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6 08:50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去年11月,“科創板”的名字第一次在黃浦江畔如春雷響起,到今年6月5日,科創板首批上會企業旗開得勝,到如今,科創板過會企業數量突破百家??苿摪逡员兜兰嫘兄畡?,為國家戰略核心技術企業的成長厚植了一方沃土。
??????
?
??原標題:厚植沃土 改革共振資本市場改革助力制造業強國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王雪青 陳碧玉 ○編輯 朱文彬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明確,要“堅定不移地建設制造強國”,并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2019年七項重點任務之首;剛剛召開的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提升制造業水平,發展新興產業,會議在部署2020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引導資金投向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制造等領域,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落實金融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完善制度環境是第一關。2019年,資本市場一系列重要制度改革相繼落地,由科創板牽動起存量市場的改革共振——壹引其綱,萬目皆張。
????????這一年,科創板為科技創新的種子提供了“試驗田”,點燃了制造強國的星星之火;“核電一哥”中國廣核、“國家名片”京滬高鐵等央企的重磅IPO申請紛紛過會,“大國重器”的資產證券化浪潮撲面而來;備受期待的并購重組制度迎來了重要松綁,加速了上市企業的新陳代謝與市場優勝劣汰,創業板對戰略新興行業及高新技術企業“借殼”敞開了大門;再融資也迎重大利好,發行折扣率與持股鎖定期兩大核心要件松綁。資本市場有誠意,也有手段,為先進制造業的上市與融資張開了雙臂。
????????技術和資本的雙輪驅動,正推動著制造強國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為科創企業厚植沃土
????????惟思將來也,常敢破格。去年11月,“科創板”的名字第一次在黃浦江畔如春雷響起,到今年6月5日,科創板首批上會企業旗開得勝,到如今,科創板過會企業數量突破百家??苿摪逡员兜兰嫘兄畡?,為國家戰略核心技術企業的成長厚植了一方沃土。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靠自主創新。但對中國大多數技術創新企業來說,最需要資金支持的時候,往往是還沒有大規模盈利的初創時期。長久以來,A股對IPO企業的盈利規模、同股同權等要求,令大量科技創新企業難以從境內資本市場獲得直接融資,不僅影響了這些企業的研發投入和成長進程,也讓不少境內投資者錯失了分享科創企業快速成長紅利的機會。
????????從估值角度來說,這些科創企業的核心資產通常為研發成果、專利或技術,其利潤實現具有滯后性及不確定性,當期經營成果不能體現專利或技術資產的價值。采用A股傳統慣用的估值方法,對這些企業而言,顯得不夠可靠,現金流預測上也不盡合理。
????????而科創板的設立,為擁有核心技術的創新型企業的估值和融資開辟了“試驗區”。據上證報記者統計,截至11月底,已經過會的逾百家科創板企業,大多集中在半導體、生物化學制藥、醫療器械、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更有不少企業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
????????例如,安集科技2007年研發出了第一款國產研磨液,這是芯片制造的一道關鍵工序,安集科技一舉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直接把研磨液價格降低了至少百分之十,多則甚至達到百分之六十。同在半導體領域,中微公司打破了國外半導體刻蝕機的壟斷,刻蝕設備正是集成電路制造的核心設備。芯源微生產的涂膠顯影設備產品,亦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
????????還有方邦股份,填補了我國在高端電磁屏蔽膜領域的空白,完善了我國FPC產業鏈。海爾生物,自2005年起,通過自主創新實現了低溫存儲產品的技術研發突破及產業化生產,實現了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進口替代。在醫療器械領域,佰仁醫療的人工生物心臟瓣膜等5項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并研發出了國際首創的治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產品……
????????15年前,安集科技就書寫了自己的創業使命——填補國內技術空白,打破特定領域高端材料100%依靠進口的局面。“我們不掙低端薄利的錢,要靠技術創新,爭取獲得最大的效益回報?!卑布萍紕撌既送跏缑舻睦硐耄彩侨w科創者的抱負。對這群人來說,突破行業難題,叫響“中國制造”,是他們創業維艱卻甘之如飴的深層動力所在。
????????“美小強”是科創板公司普遍的標簽:“美”是指公司治理規范、財務數據透明,“強”是指公司在國內某個前沿技術領域是獨一份,唯一不足就在于“有點小”,營收、凈利潤規模還不夠大。然而,這正是希望開始時的樣子,這些手握“硬科技”的企業,雖然現在規模尚小,但終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存量市場改革共振
????????科創板提高了資本市場服務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企業的水平,成為A股“變局者”;更令人欣喜的是,廣袤的存量市場在科創板“試驗田”推出之后亦呈現出一派嶄新氣象。
????????從IPO構成來說,以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亦是A股其他板塊的勃興力量。
????????上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2016年以來上市的447家滬市公司中,先進制造、計算機、軟件、互聯網、醫藥制造、生態治理、電信等新興產業的占比達40%以上。例如,移遠通信不斷研發通信模組核心技術,已躋身全球領先的物聯網模組供應商行列;伯特利專注汽車制動系統,打響了國內自主品牌技術突圍戰;明陽智能專注開發可再生綠色清潔能源,力爭讓中國風電成為又一張亮麗“名片”;長飛光纖則為中國最大的光纖光纜高科技生產企業……它們展現了A股“新藍籌”的風貌,并有望成為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記者還獲悉,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決策部門將把科創板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逐步推廣到其他市場板塊,并穩步推行注冊制改革,近期重點推進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同時,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在發行承銷環節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在交易環節放寬漲跌幅限制、配套完善市場穩定機制,在持續監管環節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和針對性,在退市環節創新方式、優化指標、簡化流程,同時還將優化融資融券機制,促進多空平衡。
????????而已經落地的并購重組和再融資政策松綁,亦令產業界歡欣鼓舞。重組新規放開了創業板有條件“借殼”、簡化重組上市(也稱“借殼”)認定標準、縮短“借殼”認定周期,給需要融資的上市公司打開了大門;再融資新規提高了定價自主權和市場流動性,取消了創業板公司需兩年盈利、資產負債率和前次募資使用完畢等限制。
????????監管后撤一步,為市場建立優勝劣汰的良性競爭生態騰出了空間。重組新規針對公司外延式發展或戰略調整,再融資新規面向內生增長或優化資本結構,兩套規則相繼修訂,標志著資本市場進入以促發展為基調的新時期,上市公司定增投資和并購交易迎來了新的機會窗口。
????????記者注意到,近一年來,企業并購已在回歸理性,市場逐步回歸服務產業發展的本源。從行業看,創業板公司重組標的集中于計算機和通信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行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專業技術服務業等,這五類行業占到了重組方案總量的近50%,前幾年互聯網金融、游戲、影視、VR等熱點領域盲目跟風型跨界并購行為則在大幅減少。新規之后,科技創新類企業又一次成為受益對象,不僅多了一條進入資本市場的途徑,又在融資限制上獲得了放寬。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新中國制造業用70年的奮斗,走完了發達國家用幾百年才實現工業化的歷程,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深改12條”開啟了資本市場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將有力推動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田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