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 10:17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作為中國銀行間接參股券商,中銀國際是否對中國銀行存在重大依賴、其與中國銀行關聯交易合理性等成發審委問詢重點。分析人士稱,從業績來看,最近三年中銀國際業績略有下滑,其收入結構和業務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
證監會發審委11月28日召開的2019年第187次發審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銀國際”)首發申請,A股市場因此將迎來第37家上市券商。
作為中國銀行間接參股券商,中銀國際是否對中國銀行存在重大依賴、其與中國銀行關聯交易合理性等成發審委問詢重點。分析人士稱,從業績來看,最近三年中銀國際業績略有下滑,其收入結構和業務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
無控股股東及實控人
中銀國際前身為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002年2月28日公司在上海設立,注冊資本15億元。經過多次增資擴股及股份制變更,截至2019年5月24日(招股說明書簽署日),中銀國際股東合計有13名,總股本為25億股。
從股權結構看,目前中國銀行全資子公司——中銀國際控股為中銀國際第一大股東,持有9.28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37.14%。本次IPO順利完成后,中銀國際控股的持股比例將降至27.85%。但中銀國際表示,公司任何單一股東都不能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單獨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決策和經營管理層的任免,公司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作為中國銀行間接參股的證券公司,中銀國際在招股書中坦陳:“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使用‘中銀’品牌,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本公司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業務的開展”,因此其與中國銀行的關聯關系也成為發審委關注問詢的重點。例如,發審委要求中銀國際說明公司不存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認定依據是否充分;公司自身不注冊商標的原因,是否對中國銀行存在重大依賴,是否對公司資產完整性及經營獨立性造成不利影響。報告期內,中銀國際與中銀國際控股、中國銀行及其關聯方,在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自營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房屋租賃等領域存在大量的關聯交易,對此發審委要求中銀國際說明各類關聯交易的必要性及合理性、交易價格的公允性,主要業務是否依賴中國銀行,是否影響公司業務獨立性,與中國銀行業務合作的穩定性及可持續性,以及對公司未來持續經營能力的影響。
謀求收入結構優化
中銀國際總部位于上海,并在全國80多個主要城市設有115家分支機構。根據中國證監會2018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中銀國際獲評A類A級。2016年至2018年,中銀國際營業收入分別為28.30億元、30.68億元和27.5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66億元、10.69億元和7.06億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合計387.06億元,其中凈資產115.96億元。
從具體業務看,中銀國際將公司業務劃分成投資銀行業務、證券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證券自營業務、私募股權投資業務、期貨業務和其他業務等七大類,其中證券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為主要業務。2016年至2018年,三項業務收入合計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4.30%、87.16%及86.86%。
中銀國際表示,目前證監會實施以凈資本和流動性為核心的風險控制監管指標,證券公司的凈資本規模是影響業務規模的重要因素。是受制于融資渠道有限,公司凈資本規模的不足已在較大程度上對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創新業務的布局和盈利水平的提升形成了制約。因此,公司計劃通過本次發行,有效利用資本市場,多渠道補充凈資本,進一步提高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競爭能力。
此外,公司收入結構和業務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目前公司的業務收入仍主要來源于證券經紀等傳統業務,而經紀業務受證券市場行情的影響較大,可能會造成公司經營業績的較大波動。公司今后將繼續堅持創新轉型,大力開展業務產品創新,不斷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擴大創新業務和多元化業務收入規模,優化公司收入結構,努力降低證券市場周期對公司收入和盈利的影響。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