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0 09:54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面對越來越多基金公司下調ETF費率,有的公司積極跟隨,有的公司避其鋒芒,做強細分領域。
在ETF規模的持續擴張中,一場費率戰悄然打響,逐漸蔓延。
對于費率之戰,基金公司意識到一味跟隨或拒絕都非良策,關鍵是打造ETF綜合競爭力,流動性、折溢價、跟蹤誤差、管理人團隊等也是重要環節。
或轉變ETF布局打法
面對越來越多基金公司下調ETF費率,有的公司積極跟隨,有的公司避其鋒芒,做強細分領域。
一位基金公司高管表示,海外以及國內都有調低指數型產品費率的情況,他直言公司不會跟隨,更傾向于布局Smart Beta。一方面是因為未來5至10年,A股市場主動管理仍存在較大的超額收益,Smart Beta“含金量”更高;另一方面,主流寬基指數的“頭部效應”明顯,該公司旗下此類基金規模不大,靠低費率去吸引資金增加規模,性價比不高。
不少公司面對費率調整保持著自己的步調。國內某大型公募基金經理表示,還是會按照公司既定產品布局節奏,先寬基后行業,先國內后國外,先被動后Smart Beta,把指數產品做到更加深入和豐富。“目前已經在布局一些Smart Beta產品,未來還會借助大數據做產品的阿爾法,疊加被動投資的貝塔,這類產品未來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廣發中證500指數基金經理劉杰表示,Smart Beta是ETF的一個發展方向,目前國內投資者對Smart Beta的認可度在逐漸提升,雖然目前規模還不大,不排除未來有突破性發展的可能。
平安基金相關人士表示,ETF產品數量和規模近年來都有了較大的增長,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平安基金將在產品創新上做更多的努力,以Smart Beta、行業主題、債券等為重點。尤其是債券ETF,對國內公募基金而言,債券ETF仍是一片藍海。中國的債券市場體量很大,單券交易存在困難,債券ETF具有高流動性、高透明度優勢,在國內市場十分具有發展潛力。“公司現在擁有市場上規模最大的國債ETF和公司債ETF,還在嘗試做更多創新,包括地方債、跨市場的ETF指數等,努力為市場提供多元化品類產品。”
調低費率對利潤影響不大
不過,下調費率畢竟涉及真金白銀,基金公司如何看待此舉對公司利潤可能的影響?
根據中國基金報記者對2018年基金年報的統計,包括債券指數基金在內的588只指數型基金,當年管理費收入合計32.19億元,全年全部基金管理費收入為610.94億元,指數型基金的管理費占比僅為5%。
具體到基金產品來看,根據2018年報,有4只指數型基金的管理費收入超過1億元,管理費較高的指數型產品包括華夏上證50ETF、易方達上證50ETF、南方中證50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等產品。
“目前降費的品種規模都很小,是希望通過降費來達到擴大規模的目的。” 劉杰表示,指數基金規模占基金公司規模的比例各家公司不一樣,有的占比大,有的占比輕。綜合來講,目前的降費行為對基金公司的利潤影響相對較小。
招商全球量化相關人士也表示,指數基金費率過快下調,對基金公司利潤肯定有影響。對于被動型產品存量利潤的影響較小,但對于未來指數基金增量的影響會比較大,增量利潤會隨著費率的下降而急劇下降。
有基金經理算了一筆賬,對于單只指數型基金,費率過低或許會低于運作成本線。上述國內某大型公募基金經理表示, 目前布局指數產品的公司,費用包括系統、人員、營銷、指數使用費等,如果按照0.15%的管理費測算,要6年才能覆蓋基金銷售費。布局ETE的基金公司,還需要設備系統,需要會計估值、審計等人員,繼續降費可能會導致行業范圍內的大面積虧損。經測算,如果管理費低于0.2%,各家公募基本上都在成本線以下了。
多維度提升ETF競爭力
其實降低費率僅僅是提升ETF競爭力的一個方面,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可以從跟蹤精度、流動性等多方面提高ETF的競爭力。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對于ETF而言,不管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管理費率只是應該關注的一個方面,投資者應該從ETF的跟蹤精度、流動性、綜合使用成本等方面綜合評價和選擇ETF產品。在當前階段,二級市場交易成本的差異和管理業績的差異都較大,流動性、跟蹤效果是更關鍵的因素。對于基金管理人而言,提升ETF產品競爭力,應該回歸打造產品的管理水平,從跟蹤精度、流動性、產品線、創新度等方面完善指數基金產品,為投資者提供性價比更高的多元化資產配置和投資工具。
“費率不是決定ETF競爭力的唯一手段,ETF的競爭力還包括方方面面。比如ETF選擇的指數是否是大多數客戶都愿意配置和交易的標的,發行和上市時是否面臨其它同類產品的競爭,流動性培育是否到位,客戶結構如何,與做市商的溝通是否順暢,是否投入資源宣傳產品,是否開展足夠的投資者教育,等等。”國泰基金相關人士表示。
劉杰認為,除了費率,ETF的競爭力還包括流動性、折溢價、跟蹤誤差、管理人團隊等。
國內某大型公募基金經理表示,提升ETF競爭力,一是增加ETF做市商,增加產品流動性;二是產品交易、折價套利或期權套利等策略豐富,增加產品的活躍度;三是構建全產品線策略,讓投資者可以達到一站式資產配置的目標;四是增加投資顧問服務,讓投資者在市場大幅波動過程中,依靠產品估值的高低去做好智能投資。
“產品標的差異化競爭是良性的競爭,既可以保持各公司創新的活力,又可以為市場提供更為豐富的產品標的。”招商全球量化相關人士表示。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