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9 09:33 | 來源:財經網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三年來開普云營收增長勢頭明顯,復合增長率達到了46.83%,但背后的供應商關聯關系、大額的購買理財產品行為則展示了開普云增長背后的另一面。
2019年初還停留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的開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19253.SH,以下簡稱開普云)于3月21日終止了掛牌,但短短三個月后,開普云就又出現在了科創板的申請名單中。
但開普云的科創板之路卻一波三折,2019年7月31日上交所給開普云按下了暫停鍵,因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補充提交,開普云的上市審核被中止。直到2019年9月16日才恢復到正常審核狀態。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開普云成立于2000年,主營業務方向為互聯網政務服務,為黨政機關、企業、媒體等單位提供互聯網內容平臺的建設、運維及服務,其客戶以黨政機關為主,2018年其營收的78.57%均來自于黨政機關客戶。
近三年來開普云營收增長勢頭明顯,復合增長率達到了46.83%,但背后的供應商關聯關系、大額的購買理財產品行為則展示了開普云增長背后的另一面。
間接持股人撇清關系后,原“關聯企業”速成前5大供應商
根據開普云招股書顯示,北京頂尖時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頂尖時代)為開普云供應商,2017年頂尖時代位居開普云大供應商第5名的位置,2018年則躍居為開普云最大的供應商,當年度采購金額為394.07萬元,占當期采購總額比例為7.17%。
但在開普云與頂尖時代復雜的股權變動背后,兩家公司曾存在間接的股份關聯。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4月7日前,付國慶、官端勛、吳松等3人為頂尖時代股東,三人合計持股比例100%。
但是財經網在開普云的股東信息中,同樣發現了付國慶、官端勛、吳松等三人的身影。
根據招股書信息顯示,東莞市政通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東莞政通)是開普云的大股東之一,雖然開普云在報告期內股權結構變動頻繁,但自2016年1月以來,東莞政通持有開普云的股份比例始終保持在25.17%—45%的區間內。
招股書表示東莞政通是公司員工實現間接持股的平臺,出資來源為自有資金。
但是根據根據開普云2017年1月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布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付國慶、官端勛、吳松3人在當時是東莞政通的持股人,3人合計持有東莞政通13.33%的股份。
東莞政通2017年部分股東信息(圖片來源于開普云新三板公開轉讓書)
2017年4月7日,付國慶、官端勛、吳松3人將持有的頂尖時代100%的股份全數轉讓,在股權分離后的當年,頂尖時代便成為了開普云第5大供應商,2018年更是躍至第1大供應商,對于與頂尖時代的合作背景,開普云并未在招股書中進行披露。
此外,大規模的采購也從側面反映了開普云的盈利壓力。2016—2018年開普云綜合毛利率分別為63.03%、62.67%、59.62%,呈連續下降趨勢。
與此對應,開普云主營業務成本占營收的比例則反向上升,2016—2018年分別為36.97%、37.33%、40.38%。外協采購則成了成本上升的主力來源,對外采購產品及服務占營業成本比重分別為34.69%、47.57%和 54.70%,呈快速上升趨勢。
開普云主營業務成本結構(圖片來源于開普云招股書)
涉實控人的股權轉讓價格波動頻繁
開普云在報告期內曾出現多次股權轉讓行為,但涉及實控人的股權轉讓價格卻波動頻繁。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股權轉讓信息顯示,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開普云大額股份曾存在三次被轉讓行為,但是三次股份轉讓的單位價格卻相差甚遠。
2016年1月12日,石龍工業總公司將其持有的開普云25%的股權以93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東莞政通,轉讓股份對應的2015年末凈資產規模為599.35萬元。
2016年5月19日,汪敏(開普云實控人)與劉軒山將其持有開普云合計12%的股權以合計12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東莞政通(東莞政通為開普云員工間接持股平臺,大股東為汪敏,持股比例為49.33%),轉讓股份對應的2015年末凈資產規模為287.69萬元。
2016年6月25日,東莞政通將其持有的受讓自汪敏與劉軒山的開普云15%股權以36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北京卿晗(北京卿晗為開普云員工間接持股平臺,汪敏對其持股53.33%,嚴妍持股46.67%),轉讓股份對應的2015年末凈資產規模為359.61萬元。
另外這段時間的股權轉讓行為,招股書中還披露的一段小插曲。
原來2016年6月25日15%的股權轉讓涉及的360萬元的資金是分2次付清的,購買方北京卿晗與出讓方東莞政通的《轉讓出資協議》中約定的股權轉讓金額僅為150萬元,因東莞政通此次向北京卿晗轉讓的股份均受讓自汪敏、劉軒山,剩余的210萬元則由北京卿晗股東嚴妍直接向汪敏、劉軒山另行支付了120 萬元、90萬元,但因此行為不符合交易規范,嚴妍則向汪敏、劉軒山回收210 萬元,通過溢價出資的方式將210萬元投入北京卿晗,北京卿晗向東莞政通另行支付210萬元股權轉讓款。
在2016年1月至6月的半年內,實控人股權轉讓交易的單位價格與石龍工業總公司最高相差達3.72倍,對于股權轉讓價格的差異,招股書中并未有過多解釋。
對于涉實控人股權轉讓價格的差異,財經網曾向開普云求證核實,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復。
曾多次大額購買理財產品,涉實控人及股東的大額關聯拆借未計提利息
根據開普云招股書披露,開普云本次沖刺科創板計劃募資4.61億元用于內部服務平臺以及研發中心升級建設,但是在大額資金需求的背后,開普云曾連續多年購買大額理財產品。
根據其此前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披露的公告顯示,開普云分別于2017年2月24日、3月3日、8月26日、12月30日以及2019年2月20日等時間點共發布5次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
開普云前三次購買理財產品時均表示擬投資額度均不超過5000萬元,而在2017年12月30日與2019年2月20日的公告中,理財產品擬投資額度則被拉高到2億元的限額。
2017年開普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額度1.08億元,當年度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為負4999.9萬元,主要是是由于大量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所致。
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開普云銀行理財產品及結構性存款余額為8500萬元。
與連年上升的理財規模相比,開普云的研發投入力度卻處于下降趨勢,2016年至2018年開普云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17.59%、13.56%、10.35%,下降幅度較為明顯,尤其是2016年開普云研發費用率還高于行業平均水平3.95個百分點,但2018年卻降至行業平均水平以下。
開普云的理財收益金額也從側面反映了開普云的理財投入規模,2016年至2018年開普云銀行理財產品及結構性存款收益規模分別為17.57萬元、32.41萬元、324.0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開普云并未透露2018年的具體理財投資規模,但是通過與2017年的對比可以窺得一角。
2017年開普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額度為1.08億元,當年度理財收益為32.41萬元。而2018年理財收益飆升至324.08萬元,達到2017年收益規模的10倍。2017年開普云“投資所支付的現金”流出規模為1.08億元,2018年這一數據升至2.68億元。
開普云理財活動收益數據(圖片來源于開普云招股書)
在大額布局理財行為以外,開普云還對實控人以及其他股東拆出過大額借款。
2015年末關聯方汪敏、劉軒山、東莞政通對開普云的欠款余額合計為288.56萬元,2016年開普云再次向關聯方東莞政通、汪敏、嚴妍拆出金額共134.13萬元。
開普云關聯方借款狀況(圖片來源于開普云招股書)
2016年上述關聯方對開普云歸還上述借款共計422.7萬元,對于超過400萬元的資金占用開普云則“大方”盡顯,并未對關聯方收取利息。
根據《稅收征收管理法》第36條規定:企業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應當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不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而減少其應納稅的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進行合理調整。
連年多次的大額理財行為以及大方的關聯拆借都顯示出了開普云的“不差錢”,那么募資項目上市公開募資又是否緊迫呢?就此問題財經網曾以郵件形式與開普云進行溝通核實,但截至發稿前并未收到回復。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