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5 09:15 | 來源:面包財經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12月20日前一個交易日、前20個交易日和前60個交易日,仁會生物股票均價對應的市值分別為56.97億元、53.46億元和57.47億元(以公司2019年定向發行股票...
原標題:仁會生物申請科創板上市:累計虧損5.77億,糖尿病藥物競爭激烈 來源:面包財經
仁會生物日前遞交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從新三板摘牌,申請科創板上市。
根據資料,仁會生物已上市產品--誼生泰主要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前處于市場導入期,產生的銷售收入相對較少,其他產品尚處于研發階段,公司凈利潤于報告期內持續虧損。截止2019年三季度末,仁會生物累計未彌補虧損金額為5.77億元。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12月20日前一個交易日、前20個交易日和前60個交易日,仁會生物股票均價對應的市值分別為56.97億元、53.46億元和57.47億元(以公司2019年定向發行股票后股本模擬計算),不低于40億元。
對于此次科創板上市,公司擬采用第五套上市標準,即:
“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
實控人持股逾七成,計劃募資30億元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仁會集團直接持有仁會生物7,925.1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45.99%,系公司的控股股東。
桑會慶直接持有仁會生物25.11%的股份,通過其100%控股的仁會集團間接持有發行人45.99%的股份。此外,桑會慶還通過其擁有100%份額的高達1號持有發行人0.79%的股份。綜上,桑會慶合計持有發行人71.9%的股份。
此次科創板上市,仁會生物擬發行股份不超過5,744.05萬股,計劃募集資金30.05億元,主要用于新藥研發項目、轉化醫學平臺項目等,其中二期建設項目擬建設年產1,400萬支貝那魯肽注射液制劑生產線、年產47kg貝那魯肽原液生產線、研發實驗室以及相應配套工程。
已上市產品誼生泰尚處市場導入期,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5.77億元
仁會生物成立于1999年1月,專注于創新生物藥自主研發和產業化,主要從事內分泌、心血管和腫瘤治療領域。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月~9月,公司已上市產品誼生泰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360.71萬元、2,681.69萬元和4,104.6萬元,支撐起公司近乎全部的營業收入。
根據資料,公司核心產品誼生泰于2016年底獲批,2017年年初正式上市銷售,功效主要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仁會生物在招股書中表示,降糖藥物市場相對成熟,誼生泰2017年2月上市銷售,進入該領域的時間較晚。雖然誼生泰在近幾年的銷售收入增幅較高,但銷售金額仍然不大,所占市場份額相對較低。
從利潤方面來看,2016年至2018年以及2019年1月~9月,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272.13萬元、-1.6億元、-2.14億元和-1.69億元。
根據招股書,仁會生物虧損的主要原因系公司核心產品誼生泰尚處于市場導入期,其他產品尚處于研發階段,主營業務收入相對較小,而研發費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相對較大。
截至2019年9月30日,仁會生物累計未彌補虧損約5.77億元。招股書同時披露,公司賬面擁有貨幣資金1.56億元,相較于公司近幾年的虧損金額,現金比例并不算高。
多個在研產品,涵蓋糖尿病、肥胖癥等治療領域
2016年至2018年以及2019年1月~9月,仁會生物的研發投入分別為5,724.09萬元、6,931.15萬元、5,283.83和5,760.57萬元,研發投入規模均超過當期營業收入規模。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整體產品管線包含多個在研產品,主要圍繞內分泌、心血管及腫瘤三大領域。
在糖尿病治療領域,國家1類新藥誼生泰已正式上市銷售,是全球唯一全人源結構GLP-1類藥物、中國糖尿病治療領域第一個創新藥物。
在肥胖癥治療領域,公司BEM-014用于超重/肥胖適應癥的臨床研究項目正處于國內III期臨床研究階段,預計將于2020年完成;BEM-014在美國的減肥適應癥項目正處于臨床試驗中。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炎治療領域,BEM-050正在開展臨床前研究,即將申報IND。
另外,BEM-012(新型 GLP-1 受體激動劑)、BEM-041(貝那魯肽/甘精胰島素復方制劑)、BEM-015(抗凝血)、BEM-032(白血病)和BEM-033(實體瘤)項目處于臨床前研發階段。
糖尿病藥物市場競爭激烈,公司2018年市占率為4.6%
近年來,國內糖尿病藥物(包括傳統口服降糖藥、胰島素以及 GLP-1 類藥物等)市場規模的快速發展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制藥企業,行業競爭較為激烈。
由于行業壁壘較高,糖尿病藥物市場呈現寡頭壟斷競爭的格局。仁會生物的主要競爭對手為國外的諾和諾德、禮來、阿斯利康和賽諾菲。
目前,全球已上市九種GLP-1類藥物,其中在國內批準上市的藥物有七種,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魯肽、貝那魯肽、艾塞那肽緩釋微球、利司那肽、度拉糖肽以及聚乙二醇洛塞那肽。
從市場份額來看,仁會生物產品貝那魯肽的銷售額在近兩年里實現翻倍增長,市場占有率由2017年上市之初的3.8%增長到2018年的4.6%。不過,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仍由諾和諾德及阿斯利康占領。
另一方面,已在國內開展III 期臨床試驗的減重藥BEM-014則面臨相對較小的競爭。
目前美國FDA批準能夠長期使用的減重藥物主要包括奧利司他(Xenical)、芬特明-托吡酯(Qsymia)、氯卡色林(Belvig)、納曲酮-安非他酮(Contrave)和利拉魯肽(Saxenda)其中,僅有奧利司他進入我國市場。
仁會生物在招股書中指出,氯卡色林(Belvig)、利拉魯肽(Saxenda)等新型減重藥物尚未進入中國市場。若未來減重適應癥獲批,BEM-014將是國內超重/肥胖癥治療領域第一個創新藥物。(WGX)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