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8 02:51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徐金忠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申常是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管理著多只基金,其中有2只“殼化”明顯,規模小,定制資金多,但其中一只此次借著科創板打新風潮實現了華麗轉身。
盡管借道迷你基金參與科創板打新的熱情已有所降溫,但是在申常(化名)看來,基金“殼資源”終究有其價值,而且還能時不時引發一波關注:“我把這個產品定義為一種供求關系。從長期趨勢來看,基金‘殼資源’終究會消失,但是不能否認,短期機會還是有的,如打新、轉型等,這個賬可以算一下。”
申常是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管理著多只基金,其中有2只“殼化”明顯,規模小,定制資金多,但其中一只此次借著科創板打新風潮實現了華麗轉身。
但這樣的“救命稻草”真能撐起基金“殼資源”的春天?
答案是否定的。脈沖式的殼基金機會終究難逃或清盤或轉型的末路:今年以來,因為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轉型終止、合同到期終止以及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合同限制等原因宣告清盤的基金已經超過百只。近期,更是出現不少主動權益類產品清盤謝幕的現象。而且“囤殼”有成本,“養殼”有風險,在申常算的那一筆賬里,這些成本和風險也是需要算清楚的。
近期部分清盤基金情況
基金名稱 基金代碼 成立時間 最新規模 基金類型 基金公司
(億元)
廣發標普全球農業美元現匯 000885 2015-1-16 0.04 國際(QDII)基金 廣發基金
廣發標普全球農業人民幣 270027 2011-6-28 0.25 國際(QDII)基金 廣發基金
創金合信優價成長A 003622 2016-11-2 0.18 股票型基金 創金合信基金
創金合信優價成長C 003623 2016-11-2 0.15 股票型基金 創金合信基金
平安惠裕A 003488 2017-3-10 0.00 債券型基金 平安基金
平安惠裕C 004177 2017-3-10 0.01 債券型基金 平安基金
工銀瑞信聚盈A 006709 2019-1-24 0.12 混合型基金 工銀瑞信基金
工銀瑞信聚盈C 006710 2019-1-24 0.30 混合型基金 工銀瑞信基金
鵬華新科技傳媒 004514 2017-5-25 0.17 混合型基金 鵬華基金
金鷹添富純債 003833 2016-11-28 0.01 債券型基金 金鷹基金
數據來源/wind
“殼資源”生意
申常的這番“供求關系論”和“算賬論”,在“雙十一”的這一周里,倒也顯得應景和貼切。市場對基金“殼資源”確實存在需求,存在供求關系:基金產品的面世需獲得核準,這便會有核準端帶來的供應量問題;市場資金借道公募基金或打新或投資,也是一種市場需求。供需之間匹配,便能實現殼基金的價值。要是遇到有市場資金集中借道基金產品的需求,那么“殼資源”真的便是奇貨可居。
就如3個多月前,科創板開市之際,借道基金產品打新便體現了市場的集中需求。因為參與科創板的門檻要求高,而當時市場上打新熱情高漲,獲配數額小,所以體量小、資金結構較為單純的殼基金成為能裝高額收益“新酒”的華美容器。
彼時,申常在聊起迷你基金和基金“殼資源”的時候,比之現在更為直接和張揚:“這是資本市場的大機會。大家參與熱情很高,迷你基金正當其時,因為規模較小,對收益的攤薄效應較小,而且資金結構較為簡單,所以資金的進出比較好控制,也方便控制基金產品的規模。我管理的基金便是公司重點向機構客戶推介的打新工具,而且因為公司渠道、品牌優勢,引來了很多資金的關注,我自然樂見其成。”確實如此,當時,行業內基金公司均使出渾身解數,推介自己的打新資源和打新通道,一時間,“借道公募產品參與科創板打新”成為科創板投資者教育中意外的閃光點。
此刻,科創板打新的熱情雖仍在持續,但是降溫趨勢明顯。統計數據顯示,火爆的科創板行情使得投資者打新熱情曾經一路高漲,打新人數也持續水漲船高,至10月25日中國電研申購時,網上有效申購戶數達3497763戶,中國電研成為科創板開市以來申購戶數最多的一只股票。不過此后,網上有效申購戶數總體持續下降,到11月11日卓越新能申購時,網上有效申購戶數已降至3276818戶,較高峰期下降超過22萬戶。
對供需關系的變化,申常是有感覺的,但這感覺尚不那么刺痛人心。“科創板打新的熱情確實有點下降,特別是一些大資金,參與的熱情有點退潮,這背后是打新收益較為有限、市場資金收益持續攤薄所致。為了保障投資者收益,我們限制了大額申購。”申常的關注點,一如此前聚焦在自己的產品上。10月以來,包括招商安泰平衡混合、民生加銀前沿科技混合、廣發聚寶混合、大成絕對收益策略混合型發起式等中小規模基金也開始限制大額申購,而此舉或為防止收益攤薄而主動控制基金規模。
“風險厭惡型”部門算的賬
申常的“供求關系”生意經在基金公司的產品、風控等部門看來,可能就不那么有吸引力。申常算過的賬,他們有自己的算法。
“監管部門對迷你基金有相應的監管措施,單家基金公司若囤有大量的基金‘殼資源’,會影響公司新產品的獲批,這個限度有時候會有變化,但是監管態度十分明確。”有中型基金公司產品部門負責人表示,以產品設計、產品申報等為專業的產品部門,在基金公司里是對基金“殼資源”最為敏感的一部分人。“迷你基金會極大影響我們新產品的申報和審批進度。過多的迷你基金和殼基金可能耽誤新產品的獲批,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公司戰略產品的申報和獲批。所以,囤積殼基金資源得不償失。”
同樣敏感的,還有基金公司風控和品牌等中后臺部門。如果說申常在迷你基金中更多看到的是機會,那么,這些天生的“風險厭惡型”部門看到的更多是風險:迷你基金日常維持的成本、日常凈值異動的風險事件等現實存在,更可能引發監管部門注意,引來監管部門出手。“迷你基金也需要有基金經理的管理,也需要有后臺的IT服務、財務服務,也需要嚴格遵守信息披露和監管的相關要求,這部分工作是有成本的。用不斷累積的成本支出去等待可能的救命稻草,這筆賬需要好好算。更何況,迷你基金因為微小,所以脆弱,凈值容易出現異動,也容易成為套利資金和狙擊資金的目標,這是很大的風險敞口,也是公司重點監測的對象。所以,迷你基金是公司每周晨會重點匯報和討論的議題。”基金公司中后臺部門人士直言不諱,言辭中對迷你基金的提防心態表露無遺。
不過,像申常這樣對殼基金信心滿滿的基金機構也并不在少數。風潮以來,眾多迷你基金敞開大門,等待迎風起舞。但是,吸引資金進來需要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倘若并未能有足夠的資金流入,則后期還有持續的維持成本的投入;倘若流入資金過多,又可能反噬迷你基金在打新等方面的優勢。“科創板開市交易之初,公司儲備了較多迷你基金資源做基金產品轉型,并借此吸引了不少資金。很多公司與我們一樣采取這樣的策略,造成市場上供需失衡,后來隨著科創板打新收益的降低,幾只打新基金的規模也在不斷縮水,基金‘殼資源’的價值進一步降低。如果持續如此,那么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有基金公司市場部門人士說。
何況,包括申常在內的基金人士其實只是從基金公司的角度算了一筆賬,這種“算進不算出”的生意,還需要有投資者來為此買單。于投資者來說,這生意確實需要仔細算算:科創板新股在一定程度上有獲利空間,但是投資者需要承受打新底倉的波動風險。如果同期底倉下跌太多,可能抹平科創板打新帶來的收益。同時,部分基金的申購費和短期贖回費較高,如果短炒基金,需要考慮打新收益能否覆蓋基金費率的問題。一心想著“快準狠”的逐利工具,也有其使用成本,這賬也是需要算清楚的。
“脈沖”難以持久
勉為其難,終究是難。這也便是近年來基金公司加速迷你基金“去化”的重要原因。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7日,今年以來,因為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轉型終止、合同到期終止以及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合同限制等原因宣告清盤的基金已經超過百只。基金公司加速處理基金“殼資源”的趨勢同樣明顯,且其中不乏主動權益類基金。
創金合信優價成長股票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日前公告基金合同終止及基金財產清算。該基金合同規定,合同生效日起三年后的對應日,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基金合同自動終止,同時不得通過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延續基金合同期限。截至11月2日日終,該基金的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已觸發基金合同終止事由。
鵬華新科技傳媒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日前發布清算報告。報告顯示,9月3日召開了基金持有人大會,審議并通過了終止該基金合同的議案,自9月4日起進入清算程序。該基金于2017年5月25日成立,當時募集規模2.18億元。之后被持有人一路贖回,規模也明顯縮水,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基金資產合計為1760萬元。
不過,迷你基金“去化”的減法,有更大和更多的增量來填充:基金產品審批速度加快,基金行業源頭活水持續流入。根據證監會最新的基金審批進度表,從10月28日至11月1日的一周時間,通過簡易程序獲批的新基金有96只,變更注冊通道有8只基金獲得批文,一周時間合計有104只產品獲批。而此前一周,簡易通道、變更注冊簡易通道分別有20只和7只新基金拿到批文。兩者相較,審批速度的加快顯而易見。
新基金審批速度加快的過程中,也顯示有結構性的特點。近期,有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享受了審批加快的便利條件。此前,華安基金申報的華安優質生活混合基金,從接收材料到拿到批文僅用時5個工作日,創下近3年公募基金獲批速度最快的紀錄。來自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旗下的國海富蘭克林基本面優選混合基金,從10月11日被接收材料,到10月24日拿到批文,也僅用時10個工作日。
在申常的“供求關系論”和“算賬論”中,也已經看到這樣明確的變化所帶來的新情況。“如果新基金審批速度持續加快,特別是一些重點產品和戰略產品加速獲批,快速落地,那么留給基金‘殼資源’的空間將越來越小,最終不得不轉型或是清盤。這也符合市場有進有退、有序進退的發展方向。”雖然在看短期機會的時候,流露出活絡乃至狡黠,但在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上,申常的認知也很明晰和到位。不過,在他的投資里,長期的趨勢和短期的機會并不是尖銳的沖突,而更像是矛盾的調和與統一。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