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1 09:59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張凌云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債券違約后不發公告,依靠場外兌付拖延。天廣中茂(002509.SZ)就是其中一例。
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交易所“亮劍”花樣信披天廣中茂(1.430,0.00,0.00%)無奈宣告違約
“今年市場違約規模又創新高,各發行人花樣也是越來越多。按理說違約應及時公告,但很多發行人選擇場外兌付‘捂著’,市場都混亂了。”北京某私募機構債券基金經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債券違約后不發公告,依靠場外兌付拖延。天廣中茂(002509.SZ)就是其中一例。
不過,12月9日,天廣中茂的信披花樣,終究還是無法繼續。在深交所問詢函追問下,天廣中茂發布了公司債券違約公告。
這份遲來的違約公告,距天廣中茂“16天廣01”違約,已過去一個多月。
早在10月28日,“16天廣01”的回售兌付日,當日,天廣中茂公告稱僅通過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向未申請回售登記的債券持有人支付完畢該期債券應付利息,而已申請回售登記的債券持有人的本期債券利息以及本金尚未支付。
彼時公告中,天廣中茂并未明確承認債券回售違約。
資料顯示,“16天廣01”的發行規模為12億元,期限5年,于2021年10月27日到期,附第三年末發行人調整票面利率選擇權和投資者回售選擇權。該期債券的主承銷商是廣發證券(13.910,-0.04,-0.29%)。
“今年市場違約規模又創新高,各發行人花樣也是越來越多。按理說違約應及時公告,但很多發行人選擇場外兌付‘捂著’,市場都混亂了。”北京某私募機構債券基金經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違約往事
回顧此前,天廣中茂在回售違約當天僅表示,通過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向未申請回售登記的債券持有人支付完畢本期債券應付利息。
而對于回售本金,天廣中茂當天稱,“已有占申請回售登記總份額約74%的債券持有人向債券受托管理人提交了回撤申請,公司正在積極與其他債券持有人進行溝通,應支付給已申請回售登記的債券持有人的本期債券利息將根據公司與其的溝通情況通過場外方式另行支付。”
已申請回售登記的債券持有人的本金如何兌付,天廣中茂并未說明。
頗受持有機構詬病的,就是天廣中茂彼時在公告中的表述。“避開了關鍵問題。”前述基金經理指出。
“我們當天沒有收到天廣中茂方面的溝通反饋,公司選擇了回售,當天也沒有收到兌付資金。后來通過公告才得知場外兌付的解決方案,其實大家都覺得場外兌付基本就沒什么希望了,而且發行人僅選擇性的兌付了一部分未回售持有人的利息,毫無底線。”一位私募機構信評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事實上,在公告協商場外兌付后,一直到12月3日,天廣中茂方面未再就債券兌付情況做出公告說明。
“之前和主承銷商廣發證券聯系時,一直跟我們說在籌錢了,表示會盡力督促,不過還是希望大家撤回回售。”前述持債機構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廣發證券發布的債券臨時受托管理事務報告中,甚至直指如若持有人拒絕撤回回售,那么就會存在本金無法兌付的風險。言語之中,不乏威脅意味。
“若部分已申請回售登記的債券持有人拒絕向債券受托管理人提交回撤申請或天廣中茂無法及時與已申請回售登記的債券持有人溝通并支付利息,則存在無法及時支付利息或無法兌付大額本金造成債券違約的風險。”廣發證券指出。
“一些機構也擔心堅持回售可能發行人出現更大的問題更難還錢,所以最終商談下來也同意了撤回回售,予以一定期限,但另一方面,一些機構更擔心這就是公司的策略,如果未能成功找到戰投解決,依然還不上錢,持有機構還是最受傷。”前述機構人士表示。
信披游戲結束
顯然,違約一個多月以來,天廣中茂依然難以籌措足夠資金,也無法完全協調持有機構撤回回售申請。
而在深交所介入之下,這份債券違約公告,也姍姍來遲。
12月4日,天廣中茂披露了一份“16天廣01”付息進展公告,緊隨而來,深交所在當日向天廣中茂下發關注函。
深交所要求天廣中茂核查并說明截至目前公司尚需償還的債券本金金額,說明向回售申請及撤回回售申請的債券持有人支付利息的具體情況;說明對 “16 天廣 01”債券本金及利息的償付安排,并明確說明是否構成債券違約等相關問題。
由此,天廣中茂12月9日晚間回復深交所問詢,同步發出的還有一份公司債券違約公告。
公告披露了目前“16天廣01”的違約情況,截至當日,尚需償還給已申請回售的債券持有人的債券本金金額為11.73億元,其中持債總金額約9.35億元的債券持有人同意回撤回售。
對比起來,同意撤回回售申請的比例由10月28日當日公告的74%上升至了約78%。
此外,在應支付的6000萬債券利息中,天廣中茂僅向未申請回售的債券持有人付完133.225萬元應付債券;向回售申請及撤回回售申請的債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共約498.68萬元,但應支付的數額則為5866.775萬元。
也就是說,拖延一個多月后,“16天廣01”本期回售應付的12.32億元本息中,天廣中茂目前僅支付498.68萬元利息。
12月6日,聯合評級公告稱,決定將天廣中茂主體的長期信用等級繼續下調至C級,同時“16天廣01”的債項信用等級亦下調至C級。
事實上,記者還注意到,近期不少公司在出現債券逾期后并未及時公告,反而選擇通過“場外兌付”來消除影響。
就如天廣中茂,該公司在債券到期日的兌付公告中僅提及兌付了一部分資金,但并未說明剩下部分已經出現違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在跟蹤報道中亦多次提及此事,關注債券違約背后的信息披露問題。(詳見21世紀經濟報道11月28日8版《債市違約多發背后的信披挑戰》、10月23日9版《又見公開債“非標準化”解決: “16宜華01”11.75億回售本金轉場外兌付》等)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今年發生違約的債券有168只,違約發生金額達到1336.62億元。規模再次刷新歷史最高。
在此背景下,債券市場多次發生的“挑戰”信披規則的事件就更加值得關注和重視。如今,深交所向相關公司下發關注函,監管層的正本清源正在開始發揮作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