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2 02:55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王思文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及時雨”接踵而至,11月8日,證監會對再融資規則進行修訂,市場預測,低迷已久的定增投資市場迎來政策松綁。專家認為,再融資承銷及保薦業務估算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排名前列的券商,將最先從本次再融資政策松綁中受益。
不少投行人士曾在2018年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投行業務好似“寒冬”。由于監管對市場“嚴”字當頭,IPO發行放緩,再融資收緊,券商投行“生意”慘淡。受此影響,IPO承銷保薦收入下滑明顯,未能助力券商2018年業績。
時隔不到一年,在科創板落地、IPO排隊企業資質提升、發行審核節奏逐步回升的背景下,券商投行業務再次煥發生機。
“及時雨”接踵而至,11月8日,證監會對再融資規則進行修訂,市場預測,低迷已久的定增投資市場迎來政策松綁。專家認為,再融資承銷及保薦業務估算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排名前列的券商,將最先從本次再融資政策松綁中受益。
再融資政策松綁
將產生五大直接影響
回顧此前再融資市場情況,某頭部券商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7年和2018年再融資市場遇冷,整個市場的再融資成交金額分別同比下降了24%和28%。其中增發承銷金額同比下降了25%和41%。部分上市公司逐漸出現“融資難”的問題”。
“要解決上市公司融資難的問題,支持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松綁再融資是一個必由之路。”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中信建投證券在昨日發布點評稱,本次政策松綁將產生五大直接影響:從放寬創業板再融資條件方面來看,截至三季度末,全部779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有535家的資產負債率低于45%,原有政策下無法進行再融資,本次政策松綁則掃除了上述障礙;第二、本次政策縮短了定增鎖定期和減持期,定增套利策略的風險收益比有所提升,有利于提升發行對象的積極性;
第三、放寬定價基準日和定價折扣給予了發行對象更大的套利空間,同樣利于提升發行對象的積極性;第四、放寬發行對象數量限制可以降低對單個發行對象參與再融資資金規模的要求,有利于擴大發行對象的范圍;第五、增加再融資實施期限方便了上市公司選擇發行窗口,提升再融資的成功率。
前三季度券商再融資
承銷額僅為5177億元
那么,本次政策松綁對券商業績的直接影響到底有多大?
通過某頭部券商非銀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的分析方法顯示,據WinD資訊數據計算,2019年前三季度,A股再融資(包括增發、配股、可轉債、優先股、可交換債)承銷金額為5177.65億元(以上市日計算),假設承銷及保薦費率平均為1%,那么券商再融資承銷及保薦業務收入為51.77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再融資承銷金額前十榜單的還有:中銀國際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平安證券、光大證券、廣發證券和海通證券。再融資承銷金額分別為439.48億元、425.06億元、308.6億元、159.32億元、135.88億元、129.97億元和124.65億元。
可以看出,業內再融資承銷業務集中度較大。參與到再融資承銷的58家券商中,前十榜單券商占比達到74%。
再回到此次再融資政策松綁為券商業務增量的預測中來看,若A股再融資承銷金額恢復到2017年再融資規則和減持規則發布之前的水平,據Wind資訊數據計算,2016年前三季度,A股再融資承銷金額為11215.76億元,那么前三季度券商再融資承銷及保薦業務收入可達到112.16億元,增量收入達到60.39億元,相當于今年前三季度證券業營業收入總和的2.31%。
中信建投證券非銀團隊昨日點評稱:“再融資承銷及保薦業務估算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排名前列的券商,可從本次再融資政策松綁中受益最多。”
從中信建投證券非銀團隊的分析來看,紅塔證券(3.63%)、中信證券(3.57%)、中信建投(3.18%)、華泰證券(2.52%)的再融資承銷及保薦業務估算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排名前列。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