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 08:57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喬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天共有三只新股在港交所上市,結果三只中兩只破發。國產奶粉龍頭飛鶴總算圓了上市夢,但令人沒想到的是,上市首日即破發。服裝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商利華控股集團也為逃脫...
今天共有三只新股在港交所上市,結果三只中兩只破發。
國產奶粉龍頭飛鶴總算圓了上市夢,但令人沒想到的是,上市首日即破發。服裝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商利華控股集團也為逃脫破發命運,大跌27.06%。
3只新股上市首日2只破發
中國飛鶴在列
本周三,有三只新股在港交所上市,其中有兩股破發。
中國飛鶴今日登陸港交所,擬公開發行約8.93億股,此次IPO定價為每股7.5港元,已經是指導價區間(7.5-10港元)的下限,但該股仍然破發。
中國飛鶴開盤掛7.27港元/股,較招股價下跌3.07%。截至午間收盤,中國飛鶴報7.42港元/股,跌幅為1.07%。下午該股股價略有回升,午后再度下跌,截至下午1點半報7.3港元,截至收盤,全天跌幅為0.8%,報7.44港元/股,總市值約665億港元。雖然不及以發行價計的市值之高,仍然成為港交所歷史上首發市值最大的乳品企業。
在此前的公開發售階段,共有37690人參與中國飛鶴的公開配售,一手中簽率65%,認購倍數13.14倍。
有市場人士分析稱,盡管飛鶴奶粉在內地屬于行業龍頭企業,但環球投資者對其未必熟悉,加之這幾天港股市場走勢逆轉,新股破發率較高。
另一只破發的新股利華控股集團開盤大跌12.94%,隨后股價持續走低,截至收盤報0.62港元/股,跌幅達到27.06%,最新總市值3.97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利華控股為美國、歐洲及亞太區知名品牌提供多服裝品類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公司的端到端供應鏈解決方案涵蓋根據客戶需求所進行的時裝設計、樣本開發、技術方案開發、布料及原材料采購、生產監督、質量監控以及交付及分銷物流。
截至2016至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1.006億美元、1.008億美元及1.16億美元;實現毛利率為18.31%、24.5%及26.11%。
作為唯一沒有破發的新股,SPROCOMM INTEL開盤大漲40%,雖然之后一度低見0.6港元,但仍高于上市價,隨后最高則見0.76元,尾市升勢有所收斂,全天上漲24%。
首家在美上市中國乳企回歸資本市場
此次赴港上市,并非中國飛鶴第一次登陸資本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飛鶴始建于1962年,是中國最早的奶粉生產企業之一。按2018年零售銷售價值計算,成為中國最大的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集團,市場占有率為15.6%。同時在國內外嬰幼兒配方奶粉集團中排名第二,占據7.3%的市場份額。
2003年5月,飛鶴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奶粉企業。隨后在2005年4月,飛鶴乳業成功轉板到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中小板市場交易。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國際做空中國乳業的機構迭起,加上美股融資成本越來越高,難度也越來越大,中國飛鶴于2013年6月宣布從紐交所退市并完成私有化,正式從紐交所摘牌。退市之時,曾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飛鶴退市意在對公司進一步整合包裝之后,重新登陸資本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飛鶴是為數不多的免于2008年安全事件的本土品牌,因此在業內口碑很好。
2014年、2015年,中國飛鶴對國際業務進行重組,并成立若干香港附屬公司。2017年5月,中國飛鶴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但后因收購美國營養品公司VitaminWorld的零售保健業務而擱置。直到今年7月份,中國飛鶴再次沖刺港股,并于11月13日正式掛牌上市。
對于再度上市選擇香港,中國飛鶴表示,一方面是為了鞏固其在中國市場的市場地位、透過創新擴大產品組合及使國際業務增長,另一方面將進一步提升其品牌形象,為擴張和潛在并購提供額外資本。近些年憑借“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戰略定位躍居國產奶粉前列。
飛鶴2018年營收破百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飛鶴近些年業績表現亮眼。
飛鶴在港交所披露IPO招股書顯示,其近3年業績穩健增長,2018年更是營收突破百億,凈利潤達到20多億元。飛鶴乳業總裁蔡方良曾公開表示,“2018年飛鶴提前53天達成百億目標,成為國產奶粉歷史上首個突破百億的企業”。
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中國飛鶴分別實現收入37.24億元(人民幣,下同)、58.87億元、103.92億元;實現利潤4.06億元、11.60億元、22.42億元。2019年1-3月,該公司分別實現收入27.56億元、利潤7.71億元。
近年來飛鶴利潤增速高于營收增速,受益于毛利率的提升。
2016至2018年間,公司綜合毛利率增加了近13個百分點。截止2019上半年,公司綜合毛利率達到67.5%。以2019上半年的毛利率數據,對比A股及港股主要上市乳業公司,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位于行業頭部。
相比于同樣以嬰幼兒奶粉為主要產品的澳優、貝因美及雅士利,公司2019上半年的毛利率較三家分別高出15.43、15.39及23.49個百分點。伊利集團2019上半年的綜合毛利率約38.12%,其中奶粉及奶制品板塊的毛利率約52%,低于公司同期毛利率水平。
高端產品的高毛利率,及其營收占比的大幅提升,成為推動公司綜合毛利率及凈利潤增長的主因。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自2016年至2018年,公司在中國超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參與者的市場份額由8.8%擴大至24.7%。
定位高端的國產奶粉龍頭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港股市場共有11家乳制品企業。以11月12日收盤價計算,市值最高的是蒙牛乳業,為1184億港元;其次是澳優,市值為168億港元。也就是說,今天登陸港股的中國飛鶴目前為港股乳制品行業市值第二大的企業。
IPO文件顯示,與其它國產奶粉企業相比,飛鶴定位高端。
例如招股說明書顯示,飛鶴的收入由三部分構成:嬰幼兒配方奶粉、其它乳制品和營養補充劑。按照2018年的財務數據,88.5%的收入全部來自嬰幼兒配方奶粉,嬰幼兒配方奶粉則被分為高端和普通兩個細分,2018年高端系列占到整體收入的64.1%,其中,定位超高端的星飛帆貢獻了49.2%的收入。
中國高端奶粉市場的增長是飛鶴快速發展的土壤。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零售銷售價值由2014年的1,605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2,45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1.2%。
高端部分較整體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增長更快。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高端分部的零售銷售價值由2014年的353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929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7.3%,在整體市場的占比由22.0%增至37.9%。其中,超高端由109億元增長至41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9.5%,在整體市場的占比由6.8%增至16.9%。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計,于2018年錄得雙位數增幅后,預計未來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零售銷售價值增長將會放緩,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下降。
然而,因受高端市場增長(受愈來愈專注于產品質量及安全以及理解嬰幼兒配方奶粉營養等正面因素所支持)以及中國于2015年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所推動,預計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將按6.9%的復合年增長率增至2023年的3,427億元。
安信國際分析指出,奶業新政的落地,讓國內奶粉行業的準入門檻進一步提高,競爭優勢將向大企業大品牌集中。在優勝劣汰的行業政策推動下,其中具備規模優勢的行業龍頭將充分受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