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9 07:37 | 來源:華夏時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華夏時報》記者統計,在2018年3月首次上會被否之后,國盛智科于2019年8月二度參與IPO事項,但最終也是以撤單告終。兩度IPO未果之后,國盛智科將上市的板塊轉向科創板。
原標題:國盛智科科創板IPO勝算幾何?高毛利率質疑仍存 實控人父子持股比例近九成
記者 葉青 北京報道
12月3日,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盛智科“)的科創板IPO申請獲上交所問詢。伴隨著進入問詢環節,這家公司逐漸引起市場的關注。國盛智科的IPO經歷頗為曲折,從主板IPO折戟,再到征戰中小板,現在又轉戰科創板。
據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前6個月,國盛智科的營收分別為4.06億元,5.86億元,7.44億元,3.36億元,同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5764.84萬元、9308.49萬元、9553.52萬元、4139.68萬元。
據《華夏時報》記者統計,在2018年3月首次上會被否之后,國盛智科于2019年8月二度參與IPO事項,但最終也是以撤單告終。兩度IPO未果之后,國盛智科將上市的板塊轉向科創板。
IPO一波三折
據公開資料顯示,國盛智科成立于1998年,主營數控機床、以機床設備為主的精密鈑焊產品和精密機床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金屬切削類中高檔數控機床以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提供商,業務流程覆蓋技術研發、方案設計、關鍵部件研制、軟件二次開發與優化、系統集成、安裝調試、售后技術支持等環節。
翻閱招股書記者發現,國盛智科本次擬募集資金7.6億元,用于中高檔數控機床生產項目、數控機床研發中心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不過,此次擬募集資金規模,相比較此前申報中小板IPO時的募資規模多1.55億元,也高于去年上交所主板IPO被否時的4.08億元募資額。
某會計師事務所內部人士劉賓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國盛智科歷經主板IPO被否以及中小板IPO撤單之后,國盛智科最終又將上市的目光轉向了科創板。其實,早在2017年該公司就向證監會遞交了IPO招股書,擬登陸上交所主板。然而,在2018年3月迎來上會期間,由于“數控機床綜合毛利率顯著高于同行業公司平均水平”等問題而未能獲得發審委放行。
據了解,2018年證監會3月27日發布的《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52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顯示,國盛智科首發申請被否。
據證監會網站信息顯示,發審委會議關于國盛智科提出詢問的主要問題是,數控機床綜合毛利率顯著高于同行業公司平均水平,尤其是高于海天精工的原因及合理性;可比公司2015年毛利率均顯著下降,而國盛智科2015年毛利率大幅提升的原因及合理性。
此外,立式加工中心整機業務2015年直銷毛利率低于經銷毛利率的原因及合理性;2017年臺州市黃巖寶鎂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成為直銷第三大客戶的原因;臺州市黃巖寶鎂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寧波盛斯機械有限公司均為2015年11月成立,2016年即成為發行人重要客戶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為國盛智科分攤成本、承擔費用或利益轉移的情形等。
不過,在經歷首度IPO落敗的國盛智科,于2019年3月再度遞交了IPO申報稿,公司擬沖擊中小板,但在今年8月國盛智科二度IPO事項也最終以撤單告終。兩次沖刺IPO未果之后,國盛智科并未放棄資本化之路,此次轉向科創板IPO。
然而,記者對比兩份招股書發現,國盛智科2018年被否的老問題依然存在。在最新公布的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國盛智科的數控機床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0.43%、28.59%、28.73%以及30.53%,而同期同行業上市公司海天精工、友佳國際、亞崴機電的毛利率平均值為27.81%、26.35%、24.86%以及25.8%。
對此,國盛智科則給出了“公司高檔產品占比逐年上升”、“具有較為明顯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成本優勢”、“有效控制并降低采購成本”三點解釋。
實控人父子持股比例近九成 “科創”屬性成疑?
據招股書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潘衛國、衛小虎父子在本次發行前合計持有公司87.94%的股權,處于絕對控股地位。據了解,潘衛國與衛小虎系父子關系。
其中,潘衛國直接持有國盛智科5824.85萬股,通過南通協眾間接持有208.67萬股,合計持有6033.51萬股,占發行前總股本的60.94%,為國盛智科控股股東;衛小虎直接持有國盛智科2485.94萬股,通過南通齊聚間接持有186.56萬股,合計持有2672.5萬股,占發行前總股本的26.99%。潘衛國、衛小虎兩人共同控制國盛智科,為國盛智科共同實際控制人。
除此之外,潘衛國的多名親屬也間接持股國盛智科。具體來看,潘衛國胞妹衛紅燕通過南通協眾間接持有國盛智科0.3%股份;潘衛國胞弟衛保國通過南通齊聚間接持有國盛智科0.38%股份;衛紅燕丈夫李軍通過南通齊聚間接持有國盛智科0.22%股份;衛保國之子周衛飛通過南通協眾間接持有0.08%的股份。
經計算,潘衛國、衛小虎父子及其親屬合計持有國盛智科88.92%的股份。某律師事務所王軍律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常規而言,公司實控人股權過于集中會引發證監會的重點關注。尤其是占股接近于90%的實控人,在公司作出關鍵性決策時容易產生諸多不利影響。例如,實控人有可能利用絕對控制地位,通過行使表決權的方式,在公司經營決策、重要人事安排等進行不當控制,從而對公司其他股東的利益帶來損失的可能。
其實,對于國盛智科股權過于集中的問題,早在2017年11月25日,已經有大眾證券報刊發《國盛智科:股權高度集中多名股東突擊入股》一文,對國盛智科首發申請提出過質疑。此前的報道中提出,國盛智科家族企業特征明顯,股權高度集中。
其中,潘衛國現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直接持有68.84%的股權,其控制的南通協眾持有公司5.53%的股權,合計控制公司74.37%的股權; 而衛小虎現任董事兼生產總監,直接持有15.11%的股權,其控制的南通齊聚持有公司4.34%的股權,合計控制公司19.45%的股權。而當時二人合計控制國盛集團93.82%的股權。
北京某券商營業部總經理劉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對于科創板上市的企業無疑要特別關注一下公司的研發費用,畢竟這是側面反應一個企業科研力量的主要衡量數據之一。雖然國盛智科研發費用率高于同行平均值,但卻低于可比公司海天精工。
2016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上半年,國盛智科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96%、3.96%、4.1%和4.4%,而海天精工為4.71%、4.22%、4.39%和5.15%。劉挺表示,伴隨著上市交易的科創板企業日益增多,其研發投入是檢驗“含科量”的關鍵指標。
據了解,截至9月5日,從2019年中報數據看,絕大多數科創板公司研發費用呈增長態勢,28家已上市科創公司研發費用合計18.91億元,研發費用在收入中的占比平均值為12.55%。因此,對于毛利率高出海天精工一截,而研發費用卻比海天精工明顯偏低,有市場人士表示,這是否有“科創”略顯不足的嫌疑?
針對綜合毛利率顯著高于同行業公司平均水平相關問題,記者向國盛智科方面致電以及發采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對方公司并未回復相關問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