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9 09:13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孫忠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數據顯示,處于可轉債發行流程中預案仍有181家,其中28家已經獲得證監會核準。
千億級可轉債發行市場再度迎來挑戰。
上周五,證監會發布再融資新規。此次再融資改革被市場認為將極大提振非公開發行市場,但也會對可轉債市場形成分流。不過,投行人士表示,發行可轉債在機制設計和制度上仍有自己的優勢,在定增規模增加后,仍會保持相當競爭力。同時,創業板再融資條件放松,也有利于相關轉債的擴容。
從今年再融資市場看,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可轉債再融資的數量已經超越定增,成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主渠道。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以來IPO數量為31家,定增24家,而可轉債達到了34家。
“隨著再融資新規亮相,定增明顯受到政策支持,未來可轉債市場可能會遭遇分流。”一位可轉債基金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事實上,定增對于可轉債發行的影響已經開始了。數據顯示,此次再融資新規征求意見稿出臺后,已有公司采用定增模式,替代此前可轉債方案。此前,紅太陽、江化微、萬達電影等10 家公司終止了可轉債發行。
其中,紅太陽公司終止可轉債發行后,發布非公開發行預案,改用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公司表示,此舉是根據當前農藥行業市場環境變化,結合公司產融戰略、募投項目進程和調整融資方式需要。
華創證券也在最新研報中表示,再融資新政將促使定增市場回暖,可轉債一級發行規模或將受到沖擊。
“從目前政策環境和上市公司策略選擇看,定增案例今年必然會增多,可轉債遭遇分流也屬于正常。但這不代表可轉債融資會大幅萎縮,因為轉債仍有難以取代的優勢,仍是再融資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位承銷了多個金融轉債的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
相對定增等再融資方式,可轉債也有多重優勢。首先,可轉債不會立即攤薄股權;其次,可轉債轉股價不得低于募集說明書前一個交易日股價均值,從而實現溢價發行,而定增往往折價發行。
“折價發行對于銀行等股價破凈國企不具備可操作性。而轉債轉股價不能低于每股凈資產,可以通過轉股價超過當前股價,或者每股凈資產等途徑解決破凈導致的發行難題。”華泰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繼強表示。
可轉債較為突出的優勢還包括上市后即可以減持。而即便是再融資政策放寬,定增仍然有6個月至18個月的鎖定期。
當然,市場人士認為,轉債市場最大的優勢是需求旺盛。
“對于發行端而言,以目前的市況,僅通過網上發行環節,可轉債就能輕松‘搞定’50億元融資規模,是最有效率的融資方式。同時,可轉債已經成為諸多資管機構爭奪的優質資產。”上述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
雖然遭遇分流,但可轉債在一些領域也會受益于此次再融資改革。國信證券柯聰偉表示,雖然有部分公司取消轉債發行,轉而采用定增模式,但整體影響有限。
數據顯示,處于可轉債發行流程中預案仍有181家,其中28家已經獲得證監會核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