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6 09:35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根據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最新通報情況顯示,2019年11月以來,公安部加大打擊整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力度,組織開展APP違法違規采集個人信息集中整治。
近期,公安機關開展APP違法采集個人信息集中整治,下架整改100款違法違規APP,其中,包括光大銀行、天津農商銀行、天津銀行等3家銀行APP被點名。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公安部組織開展“凈網2019”專項行動,已依法查處違法違規采集個人信息的APP共683款。
3家銀行APP被通報
根據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最新通報情況顯示,2019年11月以來,公安部加大打擊整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力度,組織開展APP違法違規采集個人信息集中整治。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按照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的部署要求,快速行動,重拳出擊,集中發現、集中偵辦、集中查處整改了100款違法違規APP及其運營的互聯網企業。
通報顯示,上述違法違規APP涉及光大銀行、天津農商銀行、天津銀行等3家金融機構APP,還有樂貸款、借錢唄、資金保等現金貸類平臺。目前,樂貸款、借錢唄已無法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到,但光大銀行、天津農商銀行、天津銀行與資金保均可正常下載。
對此,光大銀行回應稱,光大銀行高度重視提升客戶體驗與客戶隱私信息保護工作,切實保證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目前提示的用戶隱私政策條款符合相關要求。光大銀行手機銀行APP一直正常運行,從未停止過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等金融機構被點名,并不是首次。此前,在今年7月份,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也被點名,違反“公開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規則”。隨后,中國銀行快速整改,根據有關方面最新要求完善隱私政策,強化客戶隱私保護措施。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最新版本中,其登錄界面已增加了隱私政策說明,提出在用戶注銷服務時,該行將停止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但該行還會在業務資料歸檔、審計、監管協查等領域繼續使用此前收集的個人信息。此外,用戶也可以向中行提出刪除個人信息的要求等等。
四起“黑灰產”亂象
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在此次通報中,還列舉了4則典型案例,揭露個人信息“黑灰產”亂象的具體違法違規行為。
1、“健康天津”APP涉嫌無隱私協議收集用戶位置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經天津市公安局武清分局網安支隊受案調查,依據《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一條、第六十四條規定,對該APP運營單位“天津健康醫療大數據有限公司”處以行政警告并責令限期整改。
2、“趨勢密碼”APP未經用戶同意收集使用精準定位等個人信息,涉嫌超范圍收集用戶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經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網安支隊受案調查,依據《網絡安全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對該APP運營單位“上海益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處以行政警告。
3、“折瘋了海淘”APP未明示數據項采集用途,涉嫌違規收集用戶信息,經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受案調查,依據《網絡安全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對該APP運營單位“杭州橙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處以行政警告并責令限期整改。
4、“簡訊”APP涉嫌無隱私協議收集用戶位置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經成都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受案調查,依據《網絡安全法》第六十條第一款規定,對該APP運營單位“成都市黑領科技有限公司”處以行政警告并處罰款2000元。
“隱私政策”需仔細閱讀
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通報指出,今年以來,公安部組織開展“凈網2019”專項行動,已依法查處違法違規采集個人信息的APP共683款。下一步,公安機關將堅持以打促管、以打促建,持續深入推進APP違法違規采集使用個人信息的集中整治,發現一起,堅決查處整改一起,依法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活動,全力鏟除個人信息黑灰產亂象,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警方提示,廣大網民在使用APP前應注意查看是否設有《隱私政策》等相關條款,并認真仔細閱讀,了解該軟件關于收集個人信息的權限與功能,確保在使用APP中自身個人信息安全;各APP運營者應按照國家相關法律和標準規定,依法依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履行網絡運營者應盡的信息安全義務。
數據隱私及安全一直是手機用戶揪心的問題。今年3月銀保監會曾發布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指引》,提出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建立數據安全策略與標準,要求依法合規采集、應用數據,依法保護客戶隱私,劃分數據安全等級”。今年5月,國家網信辦就《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網絡運營者不得強迫、誤導個人信息主體同意其收集個人信息。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