基金進行轉型,將投資策略調整為科創板打新疊加固收、量化對沖等策略,以吸引投資者。多家公募基金公司透露,截至目前已經推出數只科創板打新方向的基金,均是由此前的基金修改策略而來。資金則主要來自于保險、券商資管、銀行資管、期貨公司、財務公司等。
而對于公募基金之外的一些機構而言,如果以申購公募基金的形式參與科創板打新,無疑能相應的提高中簽率,因此近來此類合作比比皆是。據了解,由于此前不少靈活配置混合型迷你基金已經被清盤,在目前打新熱情度較高的情況下,尚存的迷你基金反而搖身一變,成為緊俏貨。
由于打新基金規模過大會攤薄收益,規模過小則可能需要承受底倉波動對組合收益的影響,因此在實踐中,基金公司通常會選擇一個相對折中的規模。據了解,各家基金公司多以2億元上下規模為最優。
另外,規模也是公募基金與機構客戶相互博弈的結果。比如,如果私募想借道公募打新,私募希望盤子小一些能夠獲取更高的收益率,而公募則希望適當擴大規模賺取更高的管理費,最終會達成一個相互接受的規模方案。
不確定性較高
對于科創板打新基金潛在的收益率,國金證券分析師認為,公募基金參與科創板打新的收益率取決于三部分:底倉標的二級市場表現、打新本身收益率、底倉標的對沖策略等三部分。第一、第三部分取決于A股市場波動以及投資管理人的選股能力,打新本身收益率又由網下發行規模、A類投資者獲配比例(即網下中簽率)以及新股收益率三大因素決定。
關于網下發行規模,截至目前,科創板受理企業總數已超過110家,擬融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實際的網下發行規模將會與戰略配售的比例有關。對于網下中簽率,上海一位打新基金基金經理分析表示,按照目前的科創板上市規則,預計中簽率可達到當前中簽率的5-6倍,當前中簽率為0.007%左右,預計彼時中簽率能達到0.035%左右。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較難預測的因素主要在于新股收益率。由于科創板的定價是市場化定價,而市場參與熱情較高,部分人士認為,定價的起點相對來說會比較高,上市后漲幅或不及目前其他板塊的新股。再加上科創板前五個交易日沒有漲跌幅限制,存在收益的不確定性。
不過,也有公募基金投研人士分析表示,科創板的詢價機制雖較目前的A股市場明顯趨于放開,但在詢價階段仍會受到較多機制的約束,出現超高估值、超高募集資金額等現象的可能性下降。這些約束包括:保留10%的高價剔除機制;保薦機構跟投,保薦機構相關子公司需要參與科創板發行戰略配售;發行價格高于均值需提前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等等。此外,科創板或有較多公司將實施綠鞋制度,綠鞋機制允許主承銷商向網上投資者額外發行不超過初始發行規模15%的股份,在上市起30個自然日內,若二級市場股價低于發行價,主承銷商可使用超額配售股票所獲得資金從集中競價交易市場買入股票,穩定股價,預計科創板股票上市前定價偏于理性,參與網下發行的二級市場投資者具有獲利空間。
國金證券研究報告則指出,2009年創業板推出初期,當時A股市場新股發行也是實行市場化定價,而創業板首批公司平均發行市盈率為57倍,同期中小板指市盈率為39倍。從市場情緒、定價制度、上市企業等層面看,預計科創板推出初期上市公司首發后的股價表現將與創業板前幾批上市企業類似。
科創板打新熱情持續升溫
業內人士分析,從各類打新基金的受追捧情況可以看出,投資者對于參與科創板打新的熱情正在持續升溫。
除了網下打新基金陸續推出之外,6月5日,華安、富國、廣發、鵬華和萬家旗下5只封閉期為3年的科創主題基金同日發售,并設定了10億元募集規模上限。對于這幾只能夠參與科創板戰略配售的基金,業內普遍預期很可能上演一日售罄的景象。
此外,業內預期,網上投資者打新也會較為活躍。目前個人投資者參與科創板網上打新,需要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以及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門檻相對較高。不過,對此,上述打新基金經理估算,網上中簽率也將因此提高。雖然相比其他A股板塊,網上投資者的獲配比例由此前回撥后的基本為90%下降至20%-40%(扣除戰略配售部分),但考慮到在市值和投資時限門檻限制下,能夠參與網上打新的投資者數量也會明顯下降,最終網上中簽率或較A股不降反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