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4 09:14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作者:孫璐璐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8年資管新規的落地,在倒逼各類資管子行業加速轉型的同時,也給資產托管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和挑戰。去年以來,在國內影子銀行業務收縮的同時,托管行業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
中銀協發布的《中國資產托管行業發展報告(2019)》(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資產托管規模達146萬億元,同比增速多年來首度降到個位數至3%,增速較上一年減少了13個百分點;相應的,資產托管收入多年來首度負增長,同比減少4.44%。
“資管新規提出了資管產品實質性的獨立托管要求,明確了托管地位,但資管行業高質量、規范化的發展趨勢也對托管行業提出新要求。總體看,國內托管行業正進入總量縮減、結構調整,競爭加劇的階段。”中信銀行資產托管部副總經理楊璋琪7月23日在2019年中國銀行業協會托管業務專業委員會年會上如是說。
不過,盡管去年國內資產托管業務未跑贏金融資產增速,但不少業內人士仍看好未來托管行業的發展,尤其是資管新規落地后對大資管行業凈值化轉型的要求,將提升托管的重要性。中銀協專職副主任金淑英表示,資管新規落地后,雖然資管規模短期內會保持相對穩定甚至有所收縮,但考慮到我國財富管理發展空間巨大,長期來看,資管凈值化轉型利好托管行業的發展。
工商銀行資產托管部總經理李勇則認為,1998年之前國內托管行業幾乎是個空白領域,經過近20年的發展,托管業務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對資管產品托管的覆蓋率從2012年的67%增長到2018年的100%。資管新規下強托管模式引領資管行業回歸本源,托管嵌入資管業務全流程,可以協助監管部門深入地監督監測,對資管行為實施全流程、 不間斷的監督,掃除監督監管盲區,改變當前資管行業假托管、托管監督不到位等問題。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副總裁管圣義也表示,托管是資管行業平穩運行的基石,原因在于其可以獨立于管理人,深度參與理財產品運作的全流程,協助監管機構實現穿透式監管,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對于托管的要求從未像今天這樣得到一致重視,要求第三方獨立托管,托管機構要有資質且必須盡責。
資管行業轉型為托管行業的發展迎來新機遇,但托管行業的風險也呈現新特點。《報告》認為,當前托管行業主要存在以下三點新風險:一是金融市場快速發展,倒逼托管銀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二是受法律合規、反洗錢、操作風險等防控高壓,托管銀行風險管控難度加大;三是托管服務已從托管清算等基本服務拓展到信息咨詢等衍生服務,但這也帶來衍生托管業務風險。
因此,《報告》建議,托管行業未來要明確托管職責邊界,規范托管合同性文本;完善運營流程,防范總分行運營流程風險;合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構建智能化風險防控體系。
李勇指出,資管行業轉型對托管行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托管行業主要有三大發展趨勢:一是綜合化發展,基礎托管服務和衍生托管服務將形成良性互動,改變行業同質化和低價競爭的格局。二是全球化發展,在資本全球化日益活躍的當下,國內托管市場將對國際托管銀行開放,后者往往具備強大的跨市場、7x24小時托管能力,在此背景下,國內托管銀行勢必加快國際化布局和全球托管業務的拓展,在合規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方面進一步向國際水平靠攏。三是科技化發展,托管系統是托管銀行提供高效、快速和準確服務的重要依托,也是減少人工干預、降低差錯風險的重要支撐,要加大科技投入,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智能新型托管業務。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