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8 03:42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邢萌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華夏銀行自2017年就已設立綠色金融中心,并將“推進綠色金融特色業務”作為規劃期的戰略重點,將作為服務實體經濟和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華夏銀行自2017年就已設立綠色金融中心,并將“推進綠色金融特色業務”作為規劃期的戰略重點,將作為服務實體經濟和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兩年來,華夏銀行堅持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取得了哪些可推廣的經驗?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參與華夏銀行組織的綠色金融實踐活動,來到“兩山”理論發源地—浙江省,通過對當地分行的實地調研,真實感受到華夏銀行以金融科技為依托,通過自上而下推動,綜合運用綠色信貸、綠色理財、綠色債券等產品,為綠色產業發展提供特色金融服務,促進當地產業的升級優化。
杭州分行綠色信貸余額超百億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兩山”理論的發源地,浙江省發展綠色金融具有天然地土壤。作為華夏銀行最具發展活力的分行之一,華夏銀行杭州分行近年來持續加大對綠色產業、生態項目的投融資支持。“截至今年9月末,分行綠色信貸余額130.90億元,表內外綠色金融業務余額達207億元,其中綠色信貸業務在全行系統內占比超過六分之一。同時,持續加大綠色項目儲備及信貸投放工作,目前累計儲備項目達50億元。”華夏銀行杭州分行行長閆炯智介紹道。
據了解,除綠色信貸常規品種以外,杭州分行現有綠色金融業務還覆蓋ESG綠色理財、綠色借記卡、綠色債券、綠色投資、綠色基金、綠色票據、綠色租賃、綠色同業收益權投資業務等產品線。其中,今年已累計銷售ESG綠色理財產品9.37億元,募集理財資金全部用于對綠色項目的投資;在麗水分行首發綠色借記卡,該卡已集成綠色農產品加盟店消費打折功能、綠色出行打折功能;儲備綠色債券項目一戶,已完成第三方綠色認證,擬發行金額10億元;投資綠色債券共5筆,總發行金額35.5億元,其中杭州分行投資認購10.62億元。
另外,在業務崗位設置上也頗具綠色金融特色。“在分行公司業務部設有綠色金融產品經理崗,負責全行綠色金融業務的統籌管理、組織協調及營銷推動。在各經營單位設有專門的綠色金融兼職產品經理,負責所在機構綠色項目的營銷挖掘及金融方案設計工作。完善了綠色信貸流程標準化體系,集中梳理存量綠色信貸項目并在信貸系統中打上綠色信貸標簽,對新項目從授信預審環節進行介入實現綠色項目的精準識別及判定。”杭州分行營銷總監章強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據悉,除了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優化業務崗位外,杭州分行還在推廣運用綠色項目專業化識別體系、搭建營銷平臺、開展綠色金融培訓等領域作出努力,全方位地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量,促進區域綠色產業經濟發展。
助貸與降息并舉 助力建筑企業綠色轉型
作為杭州分行轄內的二級分行,湖州分行成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橋頭堡。湖州分行為華夏銀行總行首家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分行,下屬安吉支行則為當地股份制銀行首家綠色支行。
作為湖州市建筑行業的龍頭企業,浙江大東吳集團目前正在向綠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未來的25年,我們致力于將大東吳集團打造成真正開發綠色建筑產品的企業。”大東吳集團董事長吳淑英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我們將堅持以綠色設計、綠色建造、綠色運營為手段,以綠色建筑、產業地產為支撐,以房產、工貿為協同,打造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的綠色發展模式”。
建筑行業發展經歷了從傳統建筑到建筑工業化的、工業化再形成產業化、最終達到綠色建筑的過程,目前國內產業化轉型剛剛開始,吳淑英對記者介紹道,大東吳集團已布局了相關的基地,產業化后就形成了裝配式施工,大東吳集團的裝配率能達到95%以上,可以看出,轉型升級后的建筑工業化生產具有較大的綠色賦能。
“以此預測,整個建造工期可以節約50%,現場工人及施工操作可以減少70%,現場建筑垃圾、施工作業、焊接、粉塵以及噪音均可以減少90%,材料可循環利用率增加70%。上述九大賦能體現出資源循環利用、環保、節能,最終詮釋的則是綠色發展。”吳淑英表示。
大東吳集團的綠色轉型發展離不開華夏銀行的資金助力。據了解,2005年開始至今,大東吳集團與華夏銀行合作的14年間里,資金支持力度從最初的2500萬元已發展到如今近9億元的授信額度。華夏銀行積極滿足其融資需求的同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申請較低的貸款利率支持。
發展綠色金融 需處理好四個關系
在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帶動下,湖州走出綠色金融發展新道路。日前,央行發布《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8)》特別提到,浙江湖州打出了綠色金融政策“組合拳”,出臺綠色金融25條政策,每年投入財政資金10億元,人民銀行湖州市中心支行將綠色信貸業績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湖州銀監分局建立了綠色銀行監管政策,合力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
然而,正在發展中的綠色金融在落地中也存在著一些困難。章強在回應《證券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主要遇到以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綠色資產項目的同業競爭問題,目前綠色項目是每一家金融機構爭搶的優質項目,對我們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國家對銀行發展綠色金融業務的優惠政策還未完全到位。雖然國家層面在力推綠色金融,省市地方政府給予綠色企業客戶一定的財政性貼息等政策支持,但是對于銀行金融機構的優惠政策并不多,比如說,我們的綠色項目資產質量非常好,那監管層面可否針對綠色信貸降低風險資產權重,從100%降低到75%甚至50%。通過小的風險資產占用,我們可以服務更多項目、更多客戶,銀行的效益也會更好,真正做到寓義于利。”
在我國發展綠色金融,下一步要處理好這四個關系,即財政與金融、投入與產出、防治與保護,加法與減法的關系,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認為,綠色金融一定能為實體經濟發展帶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綠色金融發展的最高境界就是沒有‘綠色金融’這個詞,到那個時候綠色金融就真正成功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