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8 10:48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李樹超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國基金報記者李樹超被動指數型基金經過一年多的大發展,已經成為基金公司產品布局的重要方向。數據顯示,目前有來自50家基金公司的132只指數型基金在排隊候批,若這些產...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被動指數型基金經過一年多的大發展,已經成為基金公司產品布局的重要方向。數據顯示,目前有來自50家基金公司的132只指數型基金在排隊候批,若這些產品獲批,指數基金將成為一支擁有超過700只產品的大軍團。
??多家公募重點布局指數基金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少基金公司下半年將把指數基金作為產品規劃和發行的重點,甚至部分以主動管理見長的基金公司也開始著力發行被動指數產品。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指數基金經理表示,今年公司將加大指數基金布局:一方面增加寬基指數的主動策略產品,比如發布創業板指Smart Beta指數基金;另一方面,重點發力行業ETF,在前期布局金融、消費、醫藥等行業ETF的基礎上,在下半年推出銀行、券商、軍工等行業ETF。
??北京另一家大型公募市場部人士表示,他所在公司下半年也將推出多只場內指數基金,快速建立包含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指等在內的大盤寬基指數ETF產品線,希望借助公司在互聯網銷售平臺上的優勢,將部分客戶遷移到指數基金上。“指數基金和貨幣基金都是設計清晰的產品,巴菲特也非常看好指數基金,認為可以跑贏絕大多數的主動基金,這也是公司未來產品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該市場部人士說。
??一位大型第三方基金銷售平臺研究員表示,近期她調研了三十多家公募公司,都表示將指數產品作為下半年發力的重點,部分在指數產品上領先的基金公司重點要提升存量指基的競爭力,并開始向細分領域滲透;一些尚未拓展指數條線的中小型基金公司,甚至部分以主動業務為主的大型公募,都開始拓展指數基金產品。
??從證監會官網公示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看,目前共有50家基金公司合計申報了132只指數型基金產品,其中場內ETF多達76只,包括了不少公司的首只ETF產品。
??比如,一向推崇主動管理能力的興全基金、東方證券資管也在布局指數。東方證券資管申報了公司首只指數型產品——東方紅中證競爭力指數發起式基金;而繼興全滬深300指數增強后,興全基金又申報了興全中證高等級短融指數增強基金。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0日,目前已有72家公募推出了614只被動指數型基金,若上述申報產品獲批,指數基金軍團將大幅擴容至超過700只。
??“這么多新公司和主動特色的公司加入,未來被動指數型基金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北京上述大型公募指數基金經理表示。
??成本高昂成為發展壁壘
??雖然認識到指數基金帶來市場機遇,但指數產品線的高昂成本也不可忽視,令不少中小公募望而卻步。
??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總經理向記者透露,公司在準備布局被動產品線,初期將從布局滬深300、中證500指數開始,盡量規避主動產品規模大起大落對公司經營管理的影響。
??該總經理表示,指數基金布局從無到有,需要配置恒生交易系統,搭建量化投資團隊,快速提升交易效率和風控水平等,僅系統費用就需要幾千萬的投入,而基金也不一定能很快做大規模,彌補投入的昂貴成本。
??該總經理稱,“指數布局是大勢所趨,包括債券ETF產品等,銀行、外資都有配置的需求,各家公募都在構建被動工具型產品體系。但如果投入了幾千萬,卻只發行幾只迷你基金,無法收回成本,這也很難向股東交待。”
??這位總經理的顧慮在有意布局指數的中小公募中具有代表性。
??對于已經構建了指數產品線的基金公司來說,費用正是他們的“隱痛”。
??北京上述指數基金經理表示,目前對于布局指數的公司來說,需要投入的包括設備系統、投研人員、會計估值、審計人員、指數使用費、基金銷售費等成本。據其介紹,場內基金的運營費用更高,與場外基金存在一些區別,布局場內指數產品需要更高效的運作和交易流程,系統提速壓力,對流程管理、風控有更高的要求。
??以ETF為例,如果設置ETF為0.15%的管理費,那么基金需要運作6~7年才能覆蓋一年的基金銷售費用。“目前市場上有聲音呼吁降低ETF的管理費,這可能會導致惡性競爭,如果ETF管理費率在0.2%以下,基本上已經低于成本線,多數公司都將面臨虧損經營。目前國內還不具備大范圍降低ETF管理費率的條件。”
??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自身情況穩步推進指數產品線,也成為這些基金公司的普遍選擇。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總經理表示,指數產品線構建不能一蹴而就,目前公司技術人員準備不足,也缺乏產品管理經驗,如果出現風險事件麻煩會更大。“在發展初期,還是會先試水幾只產品,積累了管理經驗再去擴大布局。”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